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清泉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11039221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50年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差异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分析、国外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分析。

目录 1

导言 1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50年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 2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29年的区域发展战略 26

一、以“156项”布局为代表的着重建设内地的阶段(1949~1957年) 27

二、“大跃进”追求独立工业体系及其以后困难时期的调整阶段(1958~1964年) 35

三、向大三线地区实施战略转移的阶段(1965~1971年) 38

四、大型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向东部转移的阶段(1972~1978年) 43

第二节 新时期21年的区域发展战略 45

一、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也要搞好建设的阶段(1979~1991年) 46

二、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同时开始强调要兼顾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阶段(1992~1999年) 49

三、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继续发展、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阶段(2000年始) 55

第三节 建国50年区域发展态势的总体状况 75

一、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差异状况 77

二、南北区域差异状况 87

三、50年区域发展战略的初步总结 89

第二章 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差异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分析 97

第一节 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情况 99

一、经济竞争力状况 99

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状况 103

三、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状况 106

四、社会发展水平状况 108

五、生活质量状况 113

六、基础设施状况 117

第二节 自然地理因素与区域发展 122

一、自然地理环境条件 125

二、资源禀赋条件 126

三、区位条件 129

第三节 政策因素与区域发展 130

一、对外开放政策 131

二、价格政策 134

三、产业政策 137

四、投资政策 145

五、财政政策 151

第四节 体制因素与区域发展 154

一、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状况 154

二、非国有经济发展状况 156

第五节 人力资源因素与区域发展 159

一、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 162

二、科学技术人员状况 163

三、经营管理者水平状况 165

四、思想观念状况 166

第六节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168

一、引进外资状况 169

二、对外贸易状况 170

三、企业竞争力状况 171

四、金融和管理中心形成状况 172

第三章 国外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分析 175

第一节 西方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分析 177

一、市场型区域协调论 178

二、政府干预型区域协调论 183

第二节 国际社会中大国的区域差异现象 188

一、美国区域发展状况 189

二、英国区域发展状况 195

三、前苏联区域发展状况 200

四、巴西区域发展状况 208

五、印度区域发展状况 212

第四章 我国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和国家区域政策评价 219

一、“一个重点论” 221

第一节 我国理论界关于区域发展的理论分析 221

二、“一个半重点论”及其他 225

第二节 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措施和效果 228

一、关于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及其效果 229

二、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及其效果 230

三、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开放步伐,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及其效果 233

四、关于加大对贫困地区支持力度的政策及其效果 235

五、关于加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合与技术合作的政策及其效果 245

六、关于重庆设立为第四个直辖市的行政区划调整及其效果 247

七、关于发挥资源优势的政策及其效果 249

八、关于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及其效果 251

九、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252

十、关于高耗能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及其效果 255

第五章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257

第一节 国际国内新形势要求西部大开发开拓新思路 259

一、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国际条件 260

二、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国内条件 265

三、西部大开发与以往建设重点区域不同的特点 270

四、西部大开发要转变旧观念、探索新思路 273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步骤目标和政策措施 278

一、确定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 278

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283

三、明确西部大开发的双重目标 285

四、设计西部大开发的分阶段推进 287

五、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建议 291

第三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组织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和工程 315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16

二、加快通讯、网络、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318

三、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18

四、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建设 319

第四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20

一、把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 321

二、对重大经济决策进行环保审议,从源头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22

三、典型引路,个体承包,加强对黄河、长江等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 323

四、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325

五、把环保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26

六、提高觉悟,更新观念,普及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 327

第五节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328

一、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的农业结构 329

二、搞好能矿工业的结构调整 331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332

四、发挥东、中部地区的优势和带动作用 335

五、引导形成七个跨地区的经济区域 337

一、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 342

第六节 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发挥企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342

二、发挥军工企业高技术的优势 347

三、加快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 349

第七节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 350

一、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 352

二、合理布局新兴的中心城市 355

三、充实和发展现有的大区级中心城市和省级中心城市 356

第八节 实施知识发展战略,为西部大开发培养和输送大批人才 357

一、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利用、引进和培养 358

二、大力进行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360

三、优先发展教育,提高西部吸收知识的能力 363

结束语 366

主要参考文献 375

后记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