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两相过滤及分离技术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A·拉什顿(A.Rushton),(英)A·S·沃德(A.S.Ward),(英)R· G·霍尔迪奇(R.G.Holdich)著;朱企新,许莉,谭蔚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2570071
  • 页数:3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过滤、沉降增浓、澄清离心分离、过滤介质、预处理技术、后处理过程、膜技术过滤工艺设备及计算。

目录 1

第1章 固液分离技术 1

1.1 引言 1

1.2 过滤过程 3

1.3 过滤原理 4

1.4 沉降过程 6

1.5 过滤介质 7

1.6 预处理技术 9

1.7 澄清过滤 10

1.8 沉降与浮选 14

1.9 洗涤和脱液 17

1.10 膜过滤 18

1.11 过滤工艺设备和计算 20

1.12 参考文献 21

1.13 符号说明 22

第2章 过滤基础 23

2.1 引言 23

2.2 多孔介质内流体的流动 23

2.3 渗透率 24

2.4 滤饼过滤 25

2.4.1 单位过滤面积上沉积的滤饼质量与滤饼比阻 26

2.4.2 固体颗粒浓度 27

2.5 滤饼过滤方程的几种形式 28

2.5.1 恒压过滤 29

2.5.2 恒速过滤 31

2.6 压力对滤饼过滤的影响 32

2.5.3 变压变速过滤 32

2.6.1 恒压过滤 34

2.6.2 恒速过滤 35

2.6.3 滤饼内的流体流动分析 35

2.6.4 可压缩滤饼的变速变压过滤 38

2.6.5 利用增量分析模拟滤饼过滤过程 39

2.7 其他过滤模式 43

2.8 非牛顿型流体过滤 46

2.9 实验室测试 47

2.9.1 真空滤叶装置 47

2.9.2 压缩渗透试验装置 48

2.9.3 毛细管吸引时间 50

2.9.4 其他实验测试及步骤 51

2.10 过滤模型的发展与认识 52

2.11 参考文献 53

2.12 符号说明 54

第3章 沉降基本原理 56

3.1 稀释悬浮液的沉降 56

3.2 干涉沉降 63

3.2.1 孔隙率函数 63

3.2.2 间歇沉降:Kynch理论 63

3.2.3 间歇通量 65

3.2.4 利用间歇通量曲线求局部浓度 66

3.3 具有明显压缩效应的沉降 68

3.4 斜面沉降 71

3.4.2 格拉晓夫数(Grashof Number)和沉降雷诺数 72

3.4.1 中村-黑田(Nakamura-Kuroda)方程 72

3.5 参考文献 73

3.6 符号说明 74

第4章 过滤介质 75

4.1 概述 75

4.2 编织滤布 77

4.3 滤布选择 79

4.3.1 纱线种类和编织方式的影响 79

4.3.2 选择的标准 80

4.4.2 细菌的生长 81

4.4.4 排水不充分 81

4.4.3 溶液的沉淀 81

4.4.1 纱线内固体颗粒的容纳能力 81

4.4 过滤机中编织滤布的使用 81

4.4.5 临界浓度 82

4.4.6 临界压力 82

4.4.7 颗粒的分级 82

4.4.8 气泡的影响 83

4.4.9 蒸发作用 83

4.4.10 织物结构的影响 83

4.4.11 滤布下排水的影响 84

4.5 滤布的选择和性能 84

4.5.1 滤布的收缩性 85

4.5.2 滤布的延展性 85

4.5.3 滤饼的卸除 85

4.5.4 滤布结构的影响 87

4.5.5 滤布清洗方法 88

4.6 非编织过滤介质 89

4.7 流体流过过滤介质的数学模型 90

4.7.1 清洁过滤介质的渗透性 90

4.7.2 过滤介质截留颗粒的能力 91

4.7.3 非编织纤维过滤介质 92

4.7.4 编织过滤介质 94

4.7.5 滤布孔隙上颗粒的架桥 96

4.7.6 架桥失败和颗粒穿透过滤介质 99

4.7.7 使用过的过滤介质的流动阻力 99

4.8 参考文献 101

4.9 符号说明 102

第5章 预处理技术 104

5.1 概述 104

5.2 凝聚和絮凝 105

5.3 助滤剂 113

5.4 参考文献 118

5.5 符号说明 118

第6章 澄清过滤 120

6.1 截留机理 120

6.2 深层床过滤 124

6.2.1 性能 125

6.2.2 清洗 125

6.2.3 设计 126

6.2.4 实验室试验装置 130

6.2.5 设计计算 131

6.3 预敷过滤 132

6.4 滤芯过滤 133

6.5 微滤器 135

6.6 筒式过滤 136

6.6.1 测试与表征 140

6.6.2 过滤元件尺寸确定 142

6.6.3 系统的布置 143

6.7 参考文献 143

6.8 符号说明 144

第7章 沉降与浓缩 146

7.1 间歇试验和分析 146

7.2 连续沉降的设计方法 149

7.2.1 连续沉降:稀释体系 149

7.2.2 连续沉降:干涉体系/浓缩 151

7.2.3 连续沉降:特殊设计 154

7.3 沉积强化槽 155

7.4 浮选法 157

7.5 斜面装置:薄层分离器 162

7.5.1 稀释系统 163

7.5.2 干涉体系 165

7.6 参考文献 168

7.7 符号说明 169

第8章 离心分离 171

8.1 基本理论 171

8.1.1 角速度和加速度 171

8.1.2 离心力场中的颗粒速度 172

8.2 离心沉降 172

8.2.1 设计 173

8.2.2 ∑(Sigma)理论 174

8.2.3 颗粒捕集效率 176

8.2.4 离心机的干涉沉降 177

8.2.5 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 178

8.2.6 碟式分离机 180

8.2.7 设计计算例题 181

8.3 水力旋流器 182

8.3.1 分割点和分级 183

8.3.2 修正级效率 184

8.3.3 速度 185

8.3.4 零轴向速度包络面和罩面 187

8.3.5 平衡轨道理论 187

8.3.7 无量纲数群模型 189

8.3.6 停留时间模型 189

8.3.8 连续性和流动的数值求解 191

8.3.9 一般关系式 192

8.3.10 排列、类型和设计 192

8.3.11 应用 194

8.4 离心过滤 194

8.4.1 间歇卸料式离心机 194

8.4.2 间歇卸料式离心机的性能 195

8.4.3 连续卸料式离心机 196

8.4.4 过滤离心机的选择 196

8.4.5 离心机生产能力 198

8.4.6 离心过滤和渗透 198

8.4.7 洗涤时间 200

8.4.8 旋转干燥 200

8.4.10 脱水动力学 202

8.4.9 实际平衡饱和度的研究 202

8.4.11 离心机的理论过滤速度 203

8.4.12 离心过滤滤饼厚度的动态特性 204

8.4.13 过滤离心机的发展 207

8.5 参考文献 207

8.6 符号说明 208

第9章 后处理过程 210

9.1 引言 210

9.2 洗涤 210

9.2.1 洗涤比 212

9.2.2 纵向分散、混合与扩散 213

9.2.3 扩散系数 216

9.2.6 断续洗涤 217

9.2.4 洗涤效率 217

9.2.5 脱水后的滤饼 217

9.2.7 其他的数学模型 218

9.2.8 再化浆洗涤 218

9.3 脱液 219

9.4 洗涤和脱液设备 223

9.5 参考文献 224

9.6 符号说明 224

第10章 膜技术 226

10.1 微滤 229

10.2 超滤 232

10.3 膜器设计 233

10.5 设备的比例放大和模型 234

10.4 过滤阻力 234

10.5.1 渗透通量衰减模型 237

10.5.2 稳态渗透通量模型 240

10.6 渗滤 245

10.7 渗透通量的保持与再生 246

10.8 应用与研究 249

10.9 参考文献 250

10.10 符号说明 251

第11章 过滤工艺设备及计算 253

11.1 引言 253

11.1.1 过滤机生产能力计算基础 254

11.1.2 过滤机滤饼的脱水与洗涤 255

11.2.1 转鼓真空过滤机 259

11.2 工业用连续真空过滤机 259

11.2.2 圆盘过滤机 266

11.2.3 卧式过滤机 268

11.3 间歇操作,工业用真空过滤机 275

11.4 加压过滤 277

11.4.1 压滤机 277

11.4.2 可变滤室过滤机 288

11.4.3 连续过滤与压榨 294

11.4.4 加压叶滤机和筒式加压过滤机 297

11.5 参考文献 302

11.6 符号说明 304

附录A 307

附录B 316

附录C 319

索引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