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方言“方言”和《方言》 1
目录序第一序(1996) 1
“方言”和《方言》 1
第二序(2003) 7
泰州方音史与通泰方言史研究 12
客、赣、通泰方言源于南朝通语说 123
“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 136
“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 136
陆 文史语言学“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 136
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兼议汉语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 181
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 181
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 181
通泰方言研究史脞述 193
通泰方言研究史脞述 193
《南村辍耕录》与元代吴方言 217
《南村辍耕录》与元代吴方言 217
《南村辍耕录》与元代吴方言 217
《南村辍耕录》与元代吴方言 217
平田昌司《徽州方言研究》序 253
平田昌司《徽州方言研究》序 253
词典史上的一座丰碑——祝贺41卷本《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出版 263
玖 议“多元”“争鸣”“创新”的音韵学 267
贰 音韵“多元”“争鸣”“创新”的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11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6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267
谈“主要从文献研究汉语语音史” 271
谈“主要从文献研究汉语语音史”——序刘晓南《宋代闽音考》 271
评《上古音手册》 277
读《论章系归端》谐声表书后 282
初读《敦煌音义汇考》 295
关于《广韵》和《韵镜》——《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合刊影印本弁语 301
《集韵》——收字最多规模宏大的韵书 310
沈括《梦溪笔谈》所载切韵法绎析 317
《卢宗迈切韵法》述论 326
学术是链——序《宋辽金用韵研究》 380
论宋词韵及其与金元词韵的比较 385
元遗山诗词曲韵考 426
白朴的词韵、曲韵及其同异 445
白朴曲韵与《中原音韵》 458
致宁继福论《中原音韵》书 476
《中原音韵音位系统》译者弁言 479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等著作与元代语言 481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等著作与元代语言 481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等著作与元代语言 481
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 508
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读《利玛窦中国札记》 508
《诗·豳风·东山》“蜎”、“蠋”二字音议兼辨《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之误 522
《诗·豳风·东山》“蜎”、“蠋”二字音议兼辨《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之误 522
富有时代气息与创新精神的《古音系研究——为纪念魏天行师诞辰一百周年而作 535
捌 文“布文”辨识本末及其他 540
“布文”辨识本末及其他 540
“退了”和“离了” 546
“退了”和“离了” 546
《同义成语词典》序 548
《反义成语词典》序 550
关于《应用汉语词典》的一段对话 553
关于《应用汉语词典》的一段对话 553
说“读字典” 564
说“读字典” 564
肆 语法《孟子》“以羊易之”、“易之以羊”两种结构类型的对比研究 571
伍 文字“隶书”辨 586
叁 词语及词典“隶书”辨 586
重论“隶书”的名称——答谢阿辻先生 616
从宋代学术史考察《广韵》《集韵》时距之近问题 623
从宋代学术史考察《广韵》《集韵》时距之近问题 623
话说江苏语言学家 629
话说江苏语言学家 629
《汉语与汉文化》序 641
柒 古籍整理校辑本《山中白云词》之讹误 644
从曲律、曲韵查核诸家对白朴曲点校的失误 651
欣喜·忧虑——序董志翘《〈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 666
拾 源读《魏建功先生纪念专辑》稿书后 678
“学术者,天下之公器” 683
“啊,门——” 686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695
重温朱德熙先生的教导 702
这三声“老师好” 708
索引一 本论集所涉及的部分学术观点、现象、问题 710
二 本论集所探究或涉及之字音 718
三 本论集或引用之文献所涉及之语言文字学专门词语 719
四 本论集所涉及、讨论的一般词语 721
跋跋语:读书恨少 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