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X射线机械常识 1
X射线发明简史 1
高压的产生 1
整流原理 3
X射线管的构造 6
X射线机基本线路介绍 10
X射线的特性 11
X射线室机器使用和技术保险条例 12
X射线机使用常识 12
第二章 X射线摄影技术 15
X射线摄影原理 15
X射线摄影专用器材 15
影响X射线摄影成绩的几个基本因素 19
一、影响清晰度的基本因素 19
二、影响对比度的基本因素 21
曝光条件表 22
一、影响感光效应的基本因素及实用公式 22
二、曝光条件表制定法及其应用 23
三、曝光条件表举例 24
四、简便曝光条件计算法 27
X射线摄影步骤 27
立体摄影 28
软组织摄影 30
第三章 暗室技术 32
暗室建筑 32
暗室设备 33
胶片的处理 37
显影剂及定影剂 38
洗像技术 41
暗室清洁技术 43
暗室技术的检讨 44
第四章 头部标准位置 45
专用名词说明 45
?骨的标准平面 46
?骨 48
乳突 58
岩骨 62
副鼻宝 72
视神经孔 82
蝶宝——开口位 83
脑造影 84
松果线移位 98
蝶鞍——侧位 100
鼻骨——轴位及?片 102
颧骨弓——斜轴位及顶颌位 105
下颌联合 107
下颌骨 108
?颌关节——侧位 110
手及腕部副骨 111
第五章 四肢标准位置 111
解剖学的变异 111
足及踝部副骨 113
手 115
腕关节 118
尺骨及桡骨 120
肘关节 122
肱骨——内转位及侧位 125
肩关节 127
足及踝 130
跟骨 135
胫骨及腓骨 137
膝关节造影 139
膝关节及股骨下端 141
?骨——轴位 143
髋关节及股骨上部——前后位 144
髋关节——后斜位,谢志光氏位 145
髋关节侧位 146
股骨——前后位及侧位 150
颈椎 152
第六章 躯干标准位置 152
胸椎——前后位,侧位,第一至四胸椎侧位及后斜位 160
腰椎 165
腰骶关节 168
骶椎及尾骨——侧位 169
骨盆及股关节——前后位 170
耻骨弓——轴位 172
锁骨——后前位 173
胸骨 174
胸锁关节摄影 178
肋骨 180
食管造影术 184
胃肠造影术 186
胃造影 188
结肠造影 195
结肠双重对比造影 195
稀钡剂高电压之结肠造影 195
立位腹部平片摄影 198
胆囊造影术 199
胆囊造影——后前位 204
肾脏、输尿管及膀胱平片——前后位 206
泌尿系造影术 207
胸部 210
胸部远距离后前位X射线摄影 218
正影图 219
胸部——半轴位(脊柱前凸位) 220
支气管造影术 222
血管心脏造影术 227
血管造影术 227
椎管造影术 228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231
胎盘间接造影术 232
胎盘直接摄影术 232
骨盆——产科各位 233
乳房摄影 236
断层摄影术 236
胆管造影术 237
间接摄影术 238
椎根间距离测量法 241
口腔摄影条件 242
第七章 口腔摄影技术 242
患者位置及胶片的安放 243
中心线角度 244
上颌磨牙摄影技术 245
上颌双尖牙摄影技术 246
上颌单尖牙摄影技术 247
上颌切牙摄影技术 248
下颌磨牙摄影技术 249
下颌双尖牙摄影技术 250
下颌单尖牙摄影技术 251
下颌切牙摄影技术 252
?片摄影技术 253
腮腺造影技术 254
第八章 异物定位技术 256
简单透视法 256
萤屏固定、X射线管单方向移动定位法 256
定视器定位法 258
定角定位法 259
三角定位法 259
定位的记录方法 261
第九章 X射线治疗技术 262
X射线测量技术 262
一、X射线量的单位——「r」 262
二、X射线量的测量原理与r量计 263
三、空气量的测量技术 265
四、半价层的测量技术 268
五、皮肤量与深度量的测量技术 270
确定及执行治疗计划 274
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281
治疗中及治疗后注意事项 282
常用治疗位置 284
一、皮肤良性疾患(头癣) 284
二、皮肤恶性疾患 285
三、乳腺癌 286
四、口腔内肿瘤 291
五、咽喉部肿瘤 291
六、鼻咽腔肿瘤 294
七、副鼻窦肿瘤 295
八、头部及颈部淋巴腺 296
九、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299
十、消化系统肿瘤(食管癌,直肠癌) 300
十一、呼吸系统肿瘤 305
十二、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疾患(精原细胞瘤,阴茎癌) 309
十三、女性生殖器肿瘤 312
十四、造血及网状内皮系统疾患 314
第十章 X射线防御技术 318
防御高电压 318
放射能的生物效应及人对X射线的可耐量 318
X射线的防御方法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