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封闭格局的解体与传统的嬗变 3
第二节 近代文化论争的文化哲学 13
第三节 近代文化的比较、选择与趋同 24
第二章 从“内圣外王”到“中体西用”(上) 46
第一节 近代经学述要 46
第二节 近代经学的思想特征 65
第三节 近代经学的形式与内容 86
第四节 汉宋兼容的湖湘理学 106
第五节 孙诒让的《周礼》研究及其“稽古论治” 117
第三章 从“内圣外王”到“中体西用”(下) 130
第一节 近代今文经学与三世进化论 130
第二节 康有为对经学的改造 142
第三节 张之洞与“中体西用” 153
第四节 子学复兴与近代诸子研究(总述) 161
第五节 子学复兴与近代诸子研究(墨学) 177
第四章 走向理性与科学的近代史学 196
第一节 经世致用与史学的近代转型 196
第二节 史学革命与近代史学的确立 209
第三节 古史辨运动与古史研究的深化 224
第四节 中国古史分期与社会史论争 244
第五节 钱穆发掘民族精神的救亡史学 256
第五章 近代佛教哲学研究 269
第一节 谭嗣同经世佛学的逻辑结构 269
第二节 章太炎的法相唯识哲学 280
第三节 欧阳渐非宗教非哲学的佛法论 299
第四节 释太虚的科学唯识宗说 313
第五节 熊十力的本心本体论 332
第六章 近代哲学的重建(上) 343
第一节 严复与进化论的传播 343
第二节 梁启超“群体变用”的创化哲学 352
第三节 逻辑学的初兴 360
第四节 形式逻辑与唯物辩证法之争 371
第七章 近代哲学的重建(下) 411
第一节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411
第二节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 423
第三节 冯友兰的《贞元六书》及其新理学 434
第四节 贺麟融贯中西的哲学研究及其新心学 456
第五节 金岳霖精密逻辑分析的哲学体系 466
第八章 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 478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478
第二节 关注中心与审美情趣的改变 498
第三节 学术视野的开拓与阐释语境的置换 514
第四节 专门学科的独立与古今文论的脱节 528
第九章 学术研究的新趋势与新学科的建设(上) 534
第一节 新学术建构中独辟蹊径的王国维 534
第二节 胡适的学术新范式与“整理国故” 549
第三节 梁启超的学术史研究 562
第四节 汤用彤的汉唐佛教史研究 591
第十章 学术研究的新趋势与新学科的建设(下) 613
第一节 《大同书》的社会思想 613
第二节 潘光旦的优生论 626
第三节 孙本文的理论社会学 637
第四节 费孝通的社会结构功能研究 649
第十一章 重商与富民经济学说的兴起 662
第一节 重商主义与富民思想的启蒙 662
第二节 重商与富民学说的发展 672
第三节 维新派的经济近代化理论 680
第四节 孙中山的经济方略 692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发展 70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人 703
第二节 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传播 711
第三节 李达的唯物史观及其《社会学大纲》 722
附录 中国近代学术史年表 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