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秀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0041813
  • 页数:6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过去、现在研究情况和未来趋势,中国区域经济格局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中国城市发展问题和中国区域经济关系问题进行了阐述。

1.导论: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未来趋势展望 1

1.1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1

1.1.1 20世纪前期中国经济地理条件的研究 1

目录 1

1.1.2 新中国成立后对生产布局问题的研究 2

1.1.3 20世纪60-70年代对沿海与内地关系的研究 2

1.2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3

1.2.1 中国产业布局最优区位问题的研究 3

1.2.2 中国三大地带划分问题的研究 4

1.2.3 产业梯度转移问题的研究 5

1.2.4 横向联合与区域协作问题的研究 6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7

1.3.1 中国地区差异与落后地区的开发研究 7

1.3.2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研究 8

1.3.4 区域贸易、要素流动与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研究 9

1.3.3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的研究 9

1.3.5 高新产业开发区问题的研究 10

1.3.6 外商在华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的研究 11

1.4 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 13

1.4.1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问题的研究 13

1.4.2 中国区域开发问题的研究 18

1.4.3 中国区域经济关系问题的研究 26

1.4.4 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 30

1.5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未来趋势 33

1.5.1 区域创新的推进带来的区域经济新问题研究 33

1.5.2 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的区域发展新问题研究 37

1.5.3 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引发的区域空间格局新问题研究 39

2.中国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问题研究 45

2.1 我国经济区划的发展演变 45

2.1.1 经济区划的演变过程 46

2.1.2 主要的经济区类型 50

2.1.3 综合经济区划基本方案的评价 53

2.2 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的关系研究 58

2.2.1 行政区划对经济区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58

2.2.2 行政区作为经济区的区划问题研究 65

2.2.3 行政区划调整与经济区区域经济组织的合理化 68

2.3 重点区域的经济区组织研究 75

2.3.1 沿海经济带 75

2.3.2 长江流域经济区(长江经济带) 78

2.3.3 陇海兰新经济带 82

3.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与区域差距 87

3.1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的历史与现状 87

3.1.1 1949—2002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 87

3.1.2 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基本结构特征 91

3.1.3 加入WTO对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动的影响 93

3.2 区域发展差距状况 97

3.2.1 分析区域差距的方法 97

3.2.2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101

3.2.3 区域社会发展差距 116

3.3 区域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119

3.3.1 区域差距影响因素框架 121

3.3.2 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29

3.4 缩小区域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 141

3.4.1 要素投入的区域协调性 142

3.4.2 推进市场化进程,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142

3.4.3 发挥后发优势,运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143

3.4.4 积极利用有利的空间因素,开发区位资源 143

4.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 150

4.1 国际产业转移的轨迹与规律 150

4.1.1 国际产业转移的轨迹 151

4.1.2 国际产业转移的成因 152

4.1.3 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 154

4.2 中国将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业基地 160

4.2.1 中国承接国际现代制造业转移的必然性 160

4.2.2 中国现代制造业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 164

4.2.3 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选择 166

4.3 中国三大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现状与问题 169

4.3.1 长江三角洲现代制造业基地 169

4.3.2 珠江三角洲现代制造业基地 173

4.3.3 环渤海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 177

4.3.4 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80

4.4 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187

4.4.1 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原则 187

4.4.2 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对策与措施 191

5.1.1 老工业基地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00

5.1 中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紧迫性 200

5.中国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接替产业问题 200

5.1.2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现实意义 202

5.1.3 中国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地位 204

5.1.4 中国老工业基地复兴的机遇 208

5.2 中国老工业基地优势和劣势的分析 213

5.2.1 中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有利条件 213

5.2.2 中国老工业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5

5.2.3 中国老工业基地衰退的成因分析 218

5.3 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模式选择 221

5.3.1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原则 222

5.3.2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战略选择 223

5.3.3 接替产业的选择 232

5.3.4 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与措施选择 243

6.1 我国重点资源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现状 249

6.1.1 资源开发区与重点资源开发区 249

6.重点资源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49

6.1.2 我国重点资源开发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及其内涵 254

6.2 重点资源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作用机制及战略对策 272

6.2.1 重点资源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问题 272

6.2.2 重点资源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 288

6.2.3 重点资源开发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292

6.3 案例分析: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评价 299

6.3.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指标预处理 299

6.3.2 可持续发展状态水平评价 301

6.3.3 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302

7.我国贫困地区开发问题研究 307

7.1 贫困的界定 307

7.1.3 世界银行的方法 308

7.1.4 我国的界定方法 308

7.1.2 欧珊斯基的方法 308

7.1.1 郎特里的方法 308

7.2 我国贫困人口的概况分析 309

7.2.1 我国贫困人口的总量变化 309

7.2.2 我国贫困人口的分布 310

7.3 我国贫困地区的成因分析 318

7.3.1 恶劣复杂的自然环境 318

7.3.2 区域封闭且居住分散 319

7.3.3 人口增长快、劳动力素质低 321

7.3.4 农产品价格问题 323

7.3.5 贫困地区对农村乱收费的承受力很弱 324

7.4 我国扶贫政策及措施研究 328

7.4.1 政府扶贫基金 328

7.4.2 科技扶贫 330

7.4.3 小额信贷 332

7.4.4 其他“工程” 333

7.4.5 劳务输出 336

7.4.6 自愿搬迁 338

7.5 我国未来扶贫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42

7.5.1 政府应积极重视非政府组织在扶贫方面的参与 343

7.5.2 应兼顾脱贫的数量和质量 344

7.5.3 应投入和管理并重 345

7.5.4 贫困人口的目标锁定还有待完善 346

8.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发展与趋势分析 349

8.1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发展过程回顾 349

8.1.1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 350

8.1.2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 356

8.2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365

8.2.1 目前区域分工与合作的特点 365

8.2.2 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及其影响分析 373

8.3 影响未来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因素分析 377

8.3.1 国外环境变化与区域经济关系 377

8.3.2 国内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关系 380

8.3.3 区域发展阶段性变化与区域经济关系 381

8.4 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基本走向与促进措施 387

8.4.1 未来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基本走势判断 387

8.4.2 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发展的措施 392

9.中国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 398

9.1 区域创新对区域竞争力的作用 398

9.1.1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 398

9.1.2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与影响因素 406

9.1.3 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409

9.2 中国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格局 412

9.2.1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格局 413

9.2.2 中国区域竞争力的分布格局 420

9.3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关系 425

9.3.1 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分布的不重合性 426

9.3.2 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空间集中度的比较 428

9.3.3 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空间分布的差异指数 431

9.3.4 中国区域创新对区域竞争力的贡献 432

9.3.5 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之间存在的问题 436

9.4 中国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发展阶段分析 439

9.4.1 中国区域竞争力的发展阶段 441

9.4.2 不同发展阶段地区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443

9.5 对改进我国区域创新与竞争力的建议 444

10.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 448

10.1 中国流动人口与城市化 448

10.1.1 中国正在走进移民时期,急需建立稳定、公平、开放的城市化政策体系 448

10.1.2 流动人口的地区分布决定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 450

10.1.3 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以近邻流动和中程流动为主 452

10.1.4 跨省流动人口流出地的区域结构特征 455

10.1.5 流动人口在各省城市、镇和乡村的分布特征 456

10.1.6 流动人口的迁移原因 458

10.1.7 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与城市化 460

10.2 中国城市化的规模结构研究 461

10.2.1 50年来中国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及其根源 461

10.2.2 城市短缺是中国城市规模结构中的主要问题 466

10.3 中国城市现代化研究 468

10.3.1 城市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 468

10.3.2 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其评价方法 470

10.3.3 中国城市现代化水平分析与评价 478

10.3.4提高中国城市化现代化水平的对策思路 488

11.中国大都市经济圈研究 493

11.1 都市圈概念及其相关讨论 494

11.1.1 国外学者关于都市圈的研究 494

11.1.2 我国关于都市圈的研究 495

11.1.3 关于都市圈内涵有争议的问题 497

11.2.1 关于经济学意义“都市圈”的几种观点 499

11.2 经济学意义的“都市圈” 499

11.2.2 经济学意义“都市圈”的定义 500

11.2.3 经济学意义“都市圈”的实证分析 502

11.3 中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发展特征比较 504

11.3.1 经济水平 504

11.3.2 增长源泉 506

11.3.3 动力机制 508

11.3.4 产业特色 509

11.4 新一轮发展机遇期与竞争态势 510

11.4.1 环渤海都市圈“引擎”:北京举办奥运会及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 510

11.4.2 长三角都市圈“引擎”:上海举办世博会及国际性大都市建设 511

11.4.3 珠三角都市圈“引擎”:港澳与内地的CEPA协定 512

11.5 区域一体化的共性障碍与推进策略 513

12.1.1 外商在华投资规模的增长 517

12.1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增长及其特征 517

12.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变迁及其经济影响 517

12.1.2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变化 518

12.1.3 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来源 520

12.1.4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构成 521

12.1.5 著名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 522

12.2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变迁 522

12.2.1  三大地带外商投资区位的变化 522

12.2.2 沿海地区外商投资区位的变化 526

12.2.3 各省区市外商投资的分异特征 528

12.3 外商在华投资动机与区位因素分析 531

12.3.1 外商在华投资动机与区位因素 531

12.3.2 外商在华投资区位的决定 535

12.4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 543

12.4.1 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作用 543

12.4.2 外商投资对地区资本形成的影响 544

12.4.3 外商投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545

12.4.4 外商投资对地区工业化的影响 547

12.4.5 外商投资对区域贸易的影响 548

12.4.6 外商投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549

13.统筹城乡发展——21世纪初中国社会进步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554

13.1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背景 555

13.1.1 统筹城乡发展是发达国家的重要启示 555

13.1.2 城乡失调是制约中国21世纪发展的重大障碍 556

13.2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和条件 558

13.2.1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558

13.2.2 中国已经基本具备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物质基础 559

13.3 统筹城乡发展的七大重点领域及对策思路 560

13.3.1 统筹发展基础教育 561

13.3.2 统筹城乡居民迁徙权 565

13.3.3 统筹城乡就业 567

13.3.4 统筹社会保障 572

13.3.5 统筹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573

13.3.6 统筹发展城市与建制镇 575

13.3.7 统筹都市中的城乡矛盾 579

14.统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587

14.1 统筹区域发展的依据分析 588

14.1.1 统筹区域发展的理论依据 588

14.1.2 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践依据 589

14.2 中国区域经济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分析 590

14.2.1 西部地区的落后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 591

14.2.2 以东北地区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的老化问题突出 592

14.2.3 东部一些城市地区膨胀问题突出 594

14.2.4 中部六省的相对地位有可能下滑 595

14.2.5 第三轮区域经济冲突有可能爆发 597

14.3 统筹未来中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600

14.3.1 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 600

14.3.2 统筹区域发展的措施 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