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道元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2102694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数据通信的基本方法、主要网络技术与应用,以及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使读者对计算机网络有全面而较深入的理解。参照〈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拟定的“网络及其计算(NC)”知识领域中大部分核心知识单元及相应的知识要点编著。采用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作为本书的结构框架。以Internet的TCP/IP体系结构、技术和应用作为本书的主体。

目录 1

第1章 引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

1.1.1 历史的回顾 1

1.1.2 推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两大动力 3

1.1.3 计算机及数据网的重大发明 5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9

1.3.1 连接性 10

1.3 计算机网络连网需求 10

1.3.2 有效的资源共享 12

1.3.3 公共服务的支持 13

1.3.4 网络的特性准则 15

1.3.5 网络的性能 17

1.4 网络的分类 22

1.5 网络体系结构 25

1.6 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 27

1.7 本章小结 30

2.1 OSI模型简述 32

2.1.1 分层结构 32

第2章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2

2.1.2 基本构造技术 34

2.2 OSI参考模型的实现机制 36

2.2.1 物理层 36

2.2.2 数据链路层 37

2.2.3 网络层 38

2.2.4 传输层 39

2.2.5 会话层 41

2.2.6 表示层 41

2.2.7 应用层 41

2.3.1 TCP/IP分层模型 43

2.3 TCP/IP体系结构 43

2.3.2 TCP/IP和OSI的对应关系 45

2.4 本章小结 46

第3章 数据传输 47

3.1 数据通信模型 47

3.2 时域和频域概念 48

3.2.1 时域概念 48

3.2.2 频域概念 49

3.2.3 数据率和频带的关系 51

3.3 数据调制与编码 52

3.3.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 55

3.3.1 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 55

3.3.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57

3.3.4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58

3.4 数字数据传输方式 59

3.4.1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 59

3.4.2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60

3.5 数字数据传输接口 61

3.5.1 DTE-DCE接口 61

3.5.2 物理层的特性 61

3.5.3 RS232C接口 63

3.5.4 其他标准接口 67

3.6 传输介质 68

3.6.1 双绞线 69

3.6.2 同轴电缆 70

3.6.3 光导纤维电缆 71

3.6.4 无线介质 72

3.6.5 传输损耗 73

3.7 多路复用 74

3.7.1 频分多路复用 74

3.7.2 时分多路复用 75

3.7.4 波分多路复用 78

3.7.3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78

3.8 铜环接入技术 80

3.9 本章小结 84

第4章 数据链路控制 85

4.1 流控技术 85

4.1.1 停-等流控 86

4.1.2 滑动窗口流控 86

4.2 差错检测 88

4.2.1 奇偶校验 88

4.2.2 循环冗余检错 89

4.3 差错控制 90

4.3.1 停-等ARQ 91

4.3.2 Go-Back-N ARQ 91

4.3.3 Selective-Reject ARQ 93

4.4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93

4.4.1 HDLC基本特征 93

4.4.2 HDLC帧结构 94

4.4.3 HDLC操作 96

4.5 其他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98

4.6 本章小结 100

5.1 线路交换技术 101

5.1.1 空分交换 101

第5章 数据交换 101

5.1.2 时分交换 103

5.2 分组交换 104

5.2.1 分组交换的原理 104

5.2.2 分组交换的技术 105

5.2.3 外部的和内部的操作 108

5.3 帧中继交换 109

5.3.1 帧中继原理 109

5.3.2 帧中继的应用 110

5.4 信元交换技术 111

5.5 本章小结 112

第6章 局域网技术 114

6.1 局域网的定义及特性 114

6.2 局域网参考模型 114

6.3 局域网协议标准 119

6.4 介质访问控制 121

6.5 争用协议 122

6.5.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123

6.5.2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124

6.6.1 交换式局域网的基本模块 125

6.6 交换式局域网 125

6.5.3 退避算法 125

6.6.2 LAN交换器的特点 127

6.6.3 两种交换方式 128

6.6.4 第3层交换器 129

6.7 虚拟局域网工作原理 130

6.8 无线局域网 132

6.8.1 IEEE 802.11体系结构 133

6.8.2 IEEE 802.11物理介质规范 133

6.8.3 IEEE 802.11介质访问控制 133

6.8.4 分布协调功能 134

6.8.5 点协调功能 135

6.9 本章小结 136

第7章 共享传输介质的局域网 138

7.1 传统以太网 138

7.1.1 基带系统 138

7.1.2 IEEE 802.3局域网络 139

7.2 快速以太网 141

7.2.1 快速以太网类型 141

7.2.2 快速以太网协议 142

7.3 千兆位以太网 145

7.3.1 以太网的进展 145

7.3.2 千兆位以太网标准和参考模型 147

7.3.3 千兆位以太网的应用 151

7.4 标记环网 154

7.4.1 标记环网操作原理 154

7.4.2 优先级策略 155

7.5 FDDI网 156

7.5.1 FDDI原理 156

7.5.2 FDDI系列 158

7.5.3 FDDI协议 158

7.6 本章小结 162

8.1.1 公用交换电话网 163

第8章 低速广域网 163

8.1 电话网 163

8.1.2 计算机交换分机 164

8.2 点到点通信 167

8.2.1 SLIP协议 168

8.2.2 PPP协议 168

8.3 综合业务数字网 171

8.3.1 ISDN系统结构 171

8.3.2 ISDN协议参考模型 173

8.4.1 分组交换网原理 174

8.4 分组交换网 174

8.4.2 X.25分层协议 175

8.4.3 虚电路服务 176

8.4.4 X.25分组格式 177

8.5 本章小结 179

第9章 高速广域网 180

9.1 帧中继网 180

9.1.1 帧中继网产生背景 180

9.1.2 帧中继网与X.25网比较 181

9.1.3 帧中继协议结构 182

9.1.4 帧中继呼叫控制 184

9.1.5 用户数据传输 187

9.1.6 帧中继网络功能 188

9.2 ATM网 190

9.2.1 ATM网产生的背景 190

9.2.2 ATM交换和控制 192

9.2.3 ATM协议参考模型 194

9.2.4 ATM层 195

9.2.5 ATM物理层 197

9.2.6 ATM的服务类别 198

9.2.7 ATM适配层 200

9.3.2 同步传输信号 201

9.3 同步光纤网 201

9.3.1 同步光纤网产生的背景 201

9.3.3 SONET物理配置 202

9.3.4 SONET层 203

9.3.5 SONET帧 204

9.3.6 多路复用STS帧 205

9.3.7 SONET应用 206

9.4 本章小结 208

第10章 无线广域网 209

10.1 蜂窝技术发展概况 210

10.2 公用分组无线服务 210

10.3.1 移动通信网 211

10.3 移动通信 211

10.3.2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212

10.3.3 无线软件应用协议 214

10.4 个人通信业务与个人通信网 216

10.5 卫星通信系统 217

10.5.1 卫星通信 217

10.5.2 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 219

10.5.3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220

10.6 本章小结 221

11.1 网络互连方式 222

第11章 网络互连 222

11.1.1 中继器互连方式 223

11.1.2 网桥互连方式 223

11.1.3 路由器互连方式 225

11.1.4 网络互连方式的对比 226

11.2 网络互连原理 226

11.2.1 网络互连要求 226

11.2.2 互连网络结构 227

11.3 网际协议 229

11.3.1 Internet体系结构 229

11.3.2 IP数据报 230

11.3.3 IP数据报选项 232

11.3.4 IP操作 232

11.3.5 无连接互连网络的设计 233

11.4 Internet地址 236

11.4.1 Internet地址结构 236

11.4.2 Internet地址映射 237

11.4.3 子网划分 238

11.5 Internet地址空间的扩展 241

11.5.1 IP的更新 241

11.5.3 IPv6地址空间 242

11.5.2 IPv6数据报格式 242

11.6.1 ICMP机制 244

11.6 差错与控制报文协议 244

11.6.2 ICMP报文格式 245

11.7 路由器体系结构 246

11.7.1 核心路由器体系结构 246

11.7.2 自治系统 247

11.8.1 IP数据报的直接传送和间接传送 248

11.8.2 IP路由选择表与算法 248

11.8 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248

11.8.3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 250

11.8.4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 250

11.9 内部网关协议 250

11.9.1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250

11.9.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252

11.10 外部网关协议 254

11.11 边界网关协议 257

11.12 本章小结 258

第12章 传输层 259

12.1.1 传输层服务 260

12.1 OSI传输层服务及协议 260

12.1.2 传输层协议机制 261

12.1.3 ISO传输层标准 269

12.2 用户数据报协议 269

12.2.1 UDP协议功能 270

12.2.2 UDP报文格式 270

12.2.3 UDP的协议分层与封装 270

12.2.4 UDP的复用、分解与端口 271

12.3 可靠的数据流传输 272

12.3.1 可靠数据流传输服务特性 272

12.3.2 可靠数据流传输服务的实现 273

12.4 传输控制协议 274

12.4.1 TCP功能 274

12.4.2 TCP报文格式 275

12.4.3 TCP的操作 276

12.5 本章小结 277

第13章 应用层 279

13.1 网络计算模式 279

13.2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281

13.2.1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工作原理 281

13.2.2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优点 282

13.2.3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Internet中的使用 283

13.3 基于套接字的进程之间通信 284

13.3.1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通信 284

13.3.2 进程通信基本概念 285

13.4 引导程序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287

13.4.1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功能 287

13.4.2 配置IP地址 287

13.5 Internet域名系统 288

13.5.1 域名系统原理 288

13.5.2 域名的分级 288

13.5.3 Internet域名系统 289

13.5.4 域名和地址的映射 290

13.6 文件传送协议 292

13.6.1 FTP概述 292

13.6.2 镜像系统 294

13.7 用户登录 294

13.7.1 本地登录 295

13.7.2 远程登录 295

13.8 电子邮件 296

13.8.1 电子邮件工作原理 296

13.8.2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300

13.8.3 通用Internet邮件扩展协议 303

13.9 环球信息网 307

13.9.1 环球信息网工作原理 307

13.9.2 超文本传输协议 308

13.9.3 超文本标记语言 309

13.9.4 通用资源访问地址 311

13.9.5 动态Web文档与CGI技术 312

13.9.6 活动Web文档技术和Java技术 315

13.9.7 BWD模式的特点及优点 316

13.10 本章小结 317

第14章 网络管理 318

14.1 网络管理功能 318

14.2 网络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 321

14.3 网络管理的标准 324

14.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326

14.4.1 SNMP网络管理模型 326

14.4.2 抽象语法表示 327

14.4.3 管理信息结构 327

14.4.4 常用管理信息库 330

14.4.5 SNMP协议数据格式与工作模式 331

14.5.1 VLAN管理 332

14.5 网络日常管理和维护 332

14.5.2 WAN接入管理 334

14.5.3 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 334

14.5.4 网络管理工具 336

14.6 本章小结 338

第15章 网络信息安全 339

15.1 网络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339

15.2 密码学 340

15.2.1 密码学基本原理 340

15.2.2 对称密钥密码技术 341

15.3.1 鉴别的基本原理 342

15.2.3 公钥密码技术 342

15.3 鉴别 342

15.3.2 Kerberos鉴别 344

15.3.3 公钥基础设施 345

15.3.4 Hash函数与数字签名 346

15.4 访问控制 348

15.5 网络安全层次模型 349

15.5.1 链路层安全 350

15.5.2 网络层安全 351

15.5.3 传输层安全 351

15.5.4 应用层安全 353

15.6 防火墙 356

15.6.1 防火墙原理 356

15.6.2 防火墙技术 359

15.7 VPN 361

15.7.1 VPN类型 361

15.7.2 VPN技术 363

15.8 IPSec 364

15.8.1 IPSec的概念 364

15.8.2 IPSec的功能 365

15.8.3 IPSec体系结构 366

15.8.4 IPSec运行模式 367

15.9 入侵检测 368

15.9.1 入侵检测概念 368

15.9.2 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 368

15.9.3 入侵检测系统分类 369

15.10 计算机病毒 371

15.10.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372

15.10.2 计算机病毒的结构 373

15.10.3 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373

15.11 本章小结 374

参考文献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