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学引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明森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40175754
  • 页数:3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国家级教材。全书从思维科学的角度出发,以国内外认知科学、心理学、思维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根据,重点地阐述了思维的本质、信息加工过程、基本形态,创新思维的本质、特点、基本过程与基本思维形式,创新思维必备的心理素质与必须破除的思维定势,创新思维的方式、方法与方法论,并从科学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文学艺术创新四个主要实践领域介绍了创新思维的具体运用。

目录 1

序 戴汝为 1

前言 卢明森 1

导论 1

第一节 “创新”与“创新思维” 1

第二节 创新思维学的研究 5

第三节 学习创新思维学的目的与方法 8

第一编 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 13

第一章 思维的本质与发展历程 13

第一节 思维与意识 13

第二节 哲学上的思维概念 16

第三节 脑科学与心理学对思维的研究 19

第四节 思维科学对思维本质的研究 26

第五节 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 32

第二章 思维的基本形态 39

第一节 人类对思维基本形态的认识 39

第二节 直观动作思维——实践操作思维 41

第三节 具体形象思维 43

第四节 抽象思维 54

第三章 创新思维的本质与基本过程 67

第一节 创新思维的研究状况 67

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本质 73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77

第四节 创新思维的基本过程 82

第四章 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 92

第一节 类比 92

第二节 直觉 103

第三节 灵感 112

第二编 创新思维必备的心理素质 127

第五章 创新思维必备的心理素质 127

第一节 概述 127

第二节 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力 131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必要前提——自信心、勇气和独立自主的性格 136

第四节 创新思维成功的必要条件——坚强的意志品质 141

第五节 情绪、情感和情感智慧在创新思维中起重要作用 145

第六章 思维定势 151

第一节 思维定势概述 151

第二节 传统定势 155

第三节 书本定势 159

第四节 经验定势 163

第五节 权威定势 167

第六节 从众(随大流)定势 171

第三编 创新思维的方式、方法与方法论 179

第七章 创新思维方式 179

第一节 思维方式与创新思维方式 179

第二节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183

第三节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188

第四节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191

第五节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195

第八章 创新思维方法 199

第一节 方法与创新思维方法 199

第二节 智力激励法 205

第三节 移植法 209

第四节 列举法 213

第五节 信息交合法 216

第六节 奥斯本检核表法 220

第一节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23

第九章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 223

第二节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226

第三节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形成过程 230

第四节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丰富与发展 233

第五节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基本内容 236

第六节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特点、影响与意义 239

第四编 创新思维实践 245

第十章 科学知识创新——科学发现 245

第一节 发现新的经验知识是科学发现的基本任务 245

第二节 经验知识过渡到理论知识是科学发现的主要任务 251

第三节 发现经验定律的主要方法 256

第四节 发现理论原理的主要方法 261

第五节 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方法 268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发明与创新 272

第一节 科学技术创新典型实例及其方法论特征 272

第二节 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明的典型实例 280

第三节 以复杂系统为对象的科学技术创新典型实例 286

第十二章 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技术的创新 298

第一节 管理理论的创新 298

第二节 管理方法的创新 303

第三节 管理组织体制的创新 308

第四节 管理制度的创新 315

第五节 系统管理的核心要素 决策管理与人的因素 316

第十三章 文学艺术创新 321

第一节 创新是文学艺术的生命 324

第二节 文学艺术创新的概念辨析 326

第三节 文学艺术创新中的思维活动 329

第四节 继承与创新 333

第五节 文学艺术创新的主客观条件 337

附录1 练习题 340

附录2 《创新思维学引论》考试试题 358

附录3 《创新思维学引论》考试试题评分标准 363

主要参考文献 367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