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文化与中国现代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毅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07057997
  • 页数:6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如何建设精神文明,达到代表先进文化。

目录 1

导论 1

1.先进文化与文化的先进性 1

(1)先进文化 1

(2)文化的先进性 2

2.先进文化与现代化 8

(1)提升综合国力 8

(2)现代化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9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10

(4)以德治国 11

3.先进文化建设对现代化的意义 12

(1)“三个代表” 12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内涵 13

(3)机遇与挑战 15

(4)先进文化建设目标 15

上编 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文化建设 23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3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选择 23

(1)马列主义:历史的文化选择 24

(2)社会主义文化:必然的文化选择 26

(3)邓小平理论:当代的文化选择 28

(4)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现实的文化选择 30

(5)文化选择的历史启示 35

2.中国特色文化建设意义 38

(1)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38

(2)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42

(3)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51

(4)人民群众追求生活质量的需求 55

3.第三代领导集体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57

(1)精神文明建设新成就 57

(2)系统论述建设“特色文化” 61

(3)进一步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和特征 64

(4)阐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66

(5)“以德治国” 68

(6)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71

二 先进文化与“三个代表” 77

1.先进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77

(1)先进文化特征 77

(2)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 79

(3)精神文明的创新 81

(4)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82

(5)精神文明建设新课题 85

2.积极实践“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87

(1)“三个代表”意义和内涵 87

(2)机遇与挑战 90

(3)先进文化建设目标 91

(4)重在建设 92

(5)坚持“二为”和“双百” 94

(6)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96

(7)强化文化管理 97

(8)综合治理,创文明城市 99

3.三个代表与先进文化 101

(1)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102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03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04

(4)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 105

(5)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106

(6)继承优秀文化成果,立足本土开拓创新 107

(7)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08

4.八大关系 110

(1)“一家”与“百家” 110

(2)“满足”与“提高” 113

(3)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 114

(5)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15

(4)说与做 115

(6)繁荣与管理 116

(7)“传统”与“当代” 117

(8)“民族”与世界 117

三 世界文明与中国文化 119

1.新世纪文化观内涵及其文明形态 119

(1)关于文化的定义 120

(2)文化的性质 123

(3)从汤因比到亨廷顿的文化观 124

(4)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的根本点 127

(5)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发展动力论 128

2.传统文化观与当代多元文化价值观 132

(1)广义文化观视角 132

(2)狭义文化观批判 135

(3)价值观的文化困惑与超越 137

3.全球化与东西方文化融合 143

(1)西方文化与全球化的冲突 143

(2)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中的可能贡献 148

(3)全球化呼唤东西方文明整合 150

4.初级阶段文化大趋势 155

(1)从初级阶段文化到高级阶段主流文化 155

(2)从传统封闭到现代融合 157

(3)从民族化到全球化 159

(4)从工业化到网络化 163

(5)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 165

(6)从脱节到经济文化一体化 167

1.文化功能 172

四 文化功能、文化创新及其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172

(1)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与文化的转型功能 173

(2)创新社会主义与文化先导功能 175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化认同整合功能 178

(4)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的塑造功能 181

(5)改革开放与文化的传播交流功能 185

(6)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及其文化的评价功能 187

2.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 191

(1)文化创新意义 192

(2)文化创新“瓶颈” 193

(3)建构创新文化必备环节 196

(4)继承传统精华 197

(5)体现时代风貌 199

3.文化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201

(1)第五产业崛起与可持续发展 201

(2)文化产业的隐性和显性形态 203

(3)文化产业市场化及其矛盾 206

(4)构建“特色”文化产业体制 209

五 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社区文化建设 214

1.社区发展与中国社区建设 214

(1)社区内涵及其类型 214

(2)社区发展因素 218

(3)中国社区 220

(4)传统城市社区的终结 223

(5)多元契约性社区形成 226

(6)社区化理论依据 227

(7)社区化实践依据 229

(8)生态社区建设 230

2.社区文化建设 232

(1)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232

(2)社区文化内涵及其历程 235

(3)社区文化建设桎梏 236

3.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路 239

(1)空间与社会的整合 239

(2)独立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243

(3)社会性与私密性的平衡 244

(4)继承与创新的融合 246

(5)权威与民众的结合 248

(1)城市竞争力概念 250

六 城市竞争力:各分力的耦合 250

1.城市竞争力 250

(2)倪氏弓弦箭模型 251

(3)城市竞争力各分力相关系数 254

2.文化力 259

(1)文化经济化 259

(2)经济文化化 260

(3)文化经济 262

(4)经济文化一体化 266

(5)精神文化特性与文化力指标 270

(6)文化力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275

(7)城市竞争力对文化力的影响 284

(1)环境力价值体 286

3.环境力 286

(2)环境力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288

(3)城市竞争力对环境力的影响 294

4.市场道德规范 297

(1)市场道德规范要素 297

(2)前提性问题 299

(3)德力并重 300

(4)市场道德功能、理念与能力本位 300

(5)市场道德观层次 302

(6)道德文化资源开发 304

5.冲突与再铸:市场价值观 305

(1)价值观冲突 306

(2)价值观的困惑与挑战 308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调控 310

6.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 316

发展 316

(1)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317

(2)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2

(3)现代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325

七 爱国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331

1.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331

(1)热爱土地:民族生存对空间的需要 332

(2)历史责任感:个体生存对群体的依赖 333

(3)独立自尊:保持民族传统和种族延续的愿望 334

(4)忧患和奋进:民族生存竞争的本能 335

(1)故土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爱国主义情感源泉 337

2.爱国主义基本精蕴 337

(2)“祖国”与“国家” 338

(3)忠君念祖:华夏族的爱国萌芽 340

(4)笑卧疆场:留取丹心照汗青 342

(5)救亡图存: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344

(6)“走俄国人的路” 347

3.爱国主义时代特征 349

(1)近现代爱国主义特征 350

(2)当代爱国主义特征 352

4.爱国主义伟大意义 356

(1)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356

(2)基本道德规范 357

(3)民族团结奋进的旗帜 358

5.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360

(1)中华民族凝聚力内涵 360

(2)中华民族凝聚力特征 361

(3)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 362

(4)中华民族凝聚力作用 364

6.爱国主义实践 367

(1)树立民族自尊心,维护祖国独立统一 367

(2)树立民族自信心,全面实现现代化 369

(3)树立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70

7.爱国主义与自我实现 372

(1)自我实现的真谛 373

(2)自我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376

(3)自我实现的精神动力 379

8.爱国主义教育 382

(1)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内涵 382

(2)爱国主义教育的困惑 382

(3)重塑爱国主义价值观意义 384

(4)爱国主义教育基点 386

(5)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387

下编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八 可持续发展战略 393

1.可持续发展观 393

(1)可持续发展内涵 394

(2)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396

(3)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 397

(4)区际关系可持续发展 402

(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 406

2.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 406

(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调控 408

(3)区域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系数及模型 410

(4)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度案例 412

(5)区域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414

3.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416

(1)研究方法 416

(2)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定量测算 419

(3)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 420

4.适宜人口分布与可持续发展 424

(1)人口适宜分布模型构造 424

(2)人口适宜分布模型应用 427

(3)人口适宜分布区域 429

差异 429

5.社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430

(1)社会转型的本质体现 431

(2)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观 434

(3)对现代化理论与模式的扬弃 436

(4)人类的共同选择 439

(5)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归宿 440

6.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443

(1)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443

(2)以人为本,综合决策 445

(3)节用资源,调整能源 446

(4)保护环境,平衡生态 449

7.转换传统文明思维方式 451

(1)新思路 452

(2)新文明诞生的前提条件 453

(3)人类文明新方向 454

8.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456

(1)国家边线的国际化运作 456

(2)优势的权利 458

(3)变革生存方式的文化秩序 460

(1)现代化释义 462

九 现代化理论 462

1.现代化运动及其理论萌创 462

(2)现代化理论的萌创 465

(3)现代化研究阶段 467

(4)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利弊 468

2.现代化类型 471

(1)从传统与现代互动关系划分 471

(2)从知识、制度与经济因素划分 472

(3)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中断现象 475

3.两次现代化历史比较 477

(1)人类文明革命 478

(2)历史比较 481

(3)农业文明国家的第二次现代化选择 484

4.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486

(1)经济领域 486

(2)社会领域 488

(3)政治领域 489

(4)综合比较研究 490

(5)理论创新 491

(1)人类共同的理想 494

1.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494

十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化进程 494

(2)斯大林模式的反思 496

(3)从低谷走向复兴 497

(4)强国富民之路 499

2.中国现代化历程 500

(1)从辉煌走向衰落 500

(2)重新崛起的探索 503

(3)洋务运动流产 505

(4)“百日维新”死而复生 506

(5)孙中山的遗愿 507

实践 510

3.四代领袖的现代化理论与 510

(1)从毛泽东到新世纪领导集体 511

(2)开国元勋毛泽东 513

(3)邓小平的特色理论 516

(4)新的里程碑 525

(5)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必然性 531

4.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 533

(1)中国现代化的两个“双重超越” 533

(2)“后发”效应 535

(3)基本国情分析 536

(4)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目标函数 539

(5)第二次现代化战略目标 541

(6)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空间规定 544

(7)发展战略选择 546

(8)国家知识议程 547

5.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549

(1)坚持马克思主义 549

(2)丰富发展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554

(3)新世纪现代化创新理论 556

(4)与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先进文化建设 559

趋势 562

(1)城市化发展阶段性 562

(1)城市化发展阶段性 562

(2)城市化中的生态环境 562

趋势 562

1.城市化发展阶段、规律和 562

十一 城市现代化 562

(2)城市化规律和模式 564

(2)城市化规律和模式 564

(3)城市化趋势 565

(3)城市化趋势 565

2.城市社会结构变迁 569

2.城市社会结构变迁 569

(1)农民的终结 570

(1)农民的终结 570

(2)信息社会变革的影响 571

(2)信息社会变革的影响 571

(3)信息社会城市现代化特征 573

(3)信息社会城市现代化特征 573

(4)新型城市社会区域 575

(4)新型城市社会区域 575

(5)新城市经济现象 577

(5)新城市经济现象 577

3.城市现代化与现代化城市 579

3.城市现代化与现代化城市 579

(1)城市现代化内涵 580

(1)城市现代化内涵 580

(2)国际大都市及其连绵带发展 581

(2)国际大都市及其连绵带发展 581

(3)国际大都市内涵及指标 583

(3)国际大都市内涵及指标 583

(4)城市现代化标准值确定 585

(4)城市现代化标准值确定 585

(5)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 587

(5)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 587

(6)现代化城市功能 590

(6)现代化城市功能 590

(7)现代化城市功能类型定位 594

(7)现代化城市功能类型定位 594

(1)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 597

4.数字城市 597

(1)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 597

4.数字城市 597

(2)数字城市产生的背景 600

(2)数字城市产生的背景 600

(3)数字城市的定义和技术 601

(3)数字城市的定义和技术 601

(4)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城市 603

(4)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城市 603

十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现代化 605

十二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现代化 605

1.城镇化释义 606

1.城镇化释义 606

(1)城镇概念 607

(1)城镇概念 607

(2)国际上关于城市化的论争 610

(2)国际上关于城市化的论争 610

(3)国内理论商榷 611

(3)国内理论商榷 611

2.中国式现代化必经阶段 613

2.中国式现代化必经阶段 613

(1)历史的必由之路 614

(1)历史的必由之路 614

(2)改革开放的意外收获 615

(2)改革开放的意外收获 615

(3)从国情出发的内生型现代化发展方式 616

(3)从国情出发的内生型现代化发展方式 616

(4)初级阶段的根本出路 618

(4)初级阶段的根本出路 618

(5)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 621

(5)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 621

3.重审中国城镇化历史进程 625

(1)从改革前到改革初始阶段 625

3.重审中国城镇化历史进程 625

(1)从改革前到改革初始阶段 625

(2)改革中期城镇化政策 626

(2)改革中期城镇化政策 626

(3)城镇化滞后及其超越 629

4.中国21世纪中叶现代化:城市化 629

4.中国21世纪中叶现代化:城市化 629

(3)城镇化滞后及其超越 629

(1)历史的产物 630

(1)历史的产物 630

(2)现代化必由之路 632

(2)现代化必由之路 632

(3)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635

(3)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635

(4)大都市连绵带的辐射 637

(4)大都市连绵带的辐射 637

5.中国城市化滞后 639

(1)城市化滞后程度判断 639

(1)城市化滞后程度判断 639

5.中国城市化滞后 639

(2)粗放式扩张 640

(2)粗放式扩张 640

(3)农民迁居城市难 641

(3)农民迁居城市难 641

(4)“生事经济”和“收费 642

行政” 642

6.城市规模与功能的制度创新 643

(1)城市规模聚集效应 644

(2)城市功能与产业化 645

(3)在调整中提高城市功能 646

7.中国城市现代化战略选择 647

(1)城市发展多元化 647

(2)创造世界特大城市群体系 648

(3)建立沿海城市经济带 650

(4)开拓长江城市群体系 650

(5)整合传统城市群 651

(6)建立国家城市化目标 651

(1)转型期生活方式矛盾冲突 653

8.城市现代化与生活转型 653

(2)建构现代生活方式途径 656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现象 663

9.城市生态环境 664

(1)自然生态环境 664

(2)城市生态环境 665

(3)城市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生态位 667

(4)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及其净化过程 669

(5)城市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 671

10.中国生态环境安全 672

(1)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生态环境安全 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