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杭生主编;王亚文等撰稿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006583X
  • 页数:4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社会运行和社会转型论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各方面的民族课题。

第一章 民族社会学的视野 1

第一节 社会学视野中的民族问题 1

一、社会学视野及其特征 1

目录 1

二、民族与社会的关系 3

三、民族问题的层面和特征 4

四、民族社会学的任务 6

二、民族社会学解释 (2 7

第二节 族际社会的良性运行 8

一、社会运行的机制和规律 8

二、多民族社会的结构特征 9

三、族际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 10

第三节 转型社会的民族发展 12

一、社会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12

二、社会转型及其影响 13

三、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14

第四节 全球化与民族多样性 16

一、全球化的意义及影响 16

二、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关系 17

三、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特色的发展与保护 19

第二章 民族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22

第一节 民族社会学方法论 22

一、民族社会学方法体系 22

二、民族社会学方法的特征 23

三、民族社会学范式 24

第二节 民族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25

一、研究的逻辑过程 26

三、具体研究的阶段 29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30

一、问卷调查法 31

二、田野调查法 32

三、实验法 34

四、其他研究方法 35

第四节 民族社会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39

一、隐私问题 40

二、忌讳问题 41

三、政治敏感问题 41

第三章 民族文化 44

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与分类 44

一、文化的含义 44

二、文化的分类 45

第二节 多元民族文化 45

一、原始的采集文化 45

二、原始的狩猎文化 46

三、传统的刀耕火种 46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化特征 47

一、形态多样性 47

三、环境适应性 49

二、分布立体性 49

四、传承神秘性 50

五、认同全民性 50

第四节 民族文化变迁 52

一、民族文化融合 52

二、民族文化区域化 54

三、民族文化流失 57

四、民族文化退化 57

一、社会学视野下的民族社区 60

第四章 民族社区 60

第一节 民族社区的结构 60

二、我国民族社区的地域构成 62

三、我国民族社区的人口构成 63

四、我国民族社区的组织结构 64

五、我国民族社区的文化结构 65

第二节 民族聚居区 67

一、我国民族聚居区的分布 67

二、民族聚居区的自然资源环境 70

三、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特征 72

四、民族聚居区的文化特征 73

第三节 民族社区发展 74

一、民族社区的制度发展 75

二、民族社区的经济发展 77

三、民族社区的文化发展 78

第五章 民族社会分层 82

第一节 社会分层 82

一、社会分层概述 82

二、社会分层机制 84

第二节 民族社会分层状况 89

一、民族社会分层概述 89

二、我国民族社会分层结构 90

三、民族社会分层的意义和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94

二、职业位置的族际差异 101

一、职业——现代社会分层的中轴 101

第三节 职业位置和流动的族际差异 101

三、职业流动的族际差异 104

第四节 民族社会分层与社会整合 105

第六章 民族社会关系 109

第一节 民族社会关系概述 109

一、民族社会关系的外延和内涵 109

二、民族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111

三、民族社会关系的特点和类型 113

四、影响民族社会关系的因素 114

第二节 民族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 116

一、民族政治关系 116

二、民族经济关系 121

三、民族文化关系 125

第三节 当代民族社会关系的调适 128

一、当代多民族国家民族社会关系演进的趋势 128

二、我国民族社会关系的调整 129

三、衡量民族社会关系的指标体系 131

第七章 族际互动 135

第一节 族际社会与族际互动 135

一、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 135

二、族际社会与族际互动 137

第二节 族际通婚 139

第三节 族际迁移与文化接触 141

一、族际人口迁移的原因 141

二、族际人口迁移的特征 143

三、移民的文化接触 144

四、族际移民的社会影响 146

第四节 族际融合 148

一、共处合作 148

二、民族分离主义 149

三、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 151

第五节 族际冲突 153

一、民族偏见 153

二、族际冲突与冲突预防的机制 154

第八章 民族生活方式 159

第一节 民族生活方式的内涵 159

一、生活方式研究提出的背景 159

二、民族生活方式的内涵 160

第二节 民族生活方式的类型 162

一、按民族觅食的生存方式进行分类 162

二、按文化区分类 166

第三节 民族经济生活方式 167

一、民族经济生活方式的划分 167

二、我国民族经济生活方式的内在联系 168

第四节 民族礼俗生活方式 169

一、呼唤生命的祈子礼俗 169

二、孕育生命的孕子礼俗 170

三、庆贺生命的诞生礼 170

四、跨入社会门槛的成年礼 171

六、人生终结时的葬礼 172

五、家庭生活开端的婚礼 172

第五节 民族饮食生活方式 173

一、日常饮食生活方式 174

二、节日饮食生活方式 175

第六节 民族社会生活方式 177

一、家族(宗族、氏族)对民族生活方式的影响 177

二、地域社群对民族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179

三、等级与阶层关系对民族生活方式的影响 180

第七节 民族宗教生活方式 181

一、原始宗教与民间宗教的影响 181

二、世界三大宗教影响下的民族生活方式 183

三、中国本土道教与民族生活方式 186

第八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生活方式 187

一、全球化及其对世界民族生活方式的影响 187

二、当代中国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的特征 190

三、建立中国多民族现代新型生活方式 192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及特点 196

第九章 民族人口 196

第一节 少数民族人口的现状及特点 196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199

三、少数民族人口的构成及特点 203

第二节 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动与迁徙 207

一、我国人口流动与民族迁徙的历史脉络和总体趋势 207

二、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民族迁徙的现状和时代特征 208

三、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民族迁徙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211

第三节 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15

一、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 215

二、影响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或变动的相关因素 218

三、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未来展望 221

第十章 民族教育 225

第一节 社会学视野中的民族教育 225

一、教育的性质与功能 227

二、社会学视野中的民族教育 229

第二节 民族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231

一、中国民族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231

二、国外民族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235

第三节 民族教育的基本形式 237

一、家庭教育 237

二、学校教育 239

三、社会教育 240

第四节 学校教育与民族学生的社会化 242

一、民族社会化概述 242

二、从学校和学生的双向互动看民族学校教育 244

三、社会化个性:当代学校教育的内生化要求 245

第十一章 民族语言 252

第一节 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状况 253

第二节 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 256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257

二、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58

三、民族语言文字的功能和作用 260

第三节 民族语言与通用语言的关系 260

第四节 民族语言的保护与发展 262

一、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态度 263

二、中国民族语言政策 264

第十二章 民族政策 268

第一节 民族政策概述 268

一、民族政策概念 268

二、民族政策的类型 269

三、民族政策的社会功能 272

第二节 民族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274

一、民族政策的制定 274

二、民族政策的执行 277

三、民族工作与民族社会工作 279

第三节 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283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 283

二、民族政治政策 286

三、民族地区经济政策 289

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政策 291

五、民族文化政策 292

第十三章 民族社会控制 295

第一节 民族社会控制的内涵 295

一、民族社会控制提出的背景 295

第二节 民族社会的政治控制 296

一、民族社会的政治控制 296

二、民族社会控制的基本特点 296

二、中国民族社会的政治控制 297

第三节 民族社会的经济控制 300

一、民族社会的经济控制 300

二、中国民族社会的经济控制 301

第四节 民族社会的文化控制 307

一、民族社会的文化控制 307

二、中国民族社会的文化控制 307

一、民族意识的内涵 311

第五节 民族社会的民族意识控制 311

二、对民族意识的控制 312

第六节 民族社会的社会越轨控制 314

一、民族社会越轨控制的含义与类型 315

二、民族社会的社会越轨控制 315

第十四章 民族地区宗教 319

第一节 民族地区传统宗教 319

第二节 民族地区宗教的社会功能 322

一、伦理道德规范的功能 323

二、生态保护的功能 331

三、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334

四、传承历史文化的功能 336

第三节 民族地区宗教变迁 338

一、原始宗教的变迁 338

二、外来宗教的传入与传统宗教的衰落 346

一、宗教祭祀的危害 348

第四节 民族地区宗教问题 348

二、现当代宗教问题 350

第十五章 民族地区社会问题 353

第一节 贫困问题 353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贫困问题 354

二、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及原因 355

三、民族地区贫困的特点 357

四、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 358

五、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对策 360

第二节 生态环境问题 362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362

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特点 363

三、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366

第三节 性别不平等 369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性别不平等 369

二、少数民族性别不平等的表现形式 370

三、少数民族性别不平等问题的解决途径 374

第四节 毒品与吸毒 376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毒品与吸毒问题 377

二、民族地区的毒品与吸毒问题 378

第十六章 民族社会转型 385

第一节 社会转型的基本理论 385

一、社会转型的含义和社会转型论 385

二、社会转型度和社会转型势 387

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 389

第二节 民族地区的社会转型 395

一、民族地区社会转型度和社会转型势分析 395

二、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 398

三、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的制约因素 400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中的民族关系及其调整 403

一、社会转型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403

二、社会转型与民族关系的调整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