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江南的概念、环境与社会控制研究的界定 1
一 研究的地域及其概念 1
1.古代“江南”含义的变迁 2
2.中国当代学者论著中的“江南” 4
3.国外学者对“江南”的理解 7
4.江南概念的厘定 8
5.本书对“江南”的定义 10
二 研究的前提和缘起 10
三 研究的主旨和内容 13
1.研究方向的选择 13
2.研究主题的含义 15
3.研究内容的构成 16
四 研究的方法与未来发展 20
第一章 江南的生态环境及其内发展 22
一 江南的地形 22
图1-1 江南地域概观 23
二 太湖水系构成 24
图1-2 江南地区古地理之变迁 24
图1-3 太湖流域水系构成 25
三 传统灌溉社会 27
1.8至13世纪的江南水利 28
图1-4 江南感潮地域变迁 29
2.潮汐灌溉 30
图1-5 农田灌溉用具戽斗 32
四 人口增长与土地集中 33
五 南宋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37
1.南宋以降江南的发展 38
2.江南赋税之重 39
表1-2 明清两代苏、松、常、镇、太四府一州田赋数及征麦米数比较 41
表1-1 明清两代杭、嘉、湖三府田赋数及征米数比较 41
3.经济结构的变化 43
4.各种经济产业的极度繁荣 45
图1-6 采桑工具——桑网 46
图1-7 传统棉纺工具:木棉线架、木棉拔车、足踏三绽纺车 47
图1-8 明代繁荣的夜市 49
5.社会风俗的奢华 50
图1-9 士绅家庭堂会演剧 53
第二章 江南行政区划的变迁 56
一 明代以前的政区沿革 56
二 明清府县级政区的发展 58
1.县级以上政区的变化 58
2.明代县级政区的初步发展 60
表2-1 明代嘉善县区划变迁 61
3.清代县级政区的变迁 63
表2-2 明清江南府州县政区之变化 64
三 县级以下中心地的发展与繁荣 66
表2-3 明清江南千户以上市镇统计 67
表2-4 苏州府明清市镇变迁统计 70
表2-6 常州府明清市镇变迁统计 71
表2-5 松江府明清市镇变迁统计 71
表2-8 湖州府明清市镇变迁统计 72
表2-7 嘉兴府明清市镇变迁统计 72
表2-9 明清江南市镇数量变动示意 73
四 社会发展和政区变迁 73
第三章 明清时期江南地方的基层系统 76
一 基层系统研究内容的确定 76
二 明代江南地方的层级系统 80
1.宋元时期的基本情况 80
图3-1 江南圩(围)田样式 81
2.明代的基层系统 82
图3-2 万历九年丈量鱼鳞清册一页样式 84
3.分府研究 87
4.明末的变化 96
1.清初的改革 98
三 清代的变迁 98
2.行政地域考察 100
图3-3 清代江南的行政建置与水系构成 101
图3-4 嘉定县清代的基层分划 104
表3-1 雍正十二年嘉善县区、图、圩及田亩统计 109
1.都、保、图、区、扇、圩 110
四 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的调整 110
2.沿海地区的特例 112
3.几类基层控制系统的归纳 114
图3-5 明清两代江南各府主要基层体系对比 115
4.国家社会与人地关系 116
第四章 明代江南地区的疆界错壤问题及其影响——以嘉兴府嘉兴、秀水、嘉善三县的争田事件为中心 119
一 问题的缘起 119
二 嘉兴分县及其后果 121
1.嘉兴分县 121
图4-1 明代的嘉兴府及其周边环境 122
图4-2 《明实录》记载的嘉兴府分县情况 124
2.分县的特殊性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125
三 万历九年前后江南的社会环境和争端的开始 127
1.利益分配与扒平田则运动 127
2.万历九年丈量前后争端的肇始 131
3.争田起因的解释 135
四 政府会勘与民间抗争 137
1.万历年间四次大会勘与民间的相关抗争行为 137
图4-3 顾炎武抄录万历年间嘉善知县章士雅的《正疆界议》 139
图4-4 明代嘉兴府争田申文 140
2.崇祯年间争端再起 146
图4-5 明崇祯间嘉兴府争田文移 148
五 会勘中有关刑判的社会意义 150
1.地方刑判事实 150
图4-6 明代县衙的刑判 154
图4-7 传统刑判之一——夹棍拷问 155
图4-8 明代的刑具 156
图4-9 官衙施刑 157
2.割册“鼓噪”案的论定 157
图4-10 明代的牢狱 158
六 社会矛盾及其政府控制 160
1.疆界错壤和利益分配失衡的影响 160
2.地方变乱与社会控制 164
第五章 明末江南地区的大灾荒与社会应变——以湖州、嘉兴二府为例 167
一 明末江南灾害的研究背景 167
二 明末大灾与趋势分析 170
1.旱涝灾害空间分布等级序列的重建 170
表5-1 太湖地区元至清水旱灾次 171
表5-2 崇祯年间南北水旱灾害等级差异 172
图5-1 崇祯年间上海、苏州、杭州地区水旱分布与趋势 175
2.水旱趋势分析 175
图5-2 崇祯年间湖州地区水旱灾害趋势 176
图5-3 崇祯年间桐乡地区水旱发生波动示意 177
三 大灾阶段的地方民生 177
1.浙江大水 178
2.江南大旱 180
3.疫病流行 184
四 地方社会应变对策 188
1.生产技术上的防护 189
表5-3 嘉兴农村每亩插秧簇数古今对照 191
2.官方和民间的救赈 193
图5-4 江南常用灌溉工具翻车 193
图5-5 江南常用灌溉工具桔槔 194
图5-6 乡村鼓薅 195
图5-7 崇祯十四年嘉善县平粜(籴)票册样式 209
3.私家大族的防灾与消灾 220
五 灾荒产生与社会自控 225
1.灾荒严重的原因 226
2.灾荒应变中的关键 228
图5-8 仓储备荒 229
3.政府与地方关系协调的重要性 231
第六章 明清江南的水利防护与社会调控——以湖州府的溇港管理为中心 235
一 江南水利研究的简单回顾 235
二 明清江南治水的阶段与重点转化 238
1.明代以前江南治水略论 239
2.明代江南治水的重点与波折 241
图6-1 江南独特的水塘农作 245
3.清代江南水利防护重点的变化及其原因 247
图6-2 清代江南水系示意 249
图6-3 清代的吴淞江及其支流 253
图6-4 清代太湖周边溇港分布 254
三 湖州府的溇港管理 256
图6-5 湖州府方域形势 257
1.溇港的功能 258
图6-6 常州府荆溪县沿太湖溇港分布 259
图6-7 湖州府乌程县溇港分布 260
图6-8 湖州府长兴县溇港分布 261
2.溇港的管理 263
图6-9 大水栅 263
图6-10 胡溇 267
四 社会对于溇港管理的诸种调控 274
1.溇港的修治 274
2.溇港的劳力支度和管理 275
3.溇港的经费 277
4.地方政府对于“岁修章程”的评价 279
五 水利及其社会防护的关键 280
1.环境变化与水患 281
2.上下游并重的水利防护体系的形成 283
3.水利与地域社会力量的崛起 285
一 倭乱与城防问题 287
第七章 城市重建及其防护体系的构成——16世纪倭乱在江南的影响 287
二 明代倭患及其历史地理背景 289
1.明代倭乱的量化分析 289
表7-1 明代各朝倭乱分布 289
表7-2 明代倭乱发生年际波动 290
2.嘉靖年间的江南倭寇 290
3.气候变化与倭寇内侵 292
图7-1 江南沿海所用战船 294
三 嘉靖以前江南地区城市群的一般形态 294
1.从中心到周边城市 295
2.五个府城的规模比较 298
表7-3 嘉靖以前江南府级城市规模比较 299
3.普通城防的规模与分析 300
图7-2 明代的城防设施 301
四 嘉靖年间城市重建与防护群的兴起 305
1.上位城市 307
2.中位城市 310
表7-4 嘉靖时期江南地区中位城市城防情况比较 313
3.嘉靖年间中位城市防护规模的比较 313
4.下位城市 318
1.城防体系的建构 322
五 江南城防和社会 322
2.城防能力的加强 323
3.民众在城防中的贡献 325
第八章 明末清初江南的地方防护与社会——以嘉善县等地的盗匪之乱为中心 328
一 江南的盗匪问题 328
1.扰乱不安中的江南社会 332
二 嘉善诸地的盗匪之乱 332
2.嘉善诸地的盗匪之乱及其缘起 336
三 地方防御和措施 341
1.保甲 342
图8-1 用于乡约宣讲的“圣谕格叶” 344
2.水栅与堰坝 345
3.乡兵 348
4.巡检 350
图8-2 江南巡检兵船之一——“叭喇唬船” 351
5.弭盗言论 353
四 社会控制的薄弱地带 356
图8-3 江南地方控制薄弱地带 360
第九章 传统社会末期江南地区的行业生活与互济行为 361
一 江南行业研究的选择 361
二 苏州府地区的行业社会保障 363
1.行业社会保障的表征 364
图9-1 榨油作业 367
图9-2 奉宪示勒碑永禁 370
图9-3 砑布 373
图9-4 染坊 373
2.政权更迭后行业保障的继续 375
图9-5 永禁勒石 376
3.家族保障系统 377
1.行业的排他性与自保性 378
三 行业生活与互济 378
2.行业内部的规范和调整 381
3.行业之间的互济合作 383
四 江南其他地区行业生活的分析 385
1.杭州府 385
2.湖州府与嘉兴府 388
3.松江府 391
五 行业生活与政府调控 396
1.地理环境和行业生活的构成 396
2.国家控制与行业自治的互动 397
图9-6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长洲、元和两县同人公立《奉各宪永禁机匠叫歇碑记》 398
3.行业生活中的对抗政府行为 400
图9-7 乾隆三十七年《吴阊钱江会馆碑记》 401
第十章 明清江南地区的意识形态及其政府控制——围绕佛教寺庙与民间相关习俗信仰 403
一 相关研究的总结 403
二 江南的正统寺庙 406
1.佛寺变迁的背景 406
2.寺庙的功能 413
3.正统佛寺祠庙的代表性分析 416
表10-1 明清江南禅、讲、教寺变化 419
图10-1 城隍神 422
1.民间信仰的盛行 426
三 江南的民间信仰 426
图10-2 护国护民的城隍、土地诸神祇 429
2.城隍及相关诸神信仰的地区性 430
图10-3 民间元宵节庆活动 432
图10-4 清代的关帝祠庙 434
图10-5 民间神庙演戏 438
图10-6 江南乡村演剧场景 439
图10-7 民间娱神赛会 441
四 江南的葬俗 442
1.松江府 445
2.太仓州 446
3.苏州府 447
4.常州府 448
5.嘉兴府 449
6.湖州府 450
1.民间信仰的控制 452
五 民间意识形态的国家控制 452
2.正统信仰秩序的营造 454
图10-8 民间演剧酿乱 455
图10-9 政府对民间会社组织的取缔 456
图10-10 清代道士驱蝗 457
3.对民众控制的争夺 458
第十一章 区域社会的环境变动及其控制模式 461
一 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关系 461
二 明清时期江南环境的变动 463
1.明代以来江南地区的内变迁 463
2.明清易代之际江南的社会政治环境 470
3.清代前期的江南地区 474
4.自然灾变、战争、瘟疫等对社会各层面的影响 478
三 社会控制形态的若干分析 483
1.户籍制度、米价奏报与地方防护的确立 483
2.政区调整 487
3.乡约规范 488
图11-1 明代的乡约仪式 490
4.地方精英们的作用 491
5.家族的自治保障与地域慈善事业的发展 497
表11-1 清代后期“松鳞义庄”的规模变化 499
表11-2 清代常熟、昭文地区的义庄规模与分布 500
6.社会控制的最高形态 502
图11-2 民社活动 504
四 江南地区的社会控制与发展模式 505
主要参考文献 510
跋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