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宋代文学 1
第一章 宋代文学总论 1
第一节 宋代的世风、士风及文风 1
一 宋代政治状况与宋人的参政意识 2
二 宋代思想状况与宋人的思想修养和精神风貌 7
三 宋代经济文化发展与宋人的文化艺术修养 13
第二节 宋代文学分体、分期概说 17
一 词 17
二 诗 23
三 文 31
四 其他 36
第二章 北宋初期文学 37
第一节 柳开 王禹偁 38
一 柳开 39
二 王禹偁 40
第二节 西昆派与反西昆派 43
一 西昆派与主要作家杨亿 刘筠 钱惟演 44
二 反西昆派与主要作家穆修 范仲淹 尹洙 石介 47
第三节 晏殊等北宋前期词人 50
一 晏殊 51
二 晏岁道 53
三 张先 54
第四节 柳永 55
一 继承民间的传统 55
二 内容题材的开拓 57
三 艺术手法的贡献 58
第三章 欧阳修和北宋中期文学 62
第一节 欧阳修及其文学主张 63
一 生平、思想和性格 63
二 文学主张 65
第二节 欧阳修的散文 67
一 地位和内容 67
二 艺术特色 69
一 诗 72
第三节 欧阳修的诗词 72
二 词 75
第四节 梅尧臣和苏舜钦 77
一 梅、苏的生平和文学主张 77
二 梅、苏诗歌的思想内容 79
三 梅、苏诗歌的艺术风格 80
第五节 王安石及王令、司马光 81
一 王安石的生平、思想及文学主张 81
二 王安石的散文 84
三 王安石的诗词 86
四 王令 88
五 司马光 90
第六节 曾巩、苏洵、苏辙 90
一 曾巩 90
二 苏洵 92
三 苏辙 94
一 生平 96
第四章 苏轼 96
第一节 苏轼其人 96
二 思想性格 98
第二节 苏轼的文艺观 101
一 求新求变 102
二 求真求理 102
三 求空求静 104
第三节 苏轼的散文 105
一 超凡入化的情韵和真率深挚的感情 105
二 创新出奇的锐气和错综变化的美感 106
第四节 苏轼的诗 109
一 思想内容 109
二 艺术成就 111
第五节 苏轼的词 115
一 地位的提高 115
二 内容的开拓 116
三 风格的创新 120
第五章 北宋后期文学 126
第一节 黄庭坚及陈师道、张耒、晁补之 127
一 黄庭坚的生平及文学主张 127
二 黄庭坚的诗词 129
三 陈师道、张耒、晁补之 134
第二节 秦观、贺铸、周邦彦 137
一 秦观 138
二 贺铸 141
三 周邦彦 143
第六章 南宋初期文学 147
第一节 吕本中 曾岁 陈与义等江西诗派 149
一 江西诗派的发展概况 149
二 吕本中 曾岁 陈与义的文学主张及创作 150
第二节 朱敦儒 李清照 张元斡 张孝祥 155
一 朱敦儒 155
二 李清照 156
三 张元斡 163
四 张孝祥 164
第七章 陆游和杨万里 范成大 167
第一节 杨万里 168
一 杨万里的生平和文学主张 168
二 诚斋体的艺术风格 171
第二节 范成大 175
一 范成大诗的思想内容 175
二 范成大诗的艺术特色 178
第三节 陆游的生平、创作道路及文学主张 180
一 生平和创作道路 180
二 文学主张 183
第四节 陆游诗的内容与题材 185
一 爱国诗 185
二 农村诗、闲适诗、爱情诗 189
第五节 陆游诗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192
一 集大成的总成就 192
二 爱国诗的高度抒情性 193
三 农村诗的田园本色与时代精神 196
四 各体皆工 196
五 工力与锤炼 198
第六节 陆游的词、散文及其他 199
一 词 199
二 散文 202
三 在文学吏上的地位及与杨万里、范成大的异同 204
第八章 辛弃疾以及陈亮 刘过 朱熹等 206
第一节 辛弃疾其人 206
一 生平 206
二 思想 208
第二节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210
一 爱国词 210
二 农村词、闲适词、情词 215
第三节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及其他 216
一 豪放风格 217
二 苏辛词风的异同 222
三 表现手法 223
四 诗文 227
第四节 陈亮与刘过 228
一 陈亮 228
二 刘过 231
第五节 朱熹及其他两宋理学家 233
一 朱熹的生平思想 234
二 朱熹和理学家的文学主张 235
三 朱熹和理学家的诗文 237
第九章 南宋末期文学 240
第一节 姜夔等骚雅派词人及其他 241
一 骚雅派 241
二 姜夔 242
三 吴文英 248
四 王沂孙 张炎 252
五 刘辰翁 蒋捷 255
一 江湖诗人的概念 259
第二节 江湖诗人 259
二 四灵派 260
三 刘克庄 263
四 戴复古 266
第三节 文天祥等人的抒情纪实性爱国文学 268
一 文天祥 269
二 汪元量 273
三 林景熙 郑思肖 谢翱 275
第十章 宋代的其他文学式样 278
第一节 诗话、词话、笔记 278
一 诗话 278
二 词话 283
三 笔记 285
第二节 小说、戏剧、民歌 287
一 小说 288
二 戏剧 295
三 民歌 300
第十一章 辽金文学 302
第一节 辽代文学概述 302
一 前期 303
二 中后期 304
第二节 金代文学概述 306
一 初期 307
二 中期 309
三 后期 311
第三节 元好问 313
一 生平及文学主张 313
二 诗歌 315
三 词与文 317
第四节 《西厢记诸宫调》 320
一 诸官调及《董西厢》的来源 320
二 《董西厢》的成就 321
第一节 元代社会概述 323
第一章 元代社会和元代文学 323
第六编 元代文学 323
第二节 元代的戏曲 327
一 中国戏曲的形成 328
二 元代的杂剧和南戏 332
第三节 元代的散曲和诗文 337
一 元代散曲 337
二 元代诗文 340
第二章 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 343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343
一 关汉卿的生平 343
二 关汉卿的创作 345
第二节 《窦娥冤》 347
一 关于“东海孝妇” 347
二 《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348
三 窦娥的形象 350
四 《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352
五 《鲁斋郎》和《蝴蝶梦》 353
第三节 《救风尘》和《望江亭》 355
一 《救风尘》 355
二 《望江亭》 358
第四节 《单刀会》和《西蜀梦》 361
一 《单刀会》 361
二 《西蜀梦》 363
第三章 《西厢记》 365
第一节 《西厢记》的作者 365
一 王实甫的生平 365
二 王实甫的创作 366
第二节 《西厢记》的成书 369
一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369
二 《西厢记》的版本 372
第三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373
一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373
二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 378
一 人物塑造 381
第四节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381
二 结构安排 382
三 语言特点 383
第四章 元前期杂剧作家群 385
第一节 马致远和他的《汉宫秋》 385
一 马致远和他的创作 385
二 《汉宫秋》 389
第二节 白朴和他的《梧桐雨》 392
一 白朴的生平 392
二 《梧桐雨》 394
三 《墙头马上》 397
第三节 高文秀 康进之 398
一 高文秀 398
二 康进之 400
一 纪君祥 402
第四节 纪君祥 尚仲贤 402
二 尚仲贤 405
第五节 杨显之 石君宝 406
一 杨显之 406
二 石君宝 408
第六节 郑廷玉 武汉臣 410
一 郑廷玉 410
二 武汉臣 412
一 郑光祖 414
第五章 元后期的杂剧作家 414
第一节 郑光祖 宫天挺 414
二 宫天挺 417
第二节 乔吉 秦简夫 418
一 乔吉 418
二 秦简夫 421
第三节 无名氏杂剧 422
第一节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423
一 《张协状元》 423
第六章 元代南戏 423
二 《宦门子弟错立身》 424
三 《小孙屠》 425
第二节 高明和他的《琵琶记》 425
一 高明的生平 425
二 《琵琶记》 426
第三节 “荆、刘、拜、杀” 430
一 《拜月亭》 430
二 《荆钗记》 431
三 《白兔记》 432
四 《杀狗记》 432
第七章 元代散曲 433
第一节 前期散曲作家作品 433
一 关汉卿 433
二 王和卿 434
三 白朴 435
四 马致远 435
五 卢挚 436
第二节 后期散曲作家作品 437
一 张可久 438
二 乔吉 439
三 贯云石 440
四 睢景臣和刘时中 441
五 张养浩 442
第八章 元代诗文 443
一 姚燧 444
第一节 前期诗文作家作品 444
二 刘因 445
三 戴表元 446
四 赵孟颊 448
第二节 后期诗文作家作品 449
一 虞集 449
二 揭傒斯 451
三 欧阳玄 453
四 杨维桢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