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7
绪论 37
第一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种教育(前221—581) 37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四川 38
一、传说中的诸巴与蜀王 38
二、开明王朝的兴亡 39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42
一、秦统一巴蜀 42
二、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的经济和政治 45
三、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的文化 48
第三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川教育 52
一、文翁兴学 53
二、官学 55
三、私学 56
第四节 扬雄、谯周和严植之的教育思想 59
一、扬雄的教育思想 59
二、谯周的教育思想 64
三、严植之的教育实践活动 67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四川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70
第二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四川教育(581—960) 70
一、经济概况 71
二、政治概况 72
三、文化概况 75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四川教育 78
一、官学 79
二、私学和家学 81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科举 83
一、唐代的科举制度 84
二、科举制度的弊病和历史意义 91
第三章 宋元时期的四川教育(960—1368) 94
第一节 宋元时期四川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95
一、经济概况 95
二、政治概况 97
三、文化概况 100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四川教育 106
一、官学 107
二、书院 109
三、私学 112
四、科举 114
第三节 魏了翁和虞集的教育思想 117
一、魏了翁的教育思想 117
二、虞集的教育思想 124
第四章 明至清中叶时期的四川教育(1368—1840) 131
第一节 明至清中叶四川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131
一、经济概况 132
二、政治概况 134
三、文化概况 137
第二节 明至清中叶时期的四川教育 140
一、官学 141
二、书院 144
三、私学 146
四、明清的科举制度 148
第三节 来知德和彭端淑的教育思想 152
一、来知德的教育思想 152
二、彭端淑的教育思想 160
第五章 清末的四川教育(1840—1911) 163
一、政治概况 164
第一节 清末四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64
二、经济概况 166
三、文化概况 167
第二节 封建教育制度的衰落与逐步瓦解 168
一、府、州、县官学 169
二、书院 175
三、义学、社学和私塾 181
第三节 近代新式教育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186
一、变革教育行政机构,建立研究教育的学术组织 187
二、各级地方政府发展新学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90
三、建立四川省高等学堂 197
四、推广新式中、小学堂 201
五、设立专门学堂 207
六、兴办实业学堂 212
七、开设女子学堂 214
八、开办蒙养院 216
九、建立平民补习学堂和简易识字学塾 217
十、教会学校 217
十一、新式学堂的组织管理和课程设置 219
十二、新式学堂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体育活动 228
十三、四川新学的初步成就和影响 231
第六章 民国前期的四川教育(1912—1928) 235
第一节 民国前期四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概况 236
一、政治概况 236
二、经济概况 237
三、文化教育概况 239
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构的发展 241
二、县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发展 242
一、省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发展 242
第三节 各级教育的发展 245
一、初等教育 245
二、中等教育 248
三、高等教育 255
第四节 新教育的曙光 279
一、四川教育经费独立运动 279
二、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283
三、恽代英在川南师范学校的改革 286
四、张澜早期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 289
五、卢作孚早期的教育实践活动 297
第一节 民国后期四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306
第七章 民国后期的四川教育(1928—1949) 306
一、政治概况 307
二、经济概况 307
三、文化概况 308
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 310
一、省教育厅的建立和变迁 310
二、县、市教育局 312
一、国民政府的初等教育政策法规 313
三、重庆市教育局 313
第三节 初等教育 313
二、四川省实施义务教育概况 316
三、四川省实施国民教育概况 317
四、重庆市实施国民教育概况 329
第四节 中等教育 333
一、国民政府的中等教育政策 334
二、四川省的中等学校 335
三、重庆市的公、私立中等学校 364
第五节 高等教育 367
一、国民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 368
二、四川的高等学校 385
第六节 师范教育 404
一、省立和县立师范学校 404
二、西康省的师范教育 416
第七节 陶行知和晏阳初在四川的教育改革实验及其教育思想 420
一、陶行知创办的实验学校及其教育思想 420
二、晏阳初创办的实验学校及其教育思想 435
第八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四川教育(1949—1957) 445
第一节 幼儿教育和小学、中学教育 448
一、学制与行政管理体制 454
二、教学概况 459
三、师资与教育经费 464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 468
一、学制与行政管理体制 472
二、教学概况 474
三、师资与教育经费 476
第三节 高等教育 478
一、学制与行政管理体制 483
二、教学概况 486
三、招生与毕业分配 490
四、师资与教育经费 492
第四节 师范教育 496
一、学制与行政管理体制 497
二、教学概况 499
三、师资与教育经费 501
第五节 成人教育 503
一、学制与行政管理体制 506
二、教学概况 508
三、师资与教育经费 510
第六节 民族教育 511
一、学制与行政管理体制 512
二、教学概况 514
三、师资与教育经费 515
附录 518
一、四川历代儒学名录 518
二、四川历代书院名录 565
后记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