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信息系统 理论·方法·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勇,聂艳编著(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2569413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土地信息化的基本理论、方法,土地信息的采集、输入、分析处理和输出,土地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目录 3

第1篇 理论篇 3

第1章 土地信息系统概述 3

1.1 土地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3

1.1.1 概念 3

1.1.2 重要特点 3

1.1.3 基本任务 4

1.1.4 主要功能 4

1.2 土地信息系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5

1.2.1 国外发展历程 6

1.2.2 国外几种不同发展类型介绍 7

1.2.3 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8

1.3.1 LIS中存在的问题 11

1.3 土地信息系统及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1.3.2 LIS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2

1.4 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5

1.4.1 土地信息技术方面 15

1.4.2 LIS应用方面 17

第2章 土地信息与数据表达 19

2.1 土地信息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参考系 19

2.1.1 土地信息的基本特征 19

2.1.2 土地信息的空间参考系 20

2.2 土地信息的表示方法 23

2.2.1 用文字和数字表示 23

2.2.2 用专题地图表示 23

2.3 土地信息的数据模型 27

2.3.1 层次模型 28

2.3.2 网状模型 29

2.3.4 面向对象模型 30

2.3.3 关系模型 30

2.3.5 时空模型 33

2.4 土地信息的数据结构 34

2.4.1 矢量数据结构 34

2.4.2 栅格数据结构 35

2.4.3 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 36

2.4.4 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比较分析 36

2.4.5 栅格和矢量数据结构相互转换 37

2.4.6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建模 38

2.5 土地信息的可视化 39

2.5.1 几个基本概念 39

2.5.2 土地信息可视化的类型 39

第3章 土地信息的数据输入和输出 43

3.1 土地数据概述 43

3.1.1 土地信息的数据来源 43

3.1.2 土地数据的基本特征 44

3.1.3 土地数据的获取 45

3.2 土地数据的输入 45

3.2.1 土地数据的预处理 45

3.2.2 空间数据输入 47

3.2.3 属性数据的输入 50

3.2.4 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连接 51

3.3 土地数据的编辑处理 52

3.3.1 空间数据的编辑 52

3.3.2 属性数据的编辑 54

3.4 土地数据的质量 54

3.4.1 数据质量问题 54

3.4.2 数据质量的几个基本概念 56

3.4.3 空间数据质量 57

3.5 土地数据的查询与输出 61

3.5.1 土地数据的查询 61

3.5.2 土地数据的输出 63

4.1 数据库的一般概念 66

4.1.1 数据库的概念及结构 66

第4章 土地信息数据库 66

4.1.2 数据库的主要特征 67

4.1.3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68

4.1.4 数据库的功能和特性 69

4.1.5 数据库的种类 69

4.2 土地信息数据库的设计 70

4.2.1 数据库的设计目标 71

4.2.2 需求调查分析 71

4.2.3 土地信息数据库系统设计 72

4.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76

4.3.1 逻辑功能设计 76

4.3.2 软件结构设计 76

4.3.3 数据字典设计 77

4.4 土地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分类与编码 78

4.3.4 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过程 78

4.3.5 数据库管理系统工作方式 78

4.4.1 土地信息分类 79

4.4.2 土地信息编码 80

4.5 土地信息数据库的实施、运行与维护 82

4.5.1 土地信息数据库模拟 82

4.5.2 土地信息数据库调试 83

4.5.3 土地信息数据入库 83

4.5.4 数据库系统的运行 83

4.5.5 数据库的维护 84

4.6 土地信息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 85

4.6.1 土地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 85

4.6.2土地信息标准化的内容 86

5.1.2 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91

5.1.1 坐标系 91

第5章 土地信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91

第2篇 方法篇 91

5.1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 91

5.1.3 空间数据的图形变换 92

5.2 土地信息的空间分析与查询 97

5.2.1 空间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98

5.2.2 缓冲区分析 99

5.2.3 叠置分析 101

5.2.4 网络分析 103

5.2.5 数字地形模型分析 106

5.3 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 111

5.3.1 空间插值的理论与概念 111

5.3.2 空间内插方法 112

5.4.1 概述 117

5.4.2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过程 117

5.4 土地评价数学方法 117

5.4.3 层次分析法 118

5.4.4 主成分分析法 122

5.4.5 回归分析法 123

5.4.6 聚类分析法 126

5.4.7 物元分析法 132

5.4.8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134

第6章 土地信息应用的基本模型 137

6.1 土地信息应用的理论基础 137

6.1.1 概述 137

6.1.2 基础理论 138

6.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模型 141

6.2.1 概述 141

6.2.2 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142

6.2.3 国际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模型 143

6.2.4 中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模型 147

6.3.1 概述 152

6.3 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152

6.3.2 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系统 153

6.3.3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 156

6.4 土地利用规划模型 158

6.4.1 线性规划模型 158

6.4.2 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 160

6.4.3 DYNAMO系统动力学软件 161

6.5 土地信息预测模型 163

6.5.1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163

6.5.2 马尔科夫预测模型 168

6.6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模型 169

6.6.1 定级因素的类型及模型 169

6.6.2 定级因素分值计算方法 170

6.6.4 土地收益计算模型 176

6.6.3 级差收益测算模型 176

6.6.5 基准地价计算模型 177

6.6.6 基准地价更新模型 177

第7章 土地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178

7.1 系统开发方法 178

7.1.1 软件的发展 178

7.1.2 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 178

7.2 UML及其开发工具 188

7.2.1 UML概述 188

7.2.2 UML目标 189

7.2.3 UML语言体系结构及定义方式 189

7.2.4 UML架构 190

7.2.5 UML的应用领域 191

7.2.6 常用的开发工具 192

7.3.1 概述 193

7.3 COM技术与COMGIS 193

7.3.2 COM技术的优点 194

7.3.3 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 195

7.3.4 OLE和Active 197

7.4 Web技术与WebGIS 200

7.4.1 万维网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术语 200

7.4.2 万维网的技术特点及运行模式 202

7.4.3 WebGIS的概述 204

7.4.4 互联网GIS的构架 207

7.4.5 互联网GIS的实现方法 208

7.5 工作流技术 210

7.5.1 工作流概述 210

7.5.2 工作流管理系统 213

7.5.3 应用实例 216

8.1.1 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218

8.1.2 土地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218

8.1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概述 218

第8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评价 218

8.1.3 土地信息系统目标 220

8.1.4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准备 221

8.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22

8.2.1 系统分析 222

8.2.2 系统设计 223

8.3 系统组织实施与测试 227

8.3.1 系统组织实施 227

8.3.2 系统测试 228

8.4 系统维护、升级与评价 230

8.4.1 系统维护 230

8.4.2 系统故障分析 231

8.4.3 系统再开发与系统软件移植 231

8.4.4 系统评价的主要指标 231

9.1.1 信息安全的基本范畴 233

第9章 土地信息系统安全 233

9.1 信息安全问题概述 233

9.1.2 信息安全、信息保障与信息对抗的关系 234

9.1.3 信息安全的基本类型 234

9.1.4 信息安全风险 234

9.1.5 网络与信息安全 235

9.2 信息安全的威胁 235

9.2.1 威胁类型 235

9.2.2 威胁的主要表现 236

9.3 信息安全的策略 237

9.3.1 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237

9.3.2 信息安全技术系统设计 240

10.1.1 农用地的概念及特点 247

10.1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基本理论 247

第10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及其信息系统 247

第3篇 实践篇 247

10.1.2 农用地等、级、价的概念及基本关系 248

10.1.3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目的、意义 249

10.1.4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基本原则 250

10.1.5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理论依据 251

10.1.6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工作程序及成果体系 252

10.1.7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应用范围 253

10.2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数据库标准化 254

10.2.1 研究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255

10.2.2 国内外地理信息标准研究现状 256

10.2.3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的基本特征 259

10.2.4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数据库预处理研究 259

10.2.5 结论 262

10.3 基于UML和COM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信息系统 262

10.3.2 系统分析 263

10.3.1 概述 263

10.3.3 系统设计 265

10.3.4 程序编码与测试 270

10.3.5 系统评价 271

10.3.6 系统特点及发展趋势 272

10.4 ALEIS应用——鄂州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273

10.4.1 鄂州市概况 273

10.4.2 鄂州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概述 275

10.4.3 鄂州市农用地分等 276

10.4.4 鄂州市农用地定级 281

10.4.5 鄂州市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 287

第11章 土地信息系统应用专题研究 300

11.1 江汉平原农用地质量评价指标系统的建立 300

11.1.1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300

11.1.2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300

11.1.3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301

11.1.4 江汉平原农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02

11.2 基于GIS和模糊数学方法的多方案下农用地多宜性评价 316

11.2.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316

11.2.2 后湖农场流塘分场农用地多宜性评价 318

11.3 基于GIS和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 327

11.3.1 研究区概况 328

11.3.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328

11.3.3 宜都市耕地质量评价 330

11.3.4 小结 334

附录 几种常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简介 335

1 概述 335

2 ARC/INFO的数据结构及文件组织 335

3 基本模块及其功能 336

4 ARC/INFO其他产品介绍 337

主要参考文献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