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导论:道德的发展与转型 10
第一节 传统道德与近代道德 11
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11
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发展的历史转型 16
三、近代道德与近代的道德 19
四、传统伦理道德与近代伦理道德的理论形态区别 24
第二节 社会转型、文化转型与道德转型 26
一、几个概念的界定 26
二、道德转型的原因和条件 30
三、道德转型的实质 34
一、“早期启蒙”:天人之变的前奏 37
第三节 传统伦理道德近代转型的社会历史背景 37
二、时代转折:天人之变的历史动因 41
三、西学东渐:天人之变的文化变数 43
第二章 本天与立人:从天人之辨到天人之变 47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之辨 48
一、天与人:内涵和意义 48
二、早期觉悟:人的价值的发现 51
三、天人相分:人的价值的定位 55
四、天人合一:人的价值的返本 60
第二节 天人之辨的伦理蕴涵 67
一、主体与本体的合一:天为德之本 67
二、主体与客体的合一:差序中的和谐 74
三、存在与本性的合一:德性的植入 79
第三节 天人之变的实质 87
一、从天到人:价值本原的转换 87
二、崇天尊人:时代精神的变革 93
三、别天立人:思维模式的改易 96
第三章 从天到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近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102
第一节 心学与启蒙: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危机 103
一、僵化与腐朽 103
二、分化与瓦解 109
三、叛逆与启蒙 114
一、近代的伦理道德发展的阶段 120
第二节 体中与用西:传统伦理道德近代转型的进程 120
二、近代的伦理道德发展的转折 129
三、近代的伦理道德产生的逻辑进程 135
第四章 天道与人道:道德精神的变革 139
第一节 得与德:道的伦理意义 140
一、道的产生与发展 140
二、道为德之本 148
三、近代道的变革 152
第二节 天与人:道的价值分歧 156
一、天道中涵括的人道 156
二、人道中展现的天道 162
三、天道的崩溃和人道的重建 165
一、天道的人文精神 169
第三节 人易天:道的人文精神与人本观念 169
二、人道的人本观念 172
三、人道主义的矗立与张扬 174
四、人文精神与人道主义的中西之别 180
第五章 天理与公理:道德原则的更替 184
第一节 天与理:道德原则的绝对肯定 184
一、理的产生与涵义 184
二、理的发展与演变 188
三、天理的绝对化 192
第二节 公与理:道德原则的相对主张 197
一、天理的式微与瓦解 197
二、近代公理的产生 202
三、天理的绝对性与公理的相对性 207
第三节 公代天:近代道德原则的确立 213
一、自由、平等、博爱的新原则 213
二、公理的批判与自我批判 218
第六章 天性与质性:主体自觉的提升 229
第一节 性本天:天人合德的内在根据 230
一、性的产生与涵义 230
二、性的发展与定型 234
三、主体的觉悟与复归 240
第二节 性自然:利益原则的确立 244
一、近代性的改造与发展 244
二、利益原则的引申与论证 248
三、理欲之辨与天人之别 252
第三节 性本人:个性觉悟的主体精神 257
一、人性平等与社会平等 257
二、人性自觉与个性自觉 260
三、人性完善与自我完善 264
第七章 终论:从天人之变再看天人之辨 270
第一节 变天为人:传统伦理道德近代转型的实质和特点 271
一、近代伦理道德转型的实质 271
二、近代伦理道德转型的特点 281
第二节 即人即天:道德价值的根源与定位 286
一、本于自然创造自然的主体价值 286
二、天与人的相互规定 289
三、道德价值的定位 293
第三节 得与失:近代伦理道德转型的评价 296
一、传统道德近代转型的历史和理论意义 296
二、近代道德建构的历史和理论局限 300
三、几点启示 304
第四节 综合创造:道德传统的超越与更新 306
一、传统与人: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 306
二、返本开新:现代新儒家的精神与局限 310
三、综合创造:文化传统的超越与更新 314
参考文献 317
人名索引 320
后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