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中]覃圣敏 1
全书内容提要(英文) 1
序一 [中]余达佳 1
第一卷目录 1
一、本书的缘起及其历程 1
第一章 壮族分布区的自然环境 3
第一节 地理概况 3
一、地史简说 3
第一篇 壮泰民族分布区的地理环境 3
二、前人的研究及已有成果 4
(一)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4
1.三大弧形山脉 5
二、地形特点 5
1.关于侗台语的系属问题 7
1.阿瑜陀耶王朝以前 7
一、泰国社会发展简史 7
序二 [泰]威瓦·讪差蓬猜 7
2.关于侗台语族的内部组成及其序列问题 8
2.喀斯特地形 9
3.关于侗台语本身的语言特点问题 10
2.阿瑜陀耶王朝 11
(二)民族历史及民族文化方面的研究 11
1.有关壮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 11
3.海岸与岛屿 12
三、河流和平原 12
1.河流 12
3.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 13
二、对台语民族的来源及其文化的研究 14
2.平原 17
四、土壤 18
五、矿藏 19
第二节 气候雨量 20
一、气温 20
2.有关泰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 21
二、雨量 23
三、灾害性气候 25
3.有关壮、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双线研究 26
第三节 动植物及其分布 29
一、植物 29
1.植物分布的地带性 29
1.民族:支系民族、传统民族和国家民族 29
三、理论观照 29
2.材用植物 30
3.经济植物 33
2.文化: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 35
4.果类植物 39
1.本书的框架结构 40
四、本书的结构及研究方法 40
2.本书的研究方法 42
1.海产珍奇动物 45
二、动物 45
2.淡水及两栖珍贵动物 48
3.陆上野生珍奇动物 51
三、自然保护区 55
第二章 泰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58
第一节 泰国的地形 58
一、中部平原 58
1.特点 58
2.地质状况 63
3.土壤 64
4.地下水 64
1.特点 65
二、东北部高原 65
2.地质状况 66
3.土壤 67
4.地下水 68
三、北部高原 68
1.特点 68
2.地质状况 68
3.土壤 70
4.地下水 71
四、西部高地 71
1.特点 71
3.土壤 72
2.地质状况 72
4.地下水 73
五、东南部海岸 73
1.特点 73
2.地质状况 74
3.土壤 74
4.地下水 74
六、南部半岛 75
1.特点 75
2.地质状况 76
3.土壤 76
一、气温 77
第二节 气候 77
4.地下水 77
二、雨量 79
三、湿度 81
四、风 82
第三节 泰国动植物和人口的分布 82
一、森林 82
二、作物 84
1.粮食作物 84
2.经济作物 85
3.其他作物 85
三、动物 86
1.野生动物 86
2.驯养动物 87
四、人口分布 88
3.鱼类 88
第三章 壮泰民族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比较 92
第一节 广西与泰国的地形特点及自然区域的比较 92
一、山脉和山地 94
二、河流和平原 95
三、自然区域的构成 97
第二节 气候和雨量比较 101
一、气温 101
二、雨量 102
第三节 动植物及其分布比较 103
一、植物 103
三、灾害性气候 103
二、动物 105
第四节 人口分布比较 105
第五节 自然环境对壮泰民族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08
第四章 泰壮民族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比较 111
第一节 地理位置、面积和地理概况比较 111
一、位置和面积 111
二、地理概况 111
第二节 主要地形地貌比较 112
一、山脉 112
二、河流 113
三、平原 114
1.海岸 115
四、海岸和岛屿 115
五、地形 116
2.岛屿 116
第三节 土壤、矿产比较 117
一、土壤 117
二、矿产 117
第四节 气候、雨量比较 118
一、气候 118
二、雨量 118
一、植物及其分布 119
1.森林 119
第五节 植物、动物和人口分布比较 119
三、灾害性气候 119
2.种植作物 121
二、动物及其分布 122
三、人口的分布 122
第六节 小结 123
第二篇 壮泰民族的体质特征 127
第一章 壮族人的体质特征 127
第一节 广西发现的史前人类 127
一、巨猿与人类起源 127
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 129
1.麒麟山人 130
2.柳江人 131
3.灵山人 137
4.荔浦人 138
5.干淹人 138
6.都乐人 139
7.九头山人 139
8.九楞山人 139
9.宝积岩人 140
10.老磨槽洞人 140
11.定模洞人 143
12.白莲洞人 144
13.甘前人 144
15.那来洞人 146
14.甘怀人 146
16.宾山下洞人 147
三、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骸 148
1.滑岩洞人 148
2.甑皮岩人 150
3.鲤鱼嘴人 165
4.宾山上洞人 178
四、广西史前人类的渊源及其与别处史前人类的关系 178
1.广西史前人类的渊源关系 178
2.广西史前人类与其他地区史前人类的关系 181
第二节 现代壮族的体质形态 193
一、体质特征的调查与研究 196
1.龙胜平安组、马山勉圩组及大新旧州组壮族相互间的关系 199
2.龙胜平安组、马山勉圩组和大新旧州组壮族三组群与壮族南宁组的关系 200
二、皮纹的调查与研究 259
(一)指纹 261
1.指端花纹 261
2.两手对应指各种指纹组合格局的百分率 263
3.单手五指指纹21种组合格局的百分率 267
4.各型指纹的均占人数 268
5.指总纹嵴与各指纹嵴 268
(二)掌纹 270
1.a-b纹嵴数 270
2.轴三角百分距 270
3.atd角 272
三、血型的调查和研究 273
四、基因方面的调查和研究 282
1.苯硫脲的调查和研究 282
2.白、红细胞抗原的调查和研究 283
3.Gm和Km因子的调查和研究 285
4.补体C2、B因子和C4的调查和研究 286
5.酶和蛋白质的调查和研究 288
第三节 壮族与其他民族间的亲缘关系及其渊源 290
一、壮族与其他民族间的亲缘关系 290
二、广西壮族的渊源 310
第二章 泰族人的体质特征 322
第一节 泰民族的种族位置:以往的观点 323
第二节 体质人类学方面的人体骨骼研究 326
1.北碧府北碧直辖县白鳄鱼乡旧村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骸 327
一、泰国史前人类骨骼中的不可测量特性 327
2.佛统府塔龙寺考古点的泰国半史前时期、特拉瓦底时代的人类遗骸 329
3.佛统府佛统直辖县怀广乡铁渣湾考古点的人类遗骸 330
4.春武里府帕那是尼空县踏看乡库帕侬底考古点的人类遗骸 330
二、现代泰人的骨骼特征 331
1.可测量特征 331
2.不可测量特征和人体测量中的可测算值 338
第三节 小结 339
第三章 壮泰民族体质特征的比较 340
第一节 广西与泰国史前人类体质特征的比较 340
1.颅骨特征 342
一、现代壮族与泰族骨骼的比较 342
第二节 现代壮族与泰族体质特征的比较 342
2.脸部特征 343
二、壮族与泰族活体体形特征的比较 345
三、壮族与泰族血型的比较 345
1.ABO血型的比较 345
2.MN血型的比较 350
3.Rh血型的比较 351
四、壮族与泰族指纹的比较 352
第三节 结语:从体质人类学看壮泰两族的渊源 353
第四章 泰壮民族体质特征的比较研究 357
第一节 史前人类的体质特征比较 357
1.泰国班考考古遗址 358
二、本文用以比较的材料及比较研究的结果 358
一、研究的难点 358
2.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 359
3.比较研究中采用的理论 359
4.比较研究结果 360
5.结果分析 360
6.分析总结 362
第二节 现代泰族和壮族的体质特征比较 363
一、几种研究方法 363
二、具体的研究 364
1.按照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 364
3.用体质人类学方法进行研究 365
2.用语言学方法来研究 365
第三节 总结和评述 369
一、总结 369
1.按照自然科学思路进行的研究 369
2.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369
3.体质人类学方面的研究 369
二、评述 371
第三篇 壮泰民族分布区的考古学文化 375
第一章 壮族分布区的远古文化 375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文化 376
一、广西旧石器的分布 376
二、典型遗址介绍 376
1.洞穴类型 376
2.山坡类型 383
三、年代问题 389
四、广西旧石器与中国其他地方旧石器的关系 391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文化 395
一、关于岭南中石器时代 395
二、广西新石器的分布 403
三、典型遗址介绍 403
1.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距今10000~7000年) 403
2.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距今7000~5000年) 432
3.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5000~3000年) 437
四、广西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纵向横向关系 447
第三节 青铜时代和青铜文化 450
一、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451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 453
三、秦汉时期的青铜文化 459
四、青铜的冶炼及铸造 469
第四节 铁器时代文化 477
一、战国时期的铁器 477
二、秦汉时期的铁器 480
三、唐宋时期的铁器 483
四、铁的冶炼遗址及锻铸工艺 484
第五节 广西左江流域的崖壁画 485
一、左江崖壁画的发现及其分布 486
二、左江崖壁画图像的种类及其形态 488
1.人物图像 489
3.动物图像 492
2.器物图像 492
4.圆形图像 494
5.未成型图像 496
三、左江崖壁画的年代及其分期 496
四、作画民族 498
五、崖壁画的性质 499
六、崖壁画的艺术风格 501
七、作画技术 502
1.接近崖壁的方法 502
2.作画工具 502
3.作画颜料 503
一、考古学的时代划分法 505
1.史前时期 505
第一节 时代划分法 505
第二章 泰国的考古学文化 505
2.半史前时期 507
3.历史时期 507
二、经济时代划分法 507
1.狩猎采集社会 507
2.农业社会 508
3.国家级社会 508
三、本书的时代划分法 508
1.石器时代 509
1.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 510
一、旧石器时代 510
第二节 泰国的石器时代文化 510
2.金属时代 510
2.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 512
二、前新石器时代 518
三、新石器时代 525
1.班考遗址 525
2.沙盖洞遗址 526
第三节 泰国的金属时代文化 528
一、青铜时代 529
1.能诺他遗址 529
2.班清遗址 530
3.班那底遗址 533
4.青铜时代的社会文化特点 534
二、铁器时代 535
第四节 泰国史前金属冶炼技术 536
一、青铜制造技术 536
1.红铜采矿井 536
2.红铜的冶炼 538
3.青铜器的制作技术 540
二、铁器制造技术 541
第五节 泰国的岩壁画 542
一、岩画的分布 542
二、岩画的特点 542
三、作画技巧(人物和动物画) 545
四、手掌画技巧 555
五、岩画的研究 557
1.生存环境及人们的生活 557
2.经济状况 558
3.社会环境和文化 559
六、岩壁画制作的年代 561
第三章 壮泰民族分布区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569
第一节 年代划分的对应关系 569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文化比较 572
一、地理环境比较 572
二、文化内涵比较 572
1.文化堆积层 573
2.文化遗物 574
三、年代比较 579
四、经济生活比较 580
第三节 中石器时代文化比较 581
一、地理环境比较 581
二、文化内涵比较 581
1.文化堆积层 581
2.文化遗物 583
三、年代比较 586
四、经济生活比较 587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文化比较 587
一、地理环境比较 587
二、文化内涵比较 588
1.文化堆积层 588
2.文化遗物 589
3.文化遗迹 600
三、年代比较 602
四、经济生活比较 605
第五节 金属时代文化比较 606
一、金属时代的起源和发展比较 606
1.青铜时代的起源和发展比较 606
2.铁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比较 609
二、金属时代器物比较 609
1.青铜器 610
2.铁器 616
3.金属冶铸 617
4.陶器和陶窑 618
5.瓷器和瓷窑 619
6.玻璃制品 622
7.其他 623
三、金属时代的经济社会比较 623
第六节 崖壁画比较 624
一、地理分布及其自然环境比较 625
二、崖壁画特点比较 626
1.作画颜料 626
2.作画技法 626
3.图像种类、形态及其组合 628
4.画面主题内容及作画目的 629
三、作画年代和作画民族 630
第一节 泰国和广西石器时代文化比较 632
第四章 泰壮民族分布区的考古学文化比较 632
1.泰国境内的旧石器时代文化 633
一、旧石器时代文化 633
2.广西境内的旧石器时代文化 634
二、泰国和广西的前新石器时代文化 635
1.泰国的前新石器时代文化 635
2.广西的中石器时代文化 636
三、泰国和广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637
1.泰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637
2.广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638
一、青铜时代文化 640
1.时代的年限 640
第二节 泰国和广西的金属时代文化比较 640
2.青铜器种类 641
3.青铜铸造技术 643
4.青铜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特点 643
二、铁器时代文化 644
1.时代的年限 644
2.铁器的种类 644
3.铁器制造技术 644
4.铁器时代的社会和文化特点 645
第三节 泰国的岩画和中国广西崖壁画的比较 645
一、崖壁画地点的地理特征 646
二、崖壁画特点 646
三、崖壁画年代的测定 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