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和谐美学的总体风貌 周来祥 1
康德论艺术 曾繁仁 13
世纪之交文艺学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谭好哲 36
论邓小平的文艺意识形态理论 马龙潜 50
试论“积淀说”与“突破说” 陈炎 66
试论列宁关于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理论 凌南申 82
刘勰的美学思想初探 于维璋 101
王国维对西方哲学和美学的介绍和接受述评 滕咸惠 127
论文学读解 王汶成 145
由隶变问题谈到汉字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蒋维崧 159
《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三万词语集》简介 葛本仪 盛玉麒 185
汉语方言学方法论初探 钱曾怡 189
《通志·七音略》“重”“轻”探疑 曹正义 208
语源学原理 徐超 220
现代汉字系统工程刍议 盛玉麒 236
《训诂学·推求转语》(节选) 杨端志 245
汉语水泽词语的地理分布初探 张树铮 261
山东方言比较句的类型及其分布 罗福腾 271
建立模式还是阐释意义——论语用学的两极追求及相互作用 冯炜 279
从景宁畲话古全浊声母的今读看畲话的性质 傅根清 288
略论图理琛《异域录》满文本对汉文本脱错的订补及其他 关德栋 299
《聊斋志异》概论 袁世硕 326
闪光的人格风采和深沉的社会意蕴——宋代文化概观 刘乃昌 345
论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龚克昌 370
陶渊明的文艺思想 张可礼 389
与吴则虞先生谈《晏子春秋》的时代 董治安 411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历程之回顾 郭延礼 425
渔洋论杜 张忠纲 448
论《聊斋志异》的心理描写 马瑞芳 461
论《诗经》的文化品格 王洲明 475
二十世纪《聊斋志异》研究述评 王平 487
神韵、庄学与禅学 王小舒 506
“代言”、“自言”与“刺诗”、“淫诗”——有关《国风》的两种阐释 廖群 521
钱谦益的佛学思想 孙之梅 536
略论魏晋南北朝隐士生活 郑训佐 549
半山——马厂文化彩陶艺术的观念主题 倪志云 559
论唐代人接受陶渊明的原因和条件 李剑锋 573
试论《老残游记》的层次与结构 黄丽珍 583
重新读解孔子的智慧——兼及20世纪的文化批判问题 孔范今 593
自然与人生之壮美——刘白羽的散文艺术世界 牛运清 611
走进虚无——鲁迅由自由个体到孤独个体的精神历程 解洪祥 626
论通俗小说及其主要特征 张华 637
论文学研究会理论倡导与文学创作的矛盾 高旭东 646
乡村中国叙事的“终结”和“三城”文学格局的形成 黄万华 663
九十年代新诗的艺术转型 吴开晋 681
画外空间的魅力 严蓉仙 691
老舍的爱国主义思想 王延晞 707
尴尬——一种新的审美现象 庞守英 722
朦胧诗派——报春的乳燕 耿建华 732
试论台湾文学作品中的乡愁情结 郑春 764
文化的消解:第三代诗的意义 孙基林 783
新时期话剧的结构探索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 刘方政 801
九十年代中国艺术散文观察 施战军 810
模糊审美:九十年代小说的叙事风格 黄发有 819
试论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改革 冯浩菲 839
秦代易学思想探微 张涛 852
战国纵横家的文学成就 郑杰文 876
附录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目录 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