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修辞原理 1
一、孔子为什么把侄女嫁给南容——谈谈修辞的重要 1
二、关牧村的歌声和韩复榘的演说——修辞的广泛应用 4
三、进“班房”和找“外公”之类——浅说修辞的规范性 6
四、从“上班:昏睡百年”说开去——谈修辞的变异性 8
五、赵树理的小说《登记》之类——浅谈修辞和语言美 10
六、从郭沫若巧对免打说起——有形修辞和无形修辞 12
七、傻子学官话及其它——修辞,寻求平常词语的艺术化 14
八、苏东坡改对联及其它——修辞和词语调整(一) 17
九、从曾国藩的屡战屡败说起——修辞和词语调整(二) 20
十、从陶行知的“一字师”说起——修辞和同义选择 23
十一、从“吃梨食枣易生灾祸”说起——传统修辞的炼意 25
十二、苏小妹难倒苏学士——传统修辞的炼字艺术 27
十三、从裁缝为当官的做衣服说起——修辞的适切性原理 30
十四、唐伯虎巧书后续句——修辞必须适切语言本身的环境 32
十五、秀才买柴和“春满乾坤爹满门”之类——修辞必须适应语体 34
十六、从周总理的讲话说起——修辞必须适应交际场合 37
十七、秀才赶考忌落第之类——修辞必须适切“自我”的心理背景 39
十八、说别人孩子“要死”的人为什么挨打——修辞必须适切听话人的心理背景 42
十九、从四才子填字说起——修辞必须适切题旨 45
二十、“小朋友,把肚皮亮出来”及其它——修辞是对声音和意义的利用 47
中篇 修辞手段 51
一、汪精卫是“该死汉奸”及其它——修辞利用语音(语音修辞) 51
二、从埃、意战争的故事说起——修辞利用词语(词语修辞) 55
三、从《聋子告聋子》的故事说起——修辞利用句式(句式修辞) 59
四、从记者访问老寿星的故事说起——修辞利用篇章(篇章修辞) 63
五、巧用标点免杀头及其它——修辞利用标点(情态修辞) 67
六、“作贼”和“作赋”及其它——修辞利用字形(字形修辞) 71
七、从朱淑贞的画圈儿情书说起——修辞也利用符号和手势 74
八、从江湖医生害死人的故事说起——修辞利用词的多义性 76
九、从阿凡提理发的故事说起——修辞利用逻辑(意义巧移) 79
十、从卖“长生药”的医生自病将死说开去——修辞利用逻辑(矛盾律的利用) 82
十一、从小孔融舌战陈韪说起——修辞利用逻辑推理 85
十二、从吝啬鬼落水求救的故事说起——修辞的结构法 88
十三、从县官老爷的生日通知说起——修辞的替代法 91
十四、“歌声绕梁三日”和“螃蟹八足”之类——修辞的描绘法 94
十五、苏东坡修改《赤壁赋》及其它——修辞的加、减、乘、除法 97
十六、难倒秀才的拆字对——修辞的变形法 100
下篇 修辞模式 103
一、从神童才女打比方说起——修辞的比喻模式 103
二、从猪和马的对话说起——修辞的比拟模式 106
三、大胡子的苏东坡和陷眼窝的苏小妹——修辞的夸张模式 109
四、“老师,五百只鸭子找你”之类——修辞的借代模式 112
五、从一个假充斯文的故事说起——修辞的讳饰模式 115
六、从罗斯福同友人的一次谈话说起——修辞的婉曲模式 117
七、“郁郁乎文哉”之类——修辞的飞白模式 119
八、“凌先生”和“淩先生”及其他——修辞的双关模式 122
九、从皇帝要杀县官的头说起——修辞的倒反模式 126
十、冯煖给孟尝君买“义”归来——修辞的拈连模式 129
十一、从一位教授给袁世凯的挽联说起——修辞的对偶模式 132
十二、酒鬼的誓言及苏东坡作客——修辞的排比、层递模式 135
十三、从“个个草包”的故事说起——修辞的拆字模式 137
十四、从鲁迅的仿拟诗说开去——修辞的仿拟模式 140
十五、水桶铺“保不漏水”的故事——修辞的换序模式 143
十六、从“大发官财”的故事说起——修辞的节缩模式 146
十七、“抛砖引玉”和“热胀冷缩”之类——修辞的别解模式(曲解模式) 148
十八、从“怕老婆”的故事说起——修辞的疑似模式 150
十九、从奥列格看关于齐卡洛夫的电影说起——修辞的歧疑模式 152
二十、从“为什么老鼠怕老虎”说起——修辞的顶接模式 155
一、梁启超妙对杏花联 157
二、王三饮满月酒 157
附 修辞的实用 157
三、课堂上的笑声 158
四、世上何事难 159
五、母亲的叮咛 159
六、白吃有何妨 160
七、嚼嘴狗官 160
八、“了不起的中国人”和“中国人了不起” 161
九、皇上“默然改容” 161
十、墨子对学生的回答 162
十一、克雷洛夫的回答 162
十三、争鸡校长(飞白之二) 163
十二、白字先生(飞白之一) 163
十四、只有我答上了 164
十五、夏秀才题诗(设误之一) 164
十六、王羲之贴对联(设误之二) 165
十七、酸秀才与欧阳修(双关辞式之一) 165
十八、量心(双关辞式之二) 166
十九、苏东坡为何发笑 167
二十、糊涂官判案(曲解之一) 167
二十一、提升得快(曲解之二) 168
后记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