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1
二、本课程编写的指导思想 3
三、本课程和宪法典的关系 4
四、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 7
第一章 宪法绪论 11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11
一、宪法的概念 11
二、宪法的分类 13
第二节 宪法规范、宪法渊源和体系结构 14
一、宪法规范 14
二、宪法的渊源 17
三、宪法的体系结构 18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修改和解释 19
一、宪法制定和宪法修改的概念 19
二、制宪和修宪的关系 20
三、新中国修宪的方式 22
四、宪法解释 23
第四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 23
一、宪法的一般基本原则 2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6
第五节 宪法的作用 28
一、巩固和规范国家权力 28
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0
三、推动三大文明协调发展 31
四、宪法发挥作用所必备的条件 32
第六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33
一、宪法监督实施的必要性 33
二、宪法监督权和监督制度的基本类型 34
三、宪法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36
四、我国的宪法监督 38
第七节 宪法和宪政 40
一、宪法和宪政的定义 40
二、两种不同性质的宪政 40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41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42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2
一、“宪法”一词的起源 42
二、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42
三、宪法的发展概况 45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9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肇始 49
二、对清末宪法性文件的简析 50
三、辛亥革命产生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1
四、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法 52
五、国民党政府制定的宪法 54
六、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55
七、建国前宪法问题的启示 57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58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8
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9
三、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1
四、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2
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3
第三章 国家性质 68
第一节 国体 68
一、国体概述 68
二、人民民主专政 70
三、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74
四、爱国统一战线 81
五、我国的政党制度 84
第二节 经济制度 96
一、经济制度是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 96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97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0
四、分配制度 106
五、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07
六、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109
七、宪法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定 113
第三节 精神文明 12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现着我国的国家性质 120
二、宪法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规定 122
三、宪法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定 125
第四节 政治文明 127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7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130
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意义 132
第四章 政权组织形式 135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35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135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 136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0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140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 141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44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48
第三节 选举制度 150
一、选举制度概述 150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151
三、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56
四、选举的组织和民主程序 161
第五章 国家结构形式 169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169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169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 169
第二节 我国国家结构形式 172
一、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历史演变状况 172
二、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174
第三节 行政区划 178
一、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原则 178
二、建国以来行政区域的变化情况 179
三、我国目前行政区域划分 180
四、行政区划变更的法律程序 181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2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182
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184
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原则与类型 185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88
五、民族乡 190
六、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191
第五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 195
一、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方针 195
二、“一国两制”指导方针的重大意义 197
三、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和特点 199
四、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202
第六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06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和特征 206
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设置的原则和范围 210
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组成和任期 210
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任务 213
第六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15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215
一、公民和国籍 215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19
三、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220
四、宪法和人权 222
五、公民基本权利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 229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234
一、平等权 234
二、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235
三、人身自由 242
四、宗教信仰自由 247
五、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 250
六、特定人的权利 257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 261
一、忠实履行义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261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262
第四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本质 268
一、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人民性 268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 269
三、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271
第五节 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73
一、国家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73
二、国家可以给予外国人受庇护的权利 274
第七章 国家机构原理 275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概念 275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特征 275
二、国家机构的阶级本质 277
三、国家机构是各国宪法的重要内容 278
第二节 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发展概况 279
一、第一阶段(1949—1954年) 280
二、第二阶段(1954—1966年) 281
三、第三阶段(1966—1982年) 283
四、第四阶段(1982年12月—迄今) 284
第三节 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284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285
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 286
三、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288
四、责任制原则 289
五、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290
六、精简、效率和反腐倡廉原则 291
七、坚持党对国家机构的领导 292
第八章 国家元首 295
第一节 国家元首概述 295
一、国家元首的涵义与特征 295
二、国家元首的产生 297
三、国家元首的分类 299
四、国家元首的任期 301
五、国家元首的职权 30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04
一、国家主席制度的历史沿革 304
二、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306
三、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307
四、国家主席的职权 308
五、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 310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位的补缺 311
第九章 国家代议机关 312
第一节 代议机关概述 312
一、代议机关的概念 312
二、代议机关的性质与地位 312
三、代议机关的产生 315
四、议会的组成与任期 317
五、议会的职权 320
第二节 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23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23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30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 338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机构 340
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42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44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44
二、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49
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353
四、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 354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55
第十章 国家行政机关 357
第一节 行政机关概述 357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和分类 357
二、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 359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 361
四、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 362
第二节 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363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363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364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365
四、国务院的职权 368
五、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和其他机构 370
第三节 我国的地方各级行政机关 372
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372
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组成和任期 373
三、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权 373
四、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体制 374
五、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所属工作部门 375
六、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 375
第十一章 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377
第一节 军事领导机关概述 377
一、军队和军事制度的概念 377
二、军事领导体制 377
三、中国军事领导机关 378
第二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380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380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381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 381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责 382
第十二章 国家司法机关 384
第一节 国家司法机关概述 384
一、司法机关的概念和特点 384
二、法院的组织和分类 385
三、检察机关 386
四、司法原则 387
第二节 我国的人民法院 391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 391
二、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 391
三、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和职权 394
四、人民法院的组成、任期和领导体制 395
五、人民法院的审级制度和审判监督制度 396
六、人民法院的法官 397
七、人民陪审员制度 398
第三节 我国的人民检察机关 400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 400
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 401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 402
四、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任期 404
五、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404
六、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 406
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的关系 408
第十三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 410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410
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概念和特征 410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组成和任期 411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 415
一、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性质 415
二、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制 416
三、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420
四、特别行政区政府 421
五、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 422
六、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 424
第十四章 国家标志 426
第一节 国家标志概述 426
一、国家标志的概念 426
二、宪法规定国家标志的意义 427
三、各国宪法对国家标志的规定 42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430
一、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430
二、我国国旗的组成和涵义 430
三、国旗的升挂使用 431
四、维护国旗的尊严 43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433
一、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433
二、我国国歌的确立过程 433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435
一、国徽的组成 435
二、国徽的悬挂使用 436
三、维护国徽的尊严 437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438
一、我国首都的正式确立 438
二、北京确立为我国首都的原因 438
参考书目 440
后记 441
宪法学自学考试大纲 (含考核目标) 445
出版前言 445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447
Ⅱ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448
第一章 宪法绪论 448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448
第二节 宪法规范、宪法渊源和体系结构 449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修改和解释 449
第四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 450
第五节 宪法的作用 450
第六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451
第七节 宪法和宪政 451
考核知识点 451
考核要求 452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454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54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54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55
考核知识点 456
考核要求 456
第三章 国家性质 458
第一节 国体 458
第二节 经济制度 459
第三节 精神文明 460
第四节 政治文明 460
考核知识点 461
考核要求 461
第四章 政权组织形式 463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46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63
第三节 选举制度 464
考核知识点 465
考核要求 465
第五章 国家结构形式 466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466
第二节 我国国家结构形式 466
第三节 行政区别 467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67
第五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 468
第六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469
考核知识点 469
考核要求 469
第六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71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471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472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473
第四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本质 473
第五节 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473
考核知识点 474
考核要求 474
第七章 国家机构原理 477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概念 477
第二节 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发展概况 477
第三节 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478
考核知识点 478
考核要求 478
第八章 国家元首 480
第一节 国家元首概述 48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481
考核知识点 482
考核要求 482
第九章 国家代议机关 484
第一节 代议机关概述 484
第二节 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485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县级以上常务委员会 486
考核知识点 486
考核要求 487
第十章 国家行政机关 490
第一节 行政机关概述 490
第二节 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491
第三节 我国的地方各级行政机关 491
考核知识点 492
考核要求 492
第十一章 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494
第一节 军事领导机关概述 494
第二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494
考核知识点 495
考核要求 495
第十二章 国家司法机关 496
第一节 国家司法机关概述 496
第二节 我国的人民法院 497
第三节 我国的人民检察机关 498
考核知识点 499
考核要求 499
第十三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 500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500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 501
考核知识点 502
考核要求 502
第十四章 国家标志 504
第一节 国家标志概述 50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50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505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505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506
考核知识点 506
考核要求 506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508
Ⅳ题型示例 512
后记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