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Ⅰ 考察稻作技术的基本态度 1
一、粮食自给才是民族自立之路 1
1.农业不能毁灭 1
2.研究高产技术支持日本农业 1
二、农民创造出提高生产的技术 2
1.什么是对技术有用的科学 2
2.被轻视的野外科学 4
3.野外科学和实验科学的联系 6
4.支持技术发展的先进农家技术 8
1.以往稻作的回顾 10
三、什么是对生产有用的理论 10
2.选择有用的理论 12
3.产量构成要素中的矛盾 15
4.问题在于过多的氮素吸收量 18
5.以光合作用为根据的理论 20
Ⅱ 高产技术的基础物质生产理论 23
一、碳水化合物生产的组成 23
1.光合作用是物质生产的原动力 23
2.光合作用能力是有限度的 25
3.吸水力影响光合作用能力 27
4.阻碍摄取二氧化碳的因素 33
5.光合能力由叶片氮素含量所决定 34
6.碳水化合物生产者的变化 38
二、碳水化合物的积蓄是生产与消耗之差 41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平衡 41
2.各器官的功能与碳水化合物生产 43
三、稻群体的光线利用 46
1.不能有效地发挥光合能力的原因 47
2.叶面积大了,光合量并不增加 49
3.群体条件下的稻常感光照不足 51
4.叶的着生角度与光线利用 52
四、提高受光效率 53
1.因日射量不同,生产量有差异 53
2.最适叶面积决定于日射量 55
3.如此提高受光效率 56
五、稻的生育阶段与光合作用 59
1.幼穗分化期前后群体光合作用的高峰 59
2.不同时期四个构成要素的动态 60
3.各时期群体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 62
六、从光合作用看耐肥品种 65
Ⅲ 从物质生产看高产技术 70
一、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掌握产量 70
二、高产技术要重视物质生产速度 72
三、稻的物质生产能力剖析 76
1.叶的物质生产效率(净同化率)的探讨 76
2.光合能力在生育过程中的动态 77
3.受光效率和叶面积指数 80
4.呼吸·叶面积比(R/F)的变化 83
5.成熟期净同化率降低的原因 84
四、高产的重点在于成熟期的生产速度 85
1.提高成熟期的光合能力 85
2.不使含水率降低,将穗子保持在幼嫩状态 87
3.健壮的根助长氮素的肥效 91
4.不使物质生产速度下降 93
五、叶面积指数与生育类型 98
1.V字理论的生育类型与叶面积指数 100
2.暖地谷粒数的确保与叶面积指数 103
一、怎样确保叶面积 108
1.确保叶面积的办法和物质生产 108
Ⅳ 高产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 108
2.生育初期增大叶面积 111
3.促使分蘖茎整齐 112
4.分蘖茎的生长所需时间 113
二、怎样使根健壮 116
1.问题的中心 116
2.出叶与发根的规律性 117
3.根量由地上部的光合量决定 118
4.根的发生节位和伸长方式的差异 120
5.根和叶互为供求关系 121
6.叶或根的发生位置不同,作用有别 124
7.地上部与根的联系 125
1.蓄积淀粉依存型和光合作用依存型 127
三、如何提高水稻成熟期的活性 127
2.使光线透入稻的群体内部 129
3.防止叶片含氮率的下降 132
4.调整穗部的受容态势 135
5.供应足够的水分 138
Ⅴ 从实践看高产 142
一、从长稿秆的稻作到长稻谷的稻作 143
1.普通稻稿秆重的限度为每公亩80公斤 143
2.维持稳定的最适叶面积 146
3.长稻谷的稻要在成熟期吸收氮素 148
4.大穗型品种需要确保谷粒数 149
二、由倒伏的稻作到不倒伏的稻作 150
1.倒伏的稻和不倒伏的稻 151
2.缩短近地面的节间 154
3.不倒伏的稻,茎秆中碳水化合物较多 158
三、叶面积是成熟期动力的基础 159
1.高产稻的谷草比较高 160
2.成熟期碳水化合物生产的结构 161
3.高产稻在成熟后半期还有动力 164
四、深入研究根系的问题 166
1.掌握根系功能的方法 166
2.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的问题 167
3.生育后期根量发挥作用 170
4.成熟后期维持根系的活力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