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言(一)、序言(二) 8
01 丹寨蜡染的干预性保护与发展 16
为何选择丹寨蜡染? 19
对贵州蜡染和丹寨蜡染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22
全球化语境中的传统手工艺:境遇与诉求 26
蜡染的价值评价:穿在身上的历史和流淌在手下的记忆 27
从民族多元文化保护到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运作 31
出路:关于蜡染工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 35
保护和发展的起点:对丹寨蜡染文化的深度理解 37
02 行动研究中的文化互动、本土参与和故事开掘 38
识别贵州文化“差序格局”中的民族文化价值 42
从“生活文化”视野走进贵州生活世界 48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现代化转型 52
行动项目:内部协商到外部激励的文化认同 57
项目回顾及反思:行动项目与文化研究的范例 59
媒体关注:国际视野下的“蓝花”文化行动 76
项目反思:民族手工艺文化传播与市场探索:从村落走向世界 87
03 文化解读下的民族叙事与口述历史 92
村落时光里寻访“蓝花” 96
文化解读:“哥涡”是个神秘的大圈圈 103
民族图语:蜡染持有者的文化叙事 114
口述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讲述的故事 132
04 村落世界、国际性视野、品牌化建设与文化超越 154
关于工艺流程:手工小作坊vs规模化生产 158
关于蜡染本身的属性:艺术品还是手工艺品? 167
关于品质:手工蜡染品与工业蜡染品泾渭分明么? 171
关于创作主题:古老图案vs现代审美,小众情趣vs大众喜好 173
关于监督:谁来监督质量?如何监督? 174
关于环境成本:环境友好的传统工艺vs现代工艺的环境困境 177
如何唤醒经济资本的社会责任? 179
蜡染背后的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介入是否会沦为商业化运作? 180
行动:价值链的哪些环节最需要介入干预?谁来干预? 182
社区精英和中间经纪人:如何建立地方认同的机制去实现公平竞争? 186
传承人制度的困惑? 188
民族文化的主体:从“参与的边缘”到“边缘的参与” 192
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品牌化的意义 194
未来:创新和超越 194
项目感言 202
后记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