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第一节 稼轩的经典化及读者反应 1
第二节 清代稼轩接受史之研究策略 14
上编 创作中的稼轩接受 24
第一章 易代之际的词坛与稼轩接受 25
第一节 时代风会与学术——稼轩接受之背景 25
第二节 学术的宗宋思潮与稼轩“关注” 33
第三节 “稼轩风”与清词中兴 38
第四节 遗民词中的“稼轩风”——以王船山、吴梅村为例 46
第二章 百家腾跃中的稼轩接受 67
第一节 “稼轩、东坡之间”的关陇词人——孙枝蔚 67
第二节 东北流人与“稼轩风”——以吴汉槎为例 76
第三节 西陵词人丁澎对稼轩的“心律认同” 87
第四节 与“稼轩之神味差浑洽”的周在浚——兼及中州词人的稼轩接受 94
第三章 清初山左词人与稼轩精神的追寻 107
第一节 清初山左遗民创作概况 110
第二节 山左词人对江南词坛的影响——以莱阳文士为中心 114
第三节 曹贞吉与“稼轩风” 151
第四章 阳羡词派对“稼轩风”的鼓荡 160
第一节 阳羡词派接受稼轩的背景探源 161
第二节 阳羡词人与“稼轩风” 168
第三节 “青兕”后身的迦陵与稼轩 181
第四节 阳羡晚期与稼轩——以蒋士铨为例 202
第五节 阳羡词派分化中的稼轩接受 210
第五章 广陵总持——王渔洋的词体期待与稼轩接受 219
第一节 渔洋的东南交游及词坛影响 221
第二节 渔洋词坛中心与稼轩走向“边缘” 226
下编 词论中的稼轩接受 240
第一章 清初词论与稼轩 240
第一节 清初辛稼轩词史地位之评估 240
第二节 从云间之流变看稼轩之接受 255
第三节 西陵词派与稼轩 263
第二章 乾隆盛朝——稼轩的“边缘”位置 276
第一节 浙派词学观探源 278
第二节 浙派词学观与稼轩 286
第三节 从浙西派之“变”看稼轩 297
第四节 蒋敦复词学视野的转变与稼轩论 306
第五节 浙派晚期对稼轩的重新审视 311
第三章 嘉、道词坛与稼轩接受 321
第一节 常派词学观背景探视 330
第二节 张惠言以经治词及稼轩论 338
第三节 常州词派对稼轩的认同——周济词论及其稼轩“阅读” 354
第四节 刘熙载对稼轩的“人格”解读 376
第四章 同光词坛与稼轩接受 393
第一节 谢章铤的稼轩研究 396
第二节 谭献对稼轩的“界说” 418
第三节 陈廷焯对稼轩的独特审视 431
第四节 清末词坛辛派之殿军——文廷式 446
第五节 晚清四大家的稼轩接受——以王鹏运、况周颐为中心 462
第五章 世纪之交词学转型中的稼轩接受 496
第一节 近代词论的曙光 496
第二节 新理论的冲击——王国维的稼轩“重读” 503
第三节 梁启超的稼轩接受 523
第六章 从清代词选看稼轩词之接受 546
第一节 清初词选与稼轩词接受“境遇” 550
第二节 浙派崛起中的稼轩“彷徨” 566
第三节 清中期词选与稼轩词之受“冷遇” 577
第四节 晚清的“末世情怀”与“稼轩”关注 589
附编 稼轩经典文本接受史述略 602
第一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接受境遇 602
第一节 “四十三年”的追寻 604
第二节 词旨的论争 609
第三节 典故的困境 615
第二章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之诠释史 623
第一节 “本事”背景的追寻 624
第二节 “西北”之诠解 633
第三节 “长安”之情结 641
第四节 “鹧鸪”之关怀 645
第三章 《摸鱼儿·晚春》的诠释历程 649
参考文献 661
后记 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