元——中国文化的转型期 1
一、词山曲海、一代之奇——元杂剧 3
元杂剧的兴起 3
前期杂剧 6
后期杂剧 10
二、俗中带雅、尖新豪辣——元代散曲 12
三、清新自然、柔缓婉转——宋元南戏 13
四、老迈新生、地位转换——元代诗文和话本小说 15
五、宗唐宗晋、复古求新——元代书法 17
六、追趣尚意、文人画兴——元代绘画 19
七、多种宗教文明碰撞下的艺术 22
明——中西文化的广泛交流 25
一、皇恩浩荡下的知识分子 27
科举制度的改革 27
八股文的幸与不幸 29
二、诗与散文——拟古还是性灵 30
追寻汉唐风范 30
拟古潮流因何而起 32
我是谁——性灵诗歌的文化心态 35
性灵小品文精巧细致 36
亦诗亦画,风流儒雅 38
三、笑谈中的古今世事 39
英雄之一——帝王将相 39
三国英雄谱 41
英雄之二——草泽豪俊 43
上天人地的浪漫期望 44
对《西游记》的续补 47
四、再现生活——舞台杂剧的生存状态 48
转喉押调度新声 48
“奇绝文字”合南北 50
舞台背后的执笔者 52
五、挥毫之间的典雅 54
书道之传承 54
挥毫泼墨者其为谁乎 56
六、画笔下传承的盎然气韵(上) 60
丹青历程 60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徐渭 65
七、画笔下传承的盎然气韵(下) 70
人物画——从写实到写意 70
皇宫里的纸上风云 74
八、峨冠博带的载体——书籍刊印(上) 77
兴旺的背后 77
五花八门的官刻版本 82
九、峨冠博带的载体——书籍刊印(下) 86
四海之内皆书坊 86
私家刻书者——毛晋 91
十、柔媚的光辉——青花瓷 94
有明一代的琳琅满目 94
青花瓷器下西洋 97
浓郁的伊斯兰文化风格 99
十一、华夷交融,中西碰撞 102
西方儒者——利玛窦 102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105
十二、紫禁城与拙政园——建筑的两极 110
巍峨紫禁城 110
苏州园林甲江南 114
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17
一、思想与学术 119
由义理而人考据 119
转向经世致用 124
二、唐宋遗风——最后的诗文 126
繁荣再现——清诗 126
清初诗人 126
宗宋与宗唐——前中期的交叉曲 127
性灵诗派——乾隆新声 128
同光体——晚清诗坛的主唱 130
新体诗——清末诗界革命 131
老树春深更着花——清词中兴 133
清初三大家 133
清中叶的词派嬗变 135
清后期词坛——西风残照 136
多变的追求——散文 138
清初三大家 138
桐城派古文 139
传统古文 141
梁启超和“新民体” 142
心性流淌——小说 143
文言与白话——诉诸笔端的人生 143
谴责与讽刺——晚清小说的现实主题 148
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戏剧 151
前期传统戏剧创作——一分为三 151
南洪北孔——传统戏剧的两座高峰 153
花部兴起 154
京剧诞生 155
清末戏剧改良运动 157
三、挥毫捉刀之间的典雅——书道中兴 157
清初书法——笔意率真 157
中期书法——帖学、碑学与篆刻 158
晚清书法——碑学兴盛 160
四、尺素丹青写性情——绘画 161
清初画坛——宫廷与民间的分野 161
清初四王——画苑正统 162
清初四僧与金陵八家——遗民情趣 162
中期画坛——流彩纷呈 163
扬州八怪——水墨的心灵反叛 163
宫廷绘画 164
晚清画坛——旧貌与新颜 165
传统技法——人物与山水 165
新的转向 166
五、园林建筑 168
圆明园 169
颐和园 170
避暑山庄 170
外八庙 171
六、书籍刊印 172
《四库全书》 172
《古今图书集成》 173
书籍出版——三分天下 174
刻书家张海鹏 175
附录:大事年表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