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与作用 1
1.1 最终能源 1
1.2 二氧化碳循环 2
1.3 效率与转换 3
1.4 光谱 4
1.5 量子学说 5
1.6 能量单位 6
2 历史与发展 8
2.1 早期发现 8
2.2 与技术有关的进一步研究 10
2.3 限制因子 12
2.4 光反应与暗反应;闪光试验 14
2.5 重要的发现与公式 15
3 光合作用器官 18
3.1 从叶子分离叶绿体 21
3.2 叶绿体色素 26
3.3 光合作用单位 31
3.4 C4植物的光合器官 34
4 原子及分子对光的吸收与发射 36
4.1 需要的时间;萤光与磷光 37
4.2 能量传递或敏化的萤光 38
4.3 爱默生效应与双光反应 39
4.4 反应中心与最初电子受体 44
4.5 光合放氧 45
4.6 双光系统的实验分离 46
5 光合电子传递与磷酸化 48
5.1 电子载体的还原与氧化 49
5.2 两种光合磷酸化 50
5.3 非环式电子传递 50
5.4 环式电子传递与磷酸化 58
5.5 结构-功能关系 60
6 二氧化碳固定 62
6.1 实验技术 62
6.2 光合碳(或卡尔文)循环 65
6.3 结构-功能关系 69
6.4 CO2固定的力能学 70
6.5 CO2固定的C4途径 72
6.6 景天酸代谢(CAM) 74
6.7 光呼吸与乙醇酸代谢 75
7 细菌光合作用 79
7.1 光合细菌的分类 79
7.2 光合色素与器官 79
7.3 二氧化碳固定 83
7.4 向光细菌在生态及进化上的重要性 85
8 光合作用研究 87
9 实验室试验 93
9.1 叶绿素含量、淀粉合成与CO2固定间的关系 93
9.2 伊乐藻(Elodea)及藻类的光合作用 93
9.3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与色谱分析 94
9.4 离体叶绿体的希尔反应 94
9.5 藻类CO2固定的作用光谱 94
9.6 离体叶绿体形成ATP 95
参考书 96
进一步阅读的书籍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