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现代人学 3
第三章 中国现代人学 3
第一节 蔡元培论人 8
第二节 陈独秀的人学思想 13
第三节 李大钊的人学思想 20
第四节 鲁迅的人学思想 30
第五节 科学与玄学论战——关于科学与人道的一场论战 40
第六节 胡适的人学思想 47
第七节 梁漱溟的人学思想 56
第八节 冯友兰的人学思想 65
第四章 日本现代人学 75
第一节 战后马克思主义人学 76
第二节 战后哲学流派中的人学 80
第三节 一些社会科学家的人学 86
第四节 著名文学家的人学 92
第五节 著名人士的人学 101
第五章 印度现代人学 107
第一节 泰戈尔的“人生亲证” 107
第二节 甘地论“非暴力”的人类目标 117
第三节 奥罗宾多的神圣人生论 125
第四节 普列姆昌德痛陈社会之丑陋 133
第五节 拉达克里希南论人的有限与无限 137
第六节 异域之风——印度伊斯兰教的“神我同一” 146
第六章 阿拉伯近现代人学 154
第一节 瓦哈卜运动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中的人论 155
第二节 宗教改革家的人学思想 156
第三节 西方人学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 159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影响 165
第五节 民族哲学中的人论 166
第六节 社会哲学中的人论 168
第七节 近代阿拉伯文学家论人 171
第八节 巴哈伊教的人学思想 179
第五编 马克思主义人学 222
第一章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222
第一节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222
第二节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总体构架 250
第三节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石——关于人的本体论 277
第四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观的分析 320
第五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历史观 347
第六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观 376
第一节 背景—历程—方法 437
第二章 列宁的人学思想 437
第二节 列宁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444
第三节 列宁人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史中的地位 466
第三章 毛泽东的人学思想 471
第一节 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471
第二节 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479
第三节 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得与失 494
第四章 邓小平的人学思想 504
第一节 背景、问题与方法 504
第二节 线索与特征 513
第三节 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519
第四节 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历史贡献 530
结束语 536
后记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