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翟锦程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6961631
  • 页数:2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七章,包括导论、“正名”与“制名”、“综核名实”、“无名”、“以名举实”、“近代先秦名学研究的反思”等内容。

目录 1

逻辑与文化(代序言) 崔清田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先秦名学的研究对象 2

一、“名学”的基本含义 2

二、“名”的基本含义 4

三、先秦诸子对“名”的界说 6

四、先秦名学的基本类型 7

第二节 先秦名学产生的背景 14

一、“诸侯异政”的社会政治背景 14

二、作为社会剧变表现的“名实相怨”的直接刺激 15

三、“正名百物”思想传统的扩展 17

四、言谈辩说的现实需要 18

第三节 先秦名学研究的方法 20

一、文化背景分析的方法 20

二、文化形态分析的方法 21

三、参验比较的方法 22

四、文本问题与解释的方法 22

第二章 “正名”与“制名”——孔子、孟子与荀子的名学思想 25

第一节 孔子“正名”的名学思想 25

一、孔子“正名”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6

二、“正名”以“正政” 29

三、孔子“正名”论的名学意义及其影响 37

第二节 孟子的名学思想 40

一、孟子名学思想产生的社会与政治背景 40

二、孟子对孔子“正名”学说的修正与补充 42

第三节 荀子论“制名以指实” 47

一、“法礼”、“足礼”并为之“制名”的荀子 47

二、“制名以指实”——“制名”的目的 51

三、“所缘以同异”——“制名”的基础 57

四、“制名之枢要”——“制名”的原则 59

五、表于“礼法”的“正名”法则 65

六、对“名实相乱”的“三惑”的批判 71

七、对诸子名学思想的“解蔽” 76

第三章 “综核名实”——韩非的名学思想 80

第一节 韩非名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80

第二节 “综核名实”的名实观 83

一、“名”与“实”的多重意义 84

二、“君操其名,臣效其形” 85

第三节 “综核名实”的检验原则 87

第四节 对“名不称实”的分析 91

一、“有名无实” 91

二、“不合参验” 91

三、“不当名” 92

四、“名不称实” 93

五、“流行之辞” 94

第四章 “无名”——《老子》、庄子的名学思想 100

第一节 《老子》“无名”的名学思想 100

一、《老子》其书 100

二、《老子》论名 102

三、《老子》论“无名” 104

第二节 庄子的“无名”论 108

一、主“无为”、“无名”的庄子 109

二、庄子论“名” 111

三、庄子论“无名” 112

四、老庄“无名”论的名学意义和影响 117

第五章 “形名相应”、“历物之意”与“夫名实谓”——宋钘、尹文、惠施、公孙龙的名学思想 119

第一节 宋钘、尹文“形名相应”的名学思想 120

一、宋钘、尹文与稷下学派 120

二、宋尹形名关系论的思想基础 123

三、形名相应的名实观 127

四、宋尹“正形名”、“定名分”的正名思想 132

五、宋尹“形名相应”思想的名学意义和影响 140

第二节 惠施“历物”的名学思想 141

一、惠施的思想特征 142

二、惠施“历物十事”的名学意义 145

三、惠施名学思想的影响 148

一、公孙龙名学主张的思想根源 150

第三节 公孙龙“唯谓”的名学思想 150

二、公孙龙“唯谓”的名实关系论 152

三、公孙龙“唯谓”之论的具体说明 158

四、“正举”与“狂举” 164

第六章 “以名举实”——墨子及其后学的名学思想 169

第一节 墨子“察实”“分物”而后“有名”的名实关系论 169

一、“背周道”而“非儒”的墨子 169

二、“察实”“分物”而“有名”的名实观 172

三、墨子名实观的名学意义及其影响 181

第二节 后期墨家的“以名举实”论 184

一、“察名实之理”的后期墨家 184

二、“以名举实”的名实观 190

三、“谓”的原则与“合”的要求 195

四、后期墨家论“名”的类型 198

五、“正名”与“狂举” 200

第七章 近代先秦名学研究的反思 204

一、近代先秦名学研究:中西文化直接对接的开始 205

二、近代先秦名学研究的媒介作用——中西文化交流会通的重要工具 209

三、近代先秦名学研究的文化意义 213

四、方法与体系的重建:中西文化交流会通的直接结果 218

主要参考书目 222

后记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