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原布规格 1
一、织物设计与原布规格 1
目录 1
第一篇 练漂 1
第一章 原布 1
二、常见原布规格 2
二、本色布国家评分标准 19
一、原布检验内容、方法和要求 19
第二节 原布检验 19
三、原布疵病对印染加工影响及其处理方法 26
二、翻布与打印 27
一、分批分箱(卷)原则 27
第三节 原布准备 27
三、缝头 28
一、纯棉织物 29
第一节 纤维素纤维织物 29
第二章 不同织物的练漂工艺 29
三、棉麻混纺、交织织物 30
二、纯麻织物 30
二、涤棉混纺织物 31
一、棉维混纺织物 31
第二节 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 31
粘纤、富纤织物 31
第三节 各种混纺织物 31
第四节 纯化纤织物 33
五、涤麻混纺织物 33
三、涤粘(富)混纺织物 33
四、涤粘(腈)中长纤维混纺织物 33
一、各种烧毛方式 34
第一节 烧毛概况和加工方式 34
第三章 烧毛 34
二、不同烧毛方式的对比 35
二、工艺条件 36
一、工艺程序 36
第二节 烧毛工艺 36
三、注意事项 37
一、某些单一可燃性气体的性质 38
第三节 几种可燃性气体的性质 38
二、几种混合可燃性气体的性质 39
第四节 常见烧毛疵病及克服方法 40
二、各种浆料的性能及其适用品种 41
一、常用上浆浆料 41
第四章 退浆 41
第一节 浆料 41
一、酶 42
第二节 各种退浆剂的选择 42
四、氧化剂 43
三、酸 43
二、碱 43
二、碱退浆及碱酸退浆 44
一、酶退浆及酶酸退浆 44
第三节 常用退浆工艺 44
第四节 各种退浆工艺的比较 45
三、氧化剂退浆 45
第五节 注意事项 46
三、工艺条件 48
二、工艺程序 48
第五章 煮练 48
第一节 煮布锅煮练 48
一、加工方式及特点 48
第二节 绳状连续汽蒸煮练 49
四、注意事项 49
三、紧式绳状和松式绳状的差别和比较 50
二、主要工艺条件 50
一、工艺程序 50
一、加工方式及特点 51
第三节 平幅轧卷汽蒸煮练 51
四、注意事项 51
第四节 平幅连续汽蒸煮练 52
四、注意事项 52
二、工艺程序 52
三、主要工艺条件 52
二、工艺程序 53
一、加工方式类别 53
一、加工方式 54
第五节 平幅高温高压煮练 54
三、主要工艺条件 54
四、注意事项 54
第六节 各种煮练工艺的比较 55
四、注意事项 55
二、工艺程序 55
三、主要工艺条件 55
第七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57
二、工艺条件 59
一、工艺程序 59
第六章 漂白 59
第一节 次氯酸盐漂白 59
四、漂白粉溶解法 60
三、注意事项 60
二、双氧水连续汽蒸漂白 61
一、双氧水卷染机漂白 61
第二节 双氧水漂白 61
二、工艺条件 63
一、工艺程序 63
第三节 亚氯酸钠漂白 63
第四节 各种漂白剂及其工艺的比较 64
三、注意事项 64
第五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65
二、注意事项 67
一、工艺程序与条件 67
第七章 开幅、轧水、烘燥 67
一、纯棉及麻棉混纺织物丝光工艺程序 68
第一节 丝光工艺程序及丝光方式 68
第八章 丝光 68
一、一般丝光工艺条件 69
第二节 丝光工艺条件及注意事项 69
二、T/C及麻类织物丝光工艺程序 69
二、丝光张力 70
一、烧碱浓度与作用时间 70
二、注意事项 70
第三节 丝光工艺与棉布缩水率的关系 70
第四节 丝光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71
三、去碱 71
一、澄清处理 72
第五节 淡碱回收 72
二、蒸浓 73
三、注意事项 74
五、扩容蒸发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75
四、三效蒸发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75
第一节 预定形工艺程序及工艺条件 76
第九章 定形 76
第三节 定形增白一步法 77
第二节 后定形及工艺条件 77
第四节 不同定形工艺程序的优缺点比较 78
第五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79
二、主要工艺条件 81
一、工艺程序 81
第十章 特殊品种的练漂 81
第一节 灯芯绒布 81
第二节 割经平绒布 84
三、注意事项 84
二、工艺条件 85
一、工艺程序 85
一、工艺程序 85
二、工艺条件及注意事项 85
第三节 绒布 85
一、纯棉色织物 87
第四节 色织物 87
三、注意事项 87
二、涤棉混纺色织物 89
三、涤粘混纺色织物 90
二、提花布 91
一、绉纱 91
第五节 装饰用布 91
一、药用纱布 92
第六节 工业用布 92
三、其他 92
三、橡膏布底布 94
二、砂皮底布 94
四、领衬布 95
五、工业用帆布 96
六、其他工业用布 98
一、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种类及工艺流程 99
第二节 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种类、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选择的原则 99
第十一章 短流程前处理 99
第一节 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进展 99
一、汽蒸法工艺 102
第三节 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实例 102
二、工艺条件选择的原则 102
二、冷轧堆工艺 105
三、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注意事项 108
二、严格掌握双氧水漂白的工艺条件 108
第四节 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必须掌握的几个关键 108
一、应正确理解短流程前处理工艺 108
第五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109
一、卷染染色 111
第一节 竭染 111
第二篇 染色 111
第一章 直接染料染色 111
二、喷射溢流染色 114
一、工艺程序 117
第二节 轧染 117
四、轧染实例 118
三、注意事项 118
二、处方及工艺 118
第三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119
一、卷染染色 121
第一节 竭染 121
第二章 活性染料染色 121
二、喷射溢流染色 124
三、焙固法处方 128
二、汽固法处方 128
第二节 轧染 128
一、工艺程序 128
五、注意事项 129
四、工艺条件 129
六、轧染实例 130
二、处方及工艺 131
一、工艺程序 131
第三节 轧卷堆置染色 131
第四节 短流程湿蒸染色 133
四、染色实例 133
三、注意事项 133
三、注意事项 134
二、处方及工艺 134
一、工艺程序 134
第五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135
四、染色实例 135
二、染液稳定性 136
一、染色方法参考 136
第六节 部分活性染料性能 136
三、染料扩散性能 138
第三章 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 139
二、处方及工艺 140
一、工艺程序 140
第一节 卷染 140
四、卷染实例 141
三、注意事项 141
一、连续轧染法 142
第二节 轧染 142
二、轧染打底卷染显色法 149
第三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151
一、常用色酚表 153
第四节 冰染料染色工艺用表 153
二、顺法重氮化色基表 154
三、逆法重氮化色基表 155
七、偶合当量表 156
六、抗碱剂的碱当量表 156
四、色盐表 156
五、中和剂的酸当量表 156
九、色酚对棉纤维亲和力表 158
八、卷染显色浴浓度表 158
一、常用部分还原染料隐色体卷染方法 160
第一节 隐色体卷染 160
第四章 还原染料染色 160
三、处方及工艺 161
二、工艺程序 161
四、注意事项 163
五、卷染实例 164
一、悬浮体轧染汽蒸还原法 165
第二节 悬浮体轧染 165
二、悬浮体轧染卷染机还原法 169
第三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170
第四节 部分常用的还原染料性能 171
一、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亲和力及氧化难易情况 173
第一节 常用染料的部分性质 173
第五章 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 173
二、处方及工艺 174
一、工艺程序 174
二、部分染料的溶解度 174
第二节 亚硝酸钠显色法连续轧染 174
三、部分染料的氧化剂用量与染色、显色温度 175
五、轧染注意事项 176
四、部分染料轧槽始染液冲淡百分率 176
六、轧染实例 177
二、处方及工艺 178
一、工艺程序 178
第三节 卷染 178
四、卷染实例 179
三、注意事项 179
第四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180
二、处方及工艺 182
一、工艺程序 182
第六章 硫化还原染料染色 182
第一节 卷染 182
四、卷染实例 183
三、注意事项 183
二、处方及工艺 184
一、工艺程序 184
第二节 轧染 184
三、注意事项 185
一、卷染烧碱、保险粉用量 186
第三节 烧碱、保险粉用量 186
四、轧染实例 186
二、轧染烧碱、保险粉用量 187
一、卷染染色 188
第一节 竭染 188
第七章 硫化染料染色 188
二、绳状染色 193
一、粉状硫化染料染色 194
第二节 轧染 194
二、液状(隐色体)硫化染料染色 197
三、水溶性硫化染料染色 198
第三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201
第四节 常用染料性能表 202
二、工艺处方 203
一、工艺程序 203
第八章 酞菁蓝和苯胺黑染色 203
第一节 酞菁蓝染色 203
四、工艺程序及条件 204
三、处方举例 204
五、注意事项 205
六、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206
二、处方及工艺 207
一、工艺程序 207
第二节 苯胺黑染色 207
四、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208
三、注意事项 208
二、处方及工艺 210
一、工艺程序 210
第九章 中性染料染色 210
第一节 卷染 210
三、注意事项 211
四、卷染实例 212
二、处方及工艺 213
一、工艺程序 213
第二节 轧染 213
四、轧染实例 214
三、注意事项 214
第四节 部分染料对维纶织物匀染性能 215
第三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215
一、绳状染色 216
第一节 纯腈纶织物染色 216
第十章 阳离子染料染色 216
二、阳离子染料的配伍值K和饱和值f 217
第二节 腈纶混纺织物染色 218
第十一章 分散染料染色 219
三、工艺条件 220
二、工艺程序 220
第一节 热熔轧染法 220
一、涤棉混纺布染色工艺 220
五、注意事项 221
四、工艺处方 221
六、轧染实例 222
二、处方及工艺 223
一、工艺程序 223
第二节 高温高压卷染 223
四、染色实例 224
三、注意事项 224
三、处方及工艺 225
二、工艺程序 225
第三节 载体法卷染 225
一、常用载体性质 225
五、染色实例 226
四、注意事项 226
三、注意事项 227
二、处方及工艺 227
第四节 喷射溢流绳状染色 227
一、工艺程序 227
四、染色实例 228
第五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229
二、处方及工艺 231
一、工艺程序 231
第十二章 涂料染色 231
第一节 轧染 231
四、轧染实例 232
三、注意事项 232
五、轧染浓度为10g/L的染色牢度 233
三、注意事项 234
二、处方及工艺 234
第二节 浸染 234
一、工艺程序 234
一、工艺程序 235
第一节 Lyocell/Tencel织物的染整加工 235
第十三章 新型纤维织物的染整加工 235
二、主要工艺条件 236
三、加工实例 239
四、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240
二、主要工艺条件 242
一、工艺程序 242
第二节 Modal织物染整加工 242
三、注意事项 244
四、加工实例 245
五、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246
一、活性染料的分类 247
第一节 活性染料直接印花 247
第三篇 印花 247
第一章 棉布直接印花 247
二、活性染料的选用 248
三、活性染料的印花方法 250
四、常用活性染料印花性能 258
五、活性染料与其他染料共同印花 260
二、印花用涂料粘合剂的分类 263
一、印花常用涂料品种 263
第二节 涂料直接印花 263
三、增稠剂和合成增稠剂 264
四、涂料印花方法 265
五、白涂料印花 268
六、特种涂料印花 269
七、涂料与其他染料共同印花 275
一、色基直接印花 276
第三节 不溶性偶氮染料直接印花 276
二、色酚直接印花 281
三、不溶性偶氮染料与其他染料共同印花 283
一、常用快色素染料 284
第四节 快色素染料直接印花 284
三、显色 285
二、处方及工艺程序 285
一、重氮氨基化合物的制备 286
第五节 中性素染料直接印花 286
四、注意事项 286
二、中性素染料的印花工艺 287
一、重氮磺酸钠盐的制备 288
第六节 快磺素染料直接印花 288
二、印花工艺 289
一、雕白粉法直接印花 291
第七节 还原染料直接印花 291
二、悬浮体法直接印花 295
三、硫化还原黑CLN直接印花 296
一、亚硝酸钠—硫酸显色法直接印花 297
第八节 可溶性还原染料直接印花 297
四、还原染料与苯胺黑共同印花 297
二、氯酸钠—硫氰酸铵蒸化法直接印花 300
三、可溶性还原染料与其他染料共同印花 301
一、处方及工艺程序 302
第九节 酞菁染料直接印花 302
二、注意事项 304
三、酞菁染料与其他染料共同印花 305
一、涂料防印活性染料地色工艺 307
第一节 防印印花 307
第二章 棉布综合直接印花和特殊印花法 307
二、涂料防印不溶性偶氮染料地色工艺 309
三、不溶性偶氮染料防印活性染料工艺 310
四、K型活性染料防印KN型活性染料工艺 311
五、活性染料硫脲法防印无氨酞菁地色工艺 312
六、半防印花 314
一、泡泡纱印花 315
第二节 特种印花 315
二、仿蜡防花布印花 318
一、橘红类色基(或色盐)地色防染(防印)印花 320
第一节 不溶性偶氮染料地色防染印花 320
第三章 棉布防染印花 320
二、蓝色盐VB地色防染印花 322
第二节 活性染料地色防染印花 326
二、活性染料的选用 327
一、酸剂的选用 327
三、防白、涂料着色防染 328
一、防白印花 329
第三节 还原染料地色防染印花 329
二、着色防染印花 330
三、地色轧染 332
第四节 可溶性还原染料地色防染印花 334
一、防白印花 335
二、还原染料着色防染印花 336
三、快色素、中性素染料着色防染印花 338
第五节 酞菁染料地色防染印花 339
一、防白印花 340
二、着色防染印花 341
三、地色轧染 343
一、防白印花 344
第六节 苯胺黑地色防染印花 344
二、着色防染印花 345
三、轧染地色 348
二、染地色 350
一、工艺程序 350
第四章 棉布拔染印花 350
第一节 不溶性偶氮染料地色拔染印花 350
三、拔白浆 351
四、还原染料着色拔染 352
五、硫化还原黑CLN印花 357
第二节 铜盐直接染料地色拔染印花 358
二、染地色 359
一、工艺程序 359
四、还原染料着色拔染印花 361
三、拔白浆 361
六、铜盐直接染料地色上的罩印印花 362
五、涂料着色拔染印花 362
二、处方及工艺程序 363
一、活性染料的选用 363
第三节 活性染料地色拔染印花 363
三、拔白及还原染料着色拔染 364
三、注意事项 365
二、处方及工艺程序 365
第五章 人造棉类及富纤织物印花 365
第一节 活性染料直接印花 365
一、粘纤、富纤织物活性染料印花 365
二、处方及工艺程序 366
一、粘纤、富纤织物涂料印花 366
四、活性染料与其他染料共同印花 366
第二节 涂料直接印花 366
三、注意事项 367
二、不溶性偶氮染料与涂料共同印花 368
一、粘纤、富纤织物不溶性偶氮染料印花 368
第三节 不溶性偶氮染料直接印花 368
第六节 苯胺黑直接印花 369
第五节 可溶性还原染料直接印花 369
第四节 还原染料直接印花 369
第八节 防染印花 370
第七节 拔染印花 370
第二节 分散染料印花 373
二、注意事项 373
第六章 涤棉混纺织物直接印花 373
第一节 涂料印花 373
一、处方及工艺程序 373
第三节 分散—活性染料同浆印花 374
一、K型活性染料小苏打法和耐碱分散染料同浆印花 375
二、乙烯砜型活性染料甲酸钠法和分散染料同浆印花 376
第四节 可溶性还原染料印花 377
第五节 分散—可溶性还原染料同浆印花 378
第七节 普鲁西林PC染料印花 379
三、注意事项 379
第六节 涂料—分散染料同浆印花 379
一、处方及工艺程序 379
二、操作 379
一、色淀的制备 380
第八节 冰染料色淀和活性染料同浆印花 380
一、处方及工艺程序 380
二、染料的选用 380
三、注意事项 380
第九节 烂花印花 382
二、冰染料色淀与活性染料同浆印花 382
二、烂花涤棉 383
一、烂花丝绒 383
一、工艺程序 384
第一节 分散染料地色防拔染印花 384
第七章 涤棉混纺织物防拔染印花 384
二、防拔白浆 385
三、着色防拔染印花 386
二、防拔白浆 391
一、工艺程序 391
第二节 分散—活性染料地色防拔染印花 391
三、着色防拔染印花 392
四、分散—活性染料地色 393
二、防拔白浆 394
一、工艺程序 394
第三节 分散—不溶性偶氮染料地色防拔染印花 394
四、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地色 395
三、还原染料着色防拔染印花 395
四、涂料印花 397
三、可溶性还原染料印花 397
第八章 维棉混纺织物直接印花 397
一、活性染料印花 397
二、还原染料印花 397
五、缩聚染料印花 398
第二节 染料的选择 399
第一节 概述 399
第九章 转移印花和喷射印花技术 399
一、色墨 401
第三节 花纸的印制 401
二、纸张 402
一、转移印花工艺及注意事项 403
第四节 转移印花的工艺与设备 403
三、印制方法 403
第五节 涤纶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的生产 404
二、转移印花的设备 404
一、天然纤维上连接分散染料的受体 405
第六节 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 405
二、在天然纤维织物表面聚合高分子薄层 406
三、将天然纤维进行变性处理 407
五、湿法转移印花 408
四、涂料—热熔树脂转移印花 408
一、喷射印花技术及喷印生产流程 409
第七节 喷射印花技术 409
二、工艺分析与生产应用 410
第一节 常用化学药品和染料与糊料的相容性 412
第十章 印花糊料 412
一、海藻酸钠糊和海藻酸酯糊、海藻酸钠半乳化糊 414
第二节 各种原糊的制备方法 414
二、龙胶、合成龙胶及其他醚化植物种子胶 418
三、淀粉及其衍生物 421
四、纤维素衍生物 426
五、其他天然糊料 427
六、乳化糊 429
一、工艺设计 432
第一节 辊筒印花 432
第十一章 印花工艺设计及现场技术管理 432
二、现场技术管理 435
一、工艺设计 436
第二节 圆网印花 436
二、现场技术管理 440
一、工艺设计 448
第三节 平网印花 448
二、现场技术管理 449
二、筛网框的制作 455
一、筛网版的制作 455
第十二章 筛网制版 455
第一节 平版筛网 455
三、筛网的选用和组织结构 457
四、筛网框绷制 463
五、筛网花纹制作 464
圆网制版 470
第二节 圆筒筛网 470
电脑制版 480
第三节 平(圆)网的层次版制作 480
四、花筒内径 482
三、花筒外径 482
第十三章 印花辊筒雕刻 482
第一节 花筒 482
一、花筒规格 482
二、花筒物理性能 482
二、花筒前准备 483
一、工艺程序 483
五、钢芯中镀花筒 483
第二节 缩小雕刻 483
二、照相 485
一、分色描样 485
第三节 照相雕刻 485
五、显影 486
四、网屏 486
三、感光胶片 486
七、花筒制作 487
六、连晒 487
第五节 钢芯雕刻 488
第四节 喷蜡雕刻 488
二、激光雕刻直接电铸花网 489
一、激光制网机 489
第六节 激光制网系统 489
二、电脑控制喷墨制网系统 490
一、喷蜡制网系统 490
第七节 电脑控制喷蜡制网系统 490
一、浆料 491
第一节 上浆整理 491
第四篇 整理 491
第一章 普通整理 491
二、填充剂 497
三、防腐剂 498
五、上浆穿布方式 499
四、工艺程序与条件 499
七、上浆工艺举例 500
六、单面浆烘干穿布方式 500
一、拉幅机的类型及其应用 502
第二节 拉幅整理 502
八、操作注意事项 502
二、各种拉幅工艺 503
四、热风拉幅机热源比较 505
三、布铗、针板的技术要求 505
五、增白拉幅的用剂和工艺 506
六、操作注意事项 509
二、阳离子柔软剂 510
一、阴离子柔软剂 510
第二章 柔软整理 510
第一节 常用柔软剂的类别 510
五、乳胶柔软剂 511
四、反应性柔软剂 511
三、非离子柔软剂 511
第二节 几种常用柔软剂制备方法 512
二、涤棉混纺布柔软整理处方 513
一、纤维素纤维织物柔软整理处方 513
第三节 柔软整理工艺与处方 513
二、间歇机械柔软整理 514
一、连续机械柔软整理 514
第四节 操作注意事项 514
第五节 机械柔软整理 514
二、橡胶毯压缩装置 516
一、给湿装置 516
第三章 预缩整理 516
第一节 预缩机主要组成及作用 516
第三节 操作注意事项 517
二、预缩的工艺条件示例 517
三、毛毯烘干装置 517
第二节 织物预缩工艺及条件 517
一、预缩工艺程序 517
一、软辊筒 520
第二节 辊筒 520
第四章 光泽整理和轧花整理 520
第一节 机器类型 520
一、轧光机 520
二、电光机 520
三、轧花机 520
三、轧光机、电光机和轧花机软硬辊筒常见排列形式 521
二、金属辊筒 521
二、工艺特点 522
一、工艺程序 522
第三节 工艺条件与整理效果的关系 522
一、含湿率 522
二、温度 522
三、压力 522
第四节 各种轧光工艺 522
三、通用轧光机的整理实例 523
四、操作注意事项 524
二、工艺特点 525
一、工艺程序 525
第五节 电光及轧花工艺 525
三、耐久性电光与轧花工艺实例 526
四、操作注意事项 527
三、刻纹钢芯实例 528
二、钢芯选用原则 528
第六节 电光钢辊刻纹 528
一、钢芯的规格 528
五、工作线压强与电光织物轧纹斜线角度的计算 529
四、刻纹操作 529
二、耐久油光防水工艺实例 530
一、工艺程序 530
六、实例 530
第七节 耐久油光防水工艺 530
三、注意事项 531
二、粘纤布在不同条件下照射,经光化降解作用后的断裂强度变化情况 532
一、棉府绸树脂整理前后布样,在不同光源下曝晒,经光化降解作用后的强力变化比较 532
第五章 树脂整理 532
第一节 纤维素纤维织物树脂整理后部分物理性能变化 532
四、树脂整理交联程度高低对棉布弹性和强力的影响 533
三、纤维素纤维织物树脂整理后的强度变化 533
七、上海地区棉织物穿着试验结果比较 534
六、脲醛树脂整理后的粘纤布弹性与耐磨蚀度的关系 534
五、树脂整理液添加柔软剂(季铵型柔软剂1%~2%)使纤维素纤维织物改善扯裂强度的情况 534
八、树脂整理织物上甲醛的释放 535
二、常用的树脂初缩体 536
一、树脂整理浸轧液的组成 536
第二节 树脂整理的主要用剂 536
一、含氯化镁等组分的协合催化剂 540
第三节 常用催化剂 540
五、镁盐催化剂 541
四、锌盐催化剂 541
二、含碱式氯化铝等组分的协合催化剂 541
三、铵盐催化剂 541
五、树脂及交联剂对直接、活性、还原染料染色物的日晒牢度影响顺序 542
四、羟甲基树脂或交联剂经甲醚化后的情况 542
第四节 常用树脂主要用剂的性能比较 542
一、反应活性顺序 542
二、整理织物的吸氯性及氯损强力下降程度的顺序 542
三、棉织物用树脂及交联剂浸轧、烘干后,贮藏放置稳定性的比较顺序 542
一、常用树脂整理工艺程序 543
第五节 树脂整理工艺 543
二、工艺实例 544
三、操作注意事项 547
一、脲醛 549
第六节 常用树脂初缩体和交联剂的制备 549
二、三羟甲基三聚氰胺 550
三、二羟甲基乙烯脲 551
四、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552
五、二羟甲基乙基三嗪酮 553
六、甲醚化多羟甲基三聚氰胺及二羟甲基乙烯脲(1∶1)混合树脂 554
八、脲氰醛混合树脂 555
七、二羟甲基乙烯脲及甲醚化多羟甲基三聚氰胺(4∶1)混合树脂 555
九、低醚化度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557
十、β-双羟乙基砜 558
第一节 普通拒水整理 559
第六章 拒水整理 559
一、羟甲基类防水剂 560
第二节 耐久性拒水整理 560
二、有机硅类防水剂 561
三、氟碳防水剂 563
一、暂时性阻燃整理 565
第一节 纤维素纤维织物的阻燃整理 565
第七章 阻燃整理 565
二、半耐久性阻燃整理 566
三、耐久性阻燃整理 567
二、溴系阻燃剂及其整理工艺 569
一、磷系阻燃剂及其整理工艺 569
第二节 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 569
二、THPC—氨预缩合物及其整理工艺 570
一、溴系阻燃剂及其整理工艺 570
第三节 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 570
二、湿法涂层机 572
一、直接涂层机 572
第八章 涂层整理 572
第一节 涂层设备 572
五、涂布器 575
四、层压机 575
三、转移涂层机 575
一、聚氯乙烯涂层剂 579
第二节 涂层剂 579
二、聚氨酯涂层剂 584
三、聚丙烯酸酯涂层剂 586
一、直接涂层工艺 588
第三节 涂层整理工艺 588
四、橡胶类涂层剂 588
二、湿法涂层工艺 596
三、转移涂层工艺 599
四、层压工艺 602
一、防霉防腐整理剂的种类及其性能 604
第一节 防腐防霉整理 604
第九章 其他功能性整理 604
二、防霉剂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605
二、防污整理剂 607
一、织物沾污主要来源 607
第二节 防污整理 607
三、丙烯酸型防污剂乳液整理工艺 608
第三节 防静电整理 609
五、亲水性含氟化合物防污整理工艺 609
四、对苯二甲酸型防污整理工艺 609
一、静电的产生及防静电的指标要求 610
三、防静电整理剂及其应用工艺 611
二、织物防静电的方法 611
一、磨绒机的结构 612
第四节 磨绒整理 612
二、磨绒整理工艺 614
第五节 液氨整理 615
二、液氨回收 616
一、液氨整理工艺 616
第六节 卫生整理 617
三、液氨整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17
一、卫生整理剂 619
二、整理工艺 620
一、丝鸣整理 621
第七节 风格化整理 621
二、碱减量处理 622
三、酸减量处理 626
四、水洗、砂洗和酶洗处理 627
二、低压锅炉水质标准 633
一、印染用水质量要求 633
第五篇 试化验 633
第一章 水质检验 633
第一节 印染及锅炉用水质量要求 633
二、pH值 634
一、色度 634
第二节 水质检验方法 634
三、总硬度 635
四、总碱度 636
六、溶解氧 637
五、总固体 637
八、铁 638
七、耗氧量 638
十、含油量 639
九、锰 639
十一、氯化物 640
第一节 常用试剂的制备 641
第二章 化验室常用溶液的配制 641
第二节 常用指示剂的制备 642
第三节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643
一、浓烧碱液 656
第二节 碱液 656
第三章 车间常用液测定 656
第一节 酶液 656
一、硫酸、盐酸液 657
第三节 酸液 657
二、淡烧碱液 657
三、纯碱液 657
二、双氧水漂液 658
一、次氯酸盐漂液 658
二、草酸液 658
第四节 漂液 658
一、红矾钠(钾)液 659
第五节 氧化剂溶液 659
三、亚氯酸钠漂液 659
四、亚溴酸钠液 659
四、亚硝酸钠液 660
三、双氧水液 660
二、过硼酸钠液 660
一、还原染料染液 661
第七节 部分常用染料、染液测定 661
第六节 还原剂溶液 661
一、亚硫酸氢钠液 661
二、大苏打液 661
二、还原染料、分散染料扩散性能测定 662
三、色酚打底液 663
五、蓝色盐VB液 664
四、大红色基G液 664
六、硫化染料染液 665
七、苯胺黑基本溶液 666
三、镀铬溶液 667
二、防白浆中硫酸铝(明矾)含量测定 667
第八节 其他溶液测定 667
一、色浆中雕白粉含量测定 667
四、树脂初缩体测定 668
二、碱总量 670
一、脂肪总量 670
第四章 常用染整助剂一般性能测试 670
第一节 前处理助剂 670
四、洗涤力 671
三、水分 671
六、扩散力 672
五、渗透力 672
七、乳化力 674
九、烷基磺酸钠含量 675
八、消泡效果 675
十三、润湿力 676
十二、活性物含量 676
十、淀粉酶活力 676
十一、浊点 676
二、移染性 677
一、缓染力 677
第二节 染色及印花助剂 677
四、酒精纯度 678
三、高温凝聚性 678
五、丙三醇含量 680
八、海藻酸含量 681
七、硫代双乙醇 681
六、溶解盐B含量 681
三、总甲醛 682
二、游离甲醛 682
第三节 整理助剂 682
一、含固量 682
五、乳液离子性 683
四、硅乳含油量 683
六、乳液稳定性 684
七、乳液含氢量 685
三、退浆效果检验 686
二、原布上浆料的定性检验 686
第五章 半制品及成品加工质量检测 686
一、烧毛质量的评定 686
七、布上带碱量 690
六、布上pH值 690
四、蜡质含量 690
五、毛细管效应 690
十、氧化纤维素与水解纤维素鉴别法 691
九、白度 691
八、残留有效氯 691
十二、纤维聚合度 692
十一、钡值 692
十三、树脂整理织物释放甲醛 695
十五、上染率 696
十四、树脂整理织物交联程度 696
十六、异纤维及错纱的快速测定 697
十七、织物回潮率 698
第一节 常用纺织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 699
第六章 常用纤维性能及鉴别 699
一、棉纤维及其织物 705
第二节 常用各种纤维织物的部分应用性能 705
二、涤纶 706
三、维纶及棉维混纺织物 707
四、腈纶织物 709
五、麻纤维 710
一、燃烧法 711
第三节 常用纤维一般鉴别法 711
六、粘胶纤维 711
二、溶解试验法 712
四、显微镜检验法 713
三、染料着色试验法 713
第四节 常见混纺纤维的分析 716
一、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718
二、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719
一、简易鉴别法 720
第七章 印染织物上的染料鉴别 720
二、萃取试验法 722
四、机织物的密度 723
三、机织物的幅宽 723
第八章 织物物理及使用性能的检验 723
第一节 织物物理机械性能检验 723
一、织物物理机械性能检验的一般规定 723
二、长度 723
九、织物撕破强力 724
八、织物湿态断裂强力 724
五、织物单位面积质量 724
六、织物厚度 724
七、织物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 724
十、耐磨性 726
十一、折痕回复性 727
十二、洗涤尺寸变化 728
十五、硬挺度 729
十四、接缝滑移性 729
十三、干洗尺寸变化 729
十七、织物悬垂性 730
十六、起毛起球 730
十八、织物风格仪 731
二二、织物烫焦 734
二一、吸氯泛黄 734
十九、外观保持性 734
二十、氯损强力 734
一、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的一般规定 735
第二节 色牢度测试 735
二、耐光牢度试验方法 737
三、耐洗牢度试验方法 740
六、耐有机溶剂摩擦牢度试验方法 742
五、耐摩擦牢度试验方法 742
四、耐汗渍牢度试验方法 742
十三、耐沸煮牢度试验方法 743
十二、耐热水牢度试验方法 743
七、耐干洗牢度试验方法 743
八、耐有机溶剂牢度试验方法 743
九、耐水浸牢度试验方法 743
十、耐海水牢度试验方法 743
十一、耐斑滴牢度试验方法 743
十七、耐过氧化物漂白牢度试验方法 744
十六、耐次氯酸盐漂白牢度试验方法 744
十四、耐加压汽蒸牢度试验方法 744
十五、耐常压汽蒸牢度试验方法 744
二十、耐碱煮牢度试验方法 745
十九、耐丝光牢度试验方法 745
十八、耐亚氯酸钠漂白牢度试验方法 745
二十二、耐氧化氮牢度试验方法 746
二十一、耐含氯游泳池水牢度试验方法 746
二十四、耐臭氧牢度试验方法 747
二十三、耐烟熏牢度试验方法 747
二十七、耐硫化牢度试验方法 748
二十六、耐热压牢度试验方法 748
二十五、耐干热(升华)牢度试验方法 748
二十九、颜色迁移入聚氯乙烯涂层的评定方法 749
二十八、耐甲醛牢度试验方法 749
一、特种整理品性能试验一般规定 750
第三节 特种整理品性能试验 750
三十、耐刷洗牢度试验方法 750
三十一、综合色牢度试验方法 750
二、防雨性能 751
三、防绒性能 753
四、抗静电性能 755
五、阻燃性能 757
六、抗菌卫生整理品性能试验 758
七、复合品性能测试 759
一、常用型号代号 765
第二节 染整设备型号 765
第六篇 设备 765
第一章 概述 765
第一节 染整设备特点 765
二、常用染整联合机分段代号 766
第四节 染整设备的公称幅度 767
第三节 左、右手车定义 767
第一节 练漂设备 768
一、烧毛机 768
第二章 染整设备 768
二、平幅练漂机 769
三、绳状练漂机 774
四、煮布锅 777
五、丝光机 778
六、开幅、轧水、烘燥机 780
一、打底机 782
第二节 染色设备 782
二、连续轧染机 784
三、热熔染色机 785
五、高温高压卷染机 787
四、卷染机 787
七、绳状浸染机 788
六、喷射、溢流染色机 788
一、辊筒印花机 789
第三节 印花设备 789
二、圆网印花机 791
三、平网印花机 793
四、蒸化机 795
五、平幅皂洗机 797
六、绳状洗布机 801
一、拉幅机 802
第四节 整理设备 802
四、树脂整理机 804
三、电光机 804
二、轧光机 804
五、短环烘燥拉幅机 805
六、预缩整理机 806
七、热定形机 810
八、磨毛机 813
二、卷板、卷筒机 814
一、检布码布机 814
第五节 成品设备 814
一、割绒机 815
第六节 灯芯绒、绒布设备 815
三、打包机 815
三、刷毛机 816
二、单面碱处理机 816
四、上蜡机 817
六、起毛剪毛机 818
五、钢丝起毛机 818
一、二辊轧车 820
第一节 轧车设备 820
第三章 通用单元设备 820
二、三辊轧车 822
一、平幅水洗机 823
第二节 水洗设备 823
二、绳状水洗机 826
二、二柱烘燥机 827
一、单柱烘燥机 827
第三节 烘筒烘燥设备 827
一、导辊式烘燥机 828
第四节 热风烘燥设备 828
三、三柱烘燥机 828
三、红外线烘燥机 829
二、短环式烘燥机 829
一、蒸洗箱 830
第五节 蒸箱设备 830
二、汽蒸箱 831
二、放影机 834
一、缩小机 834
第四章 雕刻、制版设备 834
五、上蜡机 835
四、刻线机 835
三、锌板雕刻台 835
六、画线机 836
八、吊式照相机 837
七、花筒车磨机 837
十、圆网制网系列设备 838
九、晒版机 838
四、织物风格仪 841
三、摩擦色牢度试验仪 841
第五章 试验设备 841
一、缩水率试验机 841
二、织物强力机 841
六、数字白度测定仪 842
五、织物起毛起球试验仪 842
八、光谱测色配色仪 843
七、测色色差仪 843
十一、织物耐磨机 844
十、织物阻燃性能测定仪 844
九、防雨性能测试仪 844
十三、切样布机 845
十二、日晒气候牢度试验仪 845
十四、印染小样系列试验机 846
一、水洗机 848
第六章 96型单元机 848
二、轧车 852
三、蒸箱 855
四、烘筒烘燥机 860
一、印染废水的污染源 862
第一节 印染废水的形成 862
第七篇 废水处理 862
第一章 印染废水的特征与治理途径 862
二、印染废水种类和特征 863
三、有机物 865
二、酸碱值 865
第二节 印染废水的水质指标 865
一、温度 865
六、有害物质 866
五、氨氮 866
四、悬浮物与总固体 866
一、选用污染小的染化料 867
第三节 在印染生产中减少污染的途径 867
七、废水排放标准 867
二、选择处理方案的基本原则 868
一、水质水量的调查 868
二、选用污染小的工艺 868
三、节约用水 868
四、加强印染生产管理 868
第四节 选用合适的废水处理方案 868
三、格栅的安装 870
二、格栅的种类和规格 870
第二章 印染废水物理处理法 870
第一节 水质水量的调节 870
一、调节的目的 870
二、水质、水量调节方法 870
第二节 格栅 870
一、格栅的作用 870
一、沉淀的分类 871
第三节 沉淀法 871
二、沉淀原理与沉淀曲线 872
三、常用沉淀池 873
一、过滤机理 875
第五节 过滤法 875
第四节 泡沫分离法 875
三、快滤池的结构 876
二、快滤池工作过程 876
四、超滤及其设备 877
一、重力浓缩法 878
第六节 浓缩法 878
三、热处理浓缩法 879
二、气浮浓缩法 879
二、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880
一、吸附的基本概念 880
第七节 活性炭吸附法 880
三、影响吸附的因素 881
四、活性炭吸附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882
三、烟道气中和法 884
二、加酸中和法 884
第三章 印染废水的化学与物化处理法 884
第一节 中和法 884
一、酸碱废水相互中和 884
二、混凝剂与助凝剂 885
一、混凝原理 885
第二节 混凝处理法 885
三、混凝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886
四、混凝剂的调配与投加 887
五、混凝沉淀处理 888
六、混凝气浮处理 889
一、电解处理法原理 892
第三节 电解处理法 892
二、电解处理设备 893
一、氯氧化脱色法 895
第四节 氧化脱色法 895
三、电解处理运行管理 895
三、光氧化脱色法 896
二、臭氧氧化脱色法 896
第二节 活性污泥法 898
第一节 概述 898
第四章 印染废水的生化处理法 898
二、活性污泥法几种工艺示意图 899
一、活性污泥的组成和性能 899
三、曝气方式 900
四、曝气装置 903
五、运行管理 906
二、生物滤池 908
一、原理和特点 908
第三节 生物膜法 908
一、原理和特点 910
第四节 接触氧化法 910
三、生物转盘 910
三、结构与形式 911
二、工艺流程 911
四、运行操作管理 912
第六节 氧化塘法 913
三、活性炭的运行管理 913
第五节 生物活性炭法 913
一、概述 913
二、活性炭的选用 913
二、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914
一、概述 914
第七节 厌氧法 914
第二节 预处理 915
二、印染污泥按处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类 915
第五章 污泥的处理 915
第一节 性质与分类 915
一、污泥中水分存在的形式 915
一、沉降浓缩法 916
第三节 污泥浓缩 916
一、化学调理法 916
二、淘洗法 916
一、真空吸滤脱水 917
第四节 污泥脱水 917
二、上浮浓缩法 917
二、板框压滤脱水 918
第五节 污泥干燥及焚烧 919
二、厌氧消化 920
一、好氧消化 920
一、污泥干燥 920
二、污泥焚烧 920
第六节 污泥的消化 920
二、水样的保存 921
一、水样的采集 921
第六章 印染废水的监测 921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921
一、水质监测项目 922
第二节 常用的监测项目 922
二、运行管理中的监测项目 931
第一节 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932
第一章 概述 932
第八篇 工厂设计 932
第二节 印染工厂设计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933
一、生产区工程 934
第三节 印染工厂设计的范围和内容 934
三、厂外工程 935
二、生活区工程 935
二、基础资料 936
一、设计依据 936
第二章 设计工作程序和内容 936
第一节 基本建设程序 936
第二节 设计依据和基础资料 936
一、项目建议书 939
第三节 设计前期工作 939
二、可行性研究 940
三、厂址选择 942
二、初步设计的内容 945
一、初步设计的任务 945
第四节 初步设计 945
三、初步设计的深度 946
三、施工图设计的深度 947
二、施工图设计的内容 947
第五节 施工图设计 947
一、施工图设计的任务 947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948
第二节 总平面布置 948
第三章 总图运输设计 948
第一节 总图运输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948
二、总平面布置的内容和要求 949
二、竖向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950
一、竖向设计的原则及方式 950
第三节 竖向设计 950
一、运输 951
第四节 运输和道路 951
二、道路 952
三、管线布置和敷设的要求 953
二、管线综合的原则 953
第五节 管线综合 953
一、厂区管线系统 953
第六节 绿化布置 956
二、产品种类及其分配 957
一、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的确定 957
第四章 工艺设计 957
第一节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957
一、工艺流程 958
第二节 工艺流程和设备选择 958
三、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958
二、设备选择 960
一、设备计算 963
第三节 工艺设备配置 963
二、设备生产能力 964
一、工艺生产对厂房设计的要求 969
第四节 车间布置和设备排列 969
三、车间布置设计 970
二、厂房的建筑结构形式、柱网和高度的选择 970
一、生产用水 973
第六节 生产用水、蒸汽、煤气和压缩空气 973
第五节 生产用染化料 973
二、生产用蒸汽 977
三、生产用煤气及其他热源 982
二、劳动定员 983
一、工作制度 983
四、生产用压缩空气 983
第七节 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983
二、丝光碱液调配回收系统 987
一、丝光碱液与回收淡碱液的计算 987
第五章 辅助生产设施设计 987
第一节 碱液调配回收站 987
四、淡碱液的蒸浓 988
三、丝光淡碱液净化 988
五、碱液调配回收站布置 994
一、生产用液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997
第二节 生产用液调配及管道布置要领 997
二、管道材料及管件的选择 998
三、管道敷设方式及注意点 999
一、几种主要雕刻方法及工艺程序简述 1000
第三节 花筒雕刻间 1000
二、主要设备配备 1001
一、平网制作 1003
第四节 筛网制造间 1003
三、设备布置及注意点 1003
四、人员配备 1003
二、圆网制作 1004
二、调浆间设计注意点 1005
一、调浆间面积 1005
第五节 印花调浆间 1005
二、物理试验室的布置及注意点 1006
一、化验室的布置及注意点 1006
三、人员配备 1006
第六节 化验室、物理试验室 1006
一、高温热源的种类及选择原则 1007
第七节 高温热源 1007
三、试化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 1007
二、汽油汽化室布置及管道设计的注意点 1008
二、主要运输设备配备数量估算 1009
一、运输内容及要求 1009
第八节 车间内部运输 1009
一、印染生产特点及对土建设计的要求 1011
第二节 印染生产厂房设计 1011
第六章 厂房设计 1011
第一节 主要设计原则 1011
二、生产厂房建筑结构形式选择 1012
三、厂房平、剖、立面设计 1016
四、主要建筑构造设计 1018
二、水源选择和给水系统 1021
一、印染工厂用水量、水质和水压要求 1021
第七章 公用工程设计 1021
第一节 给水排水设计 1021
三、排水系统 1023
四、消防给水 1024
二、供配电系统 1025
一、主要设计原则 1025
五、废水处理 1025
第二节 电气设计 1025
三、高压配电及变电所 1026
五、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 1028
四、低压配电室 1028
六、低压配电线路的敷设 1029
七、照明 1030
二、通风设计 1031
一、采暖设计 1031
八、其他 1031
第三节 采暖通风设计 1031
一、锅炉房 1035
第四节 供热设计 1035
二、油热载体锅炉房 1045
二、空压站设计 1047
一、空压站容量的确定 1047
第五节 压缩空气设计 1047
二、坯布库、成品库 1049
一、设计要点 1049
第八章 仓储和机修设计 1049
第一节 仓储设计 1049
六、其他仓库 1050
五、机物料库 1050
三、染化料库和酸、碱及漂白剂的贮存 1050
四、危险品库 1050
二、设备配置 1051
一、设计要点 1051
第二节 机修设计 1051
三、车间布置 1053
二、总概(预)算 1054
一、设计概预算文件的组成 1054
第九章 设计概预算 1054
第一节 设计概预算的作用 1054
第二节 设计概预算文件的组成和内容 1054
三、单项工程综合概(预)算 1055
一、概算编制的依据和方法 1056
第三节 设计概、预算编制的依据和方法 1056
二、预算编制的依据和方法 1058
一、总概(预)算表 1059
第四节 概(预)算表格 1059
二、综合概(预)算表 1060
三、建筑工程概(预)算表 1061
四、设备及安装工程概(预)算表 1062
四、建设项目投资 1063
三、全厂劳动定员 1063
第五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63
一、厂区各项工程的建筑面积 1063
二、建设用地和建筑系数 1063
八、建设总工期 1064
七、综合能耗 1064
五、主要原材料的消耗 1064
六、水、电、汽消耗 1064
九、基建三材用量 1065
附录一 纺织品环保质量标准 1066
附录 1066
一、MAK(Ⅲ)A1及A2组芳胺及结构 1068
附录二 禁用染料及代用品 1068
二、致癌染料 1070
三、德国规定的禁用直接染料 1071
四、其他禁用的直接染料 1085
五、德国规定的禁用酸性染料 1089
六、未列入德国规定的禁用酸性染料及媒染染料 1093
七、德国规定的禁用分散染料 1094
八、未列入德国规定的禁用分散染料 1095
九、德国规定的禁用不溶性偶氮染料色基 1098
十、未列入德国规定的不溶性偶氮染料色基与色酚 1099
十一、禁用的硫化染料 1100
十二、禁用的碱性染料 1101
十三、禁用涂料 1102
十四、受致癌芳胺的同分异构体影响的染料 1103
十五、禁用染料部分代用品 1111
一、直接染料牢度性能表 1134
附录三 常用染料牢度性能表 1134
二、硫化及硫化还原染料牢度性能表 1136
(一)X型活性染料牢度性能表 1138
三、活性染料牢度性能表 1138
(二)K型和KN型活性染料牢度性能表 1140
(三)M型活性染料牢度性能表 1144
(四)KE型活性染料牢度性能表 1148
四、还原染料牢度性能表 1150
(一)色酚AS 1151
六、不溶性偶氮染料牢度性能表 1151
五、可溶性还原染料牢度性能表 1151
(二)色酚AS-D 1152
(三)色酚AS-BO 1154
(四)色酚AS-BS 1155
(五)色酚AS-E 1157
(六)色酚AS-G 1158
(七)色酚AS-OL 1159
(八)色酚AS-RL 1161
(九)色酚AS-VL 1162
(十一)色酚AS-PH 1164
(十)色酚AS-L4G 1164
(十三)色酚AS-SG 1165
(十二)色酚AS-SW 1165
七、分散染料牢度性能表 1166
八、印花涂料色浆牢度性能表 1174
九、中性染料牢度性能表 1175
十、阳离子染料牢度性能表 1176
(一)酸类 1179
一、化学品 1179
附录四 常用化学品和助剂性能表 1179
(二)碱类 1182
(三)氧化剂 1184
(四)还原剂 1189
(五)氧化物 1191
(六)一般盐类 1192
(一)润湿剂、渗透剂 1198
二、助剂 1198
(二)净洗剂 1200
(四)漂白助剂 1202
(三)煮练剂 1202
(五)匀染剂 1203
(六)乳化剂 1206
(七)分散剂 1210
(八)溶剂、吸湿剂 1211
(九)助溶剂 1213
(十)助拔剂(拔染剂) 1215
(十一)防染剂 1216
(十二)固色剂、媒染料 1217
(十三)促染剂、增深剂 1218
(十四)载体 1219
(十五)粘合剂 1220
(十六)交联剂 1225
(十七)增稠剂、涂料浆 1226
(十八)消泡剂 1227
(十九)柔软剂 1228
(二十)防水剂 1233
(二十一)阻燃剂 1236
(二十二)荧光增白剂 1237
(二十三)抗静电剂 1240
(二十四)紫外线吸收剂 1241
(二十五)树脂整理剂 1242
(二十六)其他 1245
(一)比重大于水的液体 1248
一、各种比重表示法(液体)对照表 1248
附录五 溶液相对密度、浓度便查表 1248
(一)盐酸 1249
二、酸类溶液相对密度—浓度表 1249
(二)比重小于水的液体 1249
(二)硝酸 1250
(三)硫酸 1251
(四)磷酸 1254
(六)醋酸 1255
(五)铬酸 1255
(七)蚁酸 1257
(八)草酸 1258
(九)柠檬酸 1259
(一)氢氧化钠 1260
三、碱类溶液相对密度—浓度表 1260
(十)酒石酸 1260
(二)氨水 1261
(三)石灰乳 1262
(四)水玻璃 1263
(五)碳酸钠 1264
(二)氯化锌 1265
(一)氯化钠 1265
(六)碳酸钾 1265
四、盐类溶液相对密度—浓度表 1265
(四)氯化钡 1266
(三)氯化铵 1266
(五)氯化钙 1267
(七)硫酸钠 1268
(六)氯化镁 1268
(九)硫酸锌 1269
(八)硫酸铵 1269
(十)硫酸镁 1270
(十二)无水硫酸铜 1271
(十一)硫酸铝 1271
(十四)硝酸锌 1272
(十三)硝酸铵 1272
(二)次氯酸钙 1273
(一)次氯酸钠 1273
(十五)醋酸钠 1273
五、氧化剂溶液相对密度—浓度表 1273
(四)三氯化铁 1275
(三)过氧化氢 1275
(六)铬酸钠 1276
(五)重铬酸钠 1276
(二)亚硫酸钠 1277
(一)硫化钠 1277
(七)铬酸钾 1277
六、还原剂溶液相对密度—浓度表 1277
(四)硫代硫酸钠 1278
(三)亚硫酸氢钠 1278
(五)氯化亚锡 1279
(六)硫酸亚铁 1280
(七)乙醇 1281
(八)甘油 1282
附录六 常用数据便查表 1284
一、化学常数 1284
(一)1999年国际原子量表 1284
(二)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 1286
(三)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1287
(四)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 1288
(五)滴定分析换算因数 1289
(六)常用化学品溶解度表 1290
(七)常见溶液的pH值 1297
(八)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 1298
(一)饱和水与饱和水蒸气表 1299
二、物理常数 1299
(二)饱和蒸汽压力与温度对照表 1301
(三)湿空气焓湿图 1304
(四)干湿球温度—相对湿度表 1306
三、制冷 1308
(一)含氟制冷剂的特征 1308
(二)传给介质的冰点 1310
(三)常用制冷剂的特征 1310
附录七 环境保护 1312
一、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312
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密度 1313
(一)我国卫生标准 1313
(二)国外卫生标准 1316
三、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密度 1316
四、工业“废气”排放标准 1317
一、染料商品性状符号对照表 1320
二、色泽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1320
附录八 各类中外文名称对照表 1320
(一)还原染料 1321
(二)活性染料 1321
三、国外染料及其制造厂中、原文名称对照表 1321
(三)分散染料 1322
附录九 常用的量和单位及其换算 1323
一、化验分析中的法定计量单位 1323
二、常用纺织专业的量和单位 1324
三、常见单位换算表 1325
印染机械制造厂名录 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