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东南亚华族的形成及其社会地位 1
第一节 族群文化理论与东南亚华族 3
一、族群文化理论的演变 3
二、多元文化或同化:东南亚华族与其他族群的关系 10
第二节 关于东南亚华人群体的概念界定 14
一、华侨(Overseas Chinese) 15
二、华人(Chinese,Ethnic Chinese,Chinese Diaspora) 17
三、“华裔”(Chinese Descents,People of Chinese Descents) 20
四、“华族”(Ethnic Chinese Group) 21
第三节 东南亚华族的形成 23
一、19世纪末以前:作为“流寓者”的东南亚华人 23
二、20世纪50年代前:作为“中国侨民”的东南亚华人 25
三、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族的形成 27
四、东南亚华族的若干特点 32
第四节 东南亚华族的族群认同及其变化趋势 36
一、东南亚华人族群认同的形成和变化 36
二、影响华人族群认同的主要因素 40
三、从族群认同看东南亚华人族群的变化趋势 46
第五节 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51
一、从侨民到公民:东南亚华族的国籍问题 51
二、东南亚华族的政治权利:形式平等或事实平等 59
三、个体参政或群体参政:东南亚华族参政状况评述 65
第二章 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经济地位的变化 70
第一节 二战结束至60年代东南亚华族经济的整合 71
第二节 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东南亚华族经济地位的提升 81
第三节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东南亚华族企业的变化 89
第三章 “马来人优先”与马来西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05
第一节 二战结束至独立前马来亚政治格局与华人的政治权利 106
一、马来亚华人的政治诉求溯源 106
二、马来亚独立前华人所积极争取的政治权利 108
三、独立前华人社会地位分析 114
第二节 独立后马来西亚华人的社会地位 119
一、华人社会为改善华人地位所做的努力 119
二、宪法规范下的华人政治权利 126
三、关于独立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地位的评述 139
一、限制华人权利的政策是英国殖民政府的政治遗产 141
第三节 影响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地位提升的诸因素 141
二、“马来人的马来亚(马来西亚)”理念的形成 143
三、族群、政党的协商妥协对华族权利的影响 145
四、华族内部分歧对华人社会地位提升的影响 149
第四章 从参政到执政:新加坡华族的社会地位 153
第一节 战前新加坡华人的社会地位 153
一、战前新加坡华人的社会结构与政治认同 153
二、殖民政府对新加坡华人的态度和政策 156
一、参政的主力:土生海峡华人 158
第二节 二战结束至独立前华人的社会地位 158
二、新加坡华人争取公民权的努力 161
三、华人社会为建立族群政治平等制度的努力 164
四、独立前新加坡华人社会地位评述 167
第三节 从族群平等到新加坡国家意识 171
一、国家独立、族群平等立宪原则的确定 171
二、宪法对各族平等政治权利的规定,与新加坡国家意识的培育 174
三、新、马合并与分离对华族权利的影响 180
第五章 从“原罪”到“议政”:印尼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85
一、印尼政府的国籍政策与华人的政治认同 186
第一节 苏加诺时期华人的法律地位 186
二、苏加诺时期的排华政策 196
三、苏加诺时期印尼华人的政治力量及其表现 200
四、印尼实行排华政策的原因 202
第二节 苏哈托时期印尼华人的社会地位 205
一、苏哈托统治前期的华人政策 205
二、苏哈托统治后期华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212
三、苏哈托政府调整对华人政策的原因 214
一、新政府对华人态度和政策的变化 217
第三节 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族政治地位的提升 217
二、印尼华人参政的现状与趋势 220
第六章 “缅甸式社会主义”与缅甸华人的社会地位 226
第一节 英国重新占领缅甸时期华侨华人的社会地位(1945—1947) 226
一、英殖民政府的入籍归化政策 226
二、华侨华人的政治权利 227
三、华侨华人的经济权利与实力 229
四、华侨华人的受教育权利 231
五、影响华侨华人社会地位的因素 232
一、公民权问题 235
第二节 自由同盟执政时期华人的社会地位(1948—1962) 235
二、华人的政治权利 237
三、华人的经济权利与实力 241
四、华人受教育的权利 246
五、影响华人社会地位的因素 2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纲领党执政时期华人的社会地位(1962—1988) 258
一、入籍归化政策 259
二、华人的政治权利 261
三、华人的经济权利和实力 263
四、华人受教育的权利 265
五、影响华人社会地位的因素 267
第四节 1988年以后的缅甸华人社会地位 271
一、华人的政治权利 272
二、华人的经济权利和实力 274
三、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278
第七章 和睦地融合:泰国华人的法律地位与政治权利的变化 282
第一节 国籍问题与泰国华人法律身份的转变 283
一、泰国华人国籍问题在二战以后的演变 284
二、泰国北部华人的国籍问题 291
第二节 泰国华人的公民权利:从有所限制向平等发展 292
一、严格限制阶段:二战结束至1956年 293
二、政策反复阶段:1956年至1975年 295
三、逐渐给予同等权利阶段:1975年以后的变化 297
第三节 二战以后泰国华人的政治参与 299
一、1973年以前华人的参政情况 300
二、1973年以来华人的政治参与情况 311
三、影响华人政治参与的因素 315
第一节 越南华人的数量 320
第八章 重建中的越南华人社会 320
第二节 越南华人的文化特征 323
第三节 越南华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326
第四节 对于越南华人社会地位变迁的若干认识 345
一、华人融入越南民族大家庭,是提升社会地位的漫长历程与必然归宿 345
二、华人的身份认同于越南,已经成为主导认同 346
三、华人的规定性社会地位,与淡漠的政治意识 347
四、华人社会地位变迁与中越关系的影响 348
第一节 二战以来菲律宾华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350
第九章 二战以来菲律宾和柬埔寨华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350
一、1945—1975年:从侨民到公民 352
二、菲律宾华人经济地位的变化 358
三、菲律宾华人参政的现状与趋势 363
第二节 二战以来柬埔寨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369
一、70年代以前柬埔寨华人的法律地位 370
二、1970—1991年:劫难与重生 373
三、1991年以来:柬埔寨华人社会地位的提升 377
第一节 老挝华人的社会地位 382
第十章 形成中的华族:老挝和文莱华人社会地位的提升 382
一、老挝华侨华人的规模和籍贯变化 383
二、二战结束至1975年老挝政府对华人的政策 385
三、1975—1986年:“社会主义改造”下的老挝华人 389
四、1986年以来老挝华人社会地位的提升 392
第二节 “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度”下的文莱华族社会地位 397
一、战后文莱华族人口规模和籍贯、行业结构 397
二、文莱华族法律地位的演变 402
三、“君主制度、穆斯林化、马来人至上”国策对华族社会地位的影响 405
第十一章 社会纽带:东南亚华人与祖籍地关系的个案研究 414
第一节 利益或情感驱动:新马华人与菲、印尼华人对福建投资的比较 415
一、海外华人投资中国大陆:利益或情感驱动 415
二、海外华资投资福建的基本状况 417
三、新马华人与菲、印尼华人在华投资的比较 424
四、新马华人与菲、印尼华人在福建投资动机差异的原因分析 432
第二节 社团纽带:以近三十年菲华晋江籍社团与祖籍地的联系为例 437
一、菲华晋江籍社团的一般状况与特点 438
二、菲华晋江籍社团的变化 443
三、近二十年来菲华晋江籍社团与祖籍地的联系 447
第三节 宗亲与乡土纽带:以菲律宾华人对福建教育事业等捐赠为例 456
一、以“家乡”情结为主、改善投资为辅:晋江籍菲华对家乡捐赠的动机 457
二、捐赠与投资互动:厦门的海外华人捐赠特点 460
三、宗亲和家乡情结:南安后坑村海外乡亲捐赠的动机 463
四、宗亲和乡土情感分析 466
结论:华族和当地土著族群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468
一、东南亚的排华事件 468
二、东南亚排华的借口和原因 472
三、华人与土著族群关系的现状和前景 479
主要参考文献 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