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3
第一章 重玄学的一般线索 3
第一节 成玄英杜光庭对重玄学史的考察 3
第二节 支遁孙登僧肇之重玄义 6
第三节 重玄用例举隅与简析 21
第四节 重玄学的建立条件 33
第二章 道教哲学的玄学化:重玄学的起步 40
第一节 从玄学到道教哲学的玄学化 40
第二节 道教哲学的玄学化 66
第三节 道教理论家向《庄》《老》《易》的倾斜 89
第三章 三一论:玄学向重玄学过渡的中介 99
第一节 三一论的历史渊源及精神特质 99
第二节 生理学的三一论 107
第三节 理论化的三一论 111
第四节 典型形态的道教三一论 122
第五节 相关于三一论的两个问题 152
第四章 重玄学的建立 176
第一节 《玄门大义》的重玄学思想 176
第二节 《本际经》的重玄学 186
下篇 209
第五章 成玄英前期的重玄学思想 209
第一节 成玄英著述行年考 209
第二节 《道德经序诀开题》:成玄英重玄学的准备 218
第三节 《道德经义疏》:成玄英重玄学的建立 230
第四节 《度人经注》:成玄英重玄学的扩展 256
第六章 《庄子疏》:成玄英后期的重玄学思想 272
第一节 对《庄子》结构的认识 272
第二节 道体论 276
第三节 真性论 301
第四节 修养论 324
第五节 成真论 360
第六节 圣人论 368
第七节 重玄论 383
结语 成玄英重玄学的意义 390
附录一 引用道藏经籍表 405
附录二 敦煌写卷道籍引用表 408
附录三 镰田茂雄辑(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全本)序号 409
后记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