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戏曲篇(上) 1
第一章 山东戏曲的孕育形成时期 1
第一节 唐代以前 1
第二节 北宋、南宋时期 3
第二章 金、元时期的山东戏曲 5
第一节 山东戏曲的成熟期 5
第二节 高文秀等东平十大元曲家 6
第三节 武汉臣等济南籍元曲家 12
第四节 康进之和其他元曲家 16
第五节 金、元时期的山东戏曲演出情况 21
第三章 明代的山东戏曲 23
第一节 明初的山东戏曲 23
第二节 李开先和他的《宝剑记》 26
第四节 《画龙点睛》等新编历史戏和改编传统戏 1 30
第三节 济南章丘的戏曲创作群体 30
第四节 冯惟敏的杂剧和散曲 36
第五节 弦索俗曲的兴起 37
第六节 粉墨演出及能歌善奏者 39
第四章 清代山东的戏曲 42
第一节 清代初期的山东戏曲 42
第二节 蒲松龄的戏曲创作 43
第三节 孔尚任和他的《桃花扇》 45
第四节 乾隆至道光年间的杂剧和传奇创作 48
第五节 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和皮簧传入并盛行 50
第六节 孔府的戏曲活动 57
第五章 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山东戏曲 59
第一节 辛亥革命后的戏曲改良运动 59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戏曲 61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戏曲 65
第一节 历史的转折与戏改新局面 69
戏曲篇(下) 69
第一章 建国后山东戏曲的改造与新生 69
第二节 剧种的新生与吕剧的崛起 72
第三节 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的成就 74
第四节 《李二嫂改嫁》和现代戏创作的可喜收获 84
第二章 山东戏曲的全面发展阶段 89
第一节 戏曲剧种百花齐放 89
第二节 《孙安动本》等柳子戏剧目 93
第三节 《墙头记》等山东梆子剧目 98
第四节 《姊妹易嫁》等吕剧剧目 101
第五节 《奇袭白虎团》、《红嫂》等京剧现代剧目 105
第六节 值得注意的几种情况 109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山东戏曲 114
第一节 会演、戏剧月、艺术节及其他 118
第四章 新时期以来的山东戏曲 118
第二节 《红柳绿柳》和张彭等人的集体创作 122
第三节 《张王李赵》等现代戏创作 128
第五节 剧种发展及演出情况 133
话剧篇 137
第一章 山东话剧的萌芽与滋长时期 137
第一节 山东话剧运动的轨迹史 137
第二节 此时期山东的话剧社团及其活动 138
第三节 话剧艺术的滋长——山东各地简况 157
第五节 话剧艺术萌芽与滋长的简要小结 164
第四节 话剧艺术滋长因素之一——报刊 164
第二章 山东话剧艺术的壮大时期 169
第一节 概观 169
第二节 山东解放区的话剧运动 173
第三节 解放区的剧团格局与剧运重大事件 178
第四节 敌后根据地的戏剧评论与奖评活动 193
第五节 解放区甲的戏剧刊物 195
第六节 活跃在山东舞台上的外省兄弟剧团 198
第七节 战争时期省内剧团的活动 214
第八节 敌占区的话剧活动 229
第三章 山东话剧艺术的成熟时期 2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话剧艺术 239
第二节 山东独幕话剧的创作与演出 242
第三节 山东的话剧艺术教育 245
第四节 《敢想敢做的人》的创作、演出与作家王命夫 248
第五节 《丰收之后》的演出与影响 249
曲艺篇 253
概论 253
第一章 清代以前的山东曲艺 255
第一节 宋代山东说唱艺术情况 257
第二节 元、明两代山东说唱艺术情况 261
第二章 清朝时期的山东曲艺 266
第一节 唱曲类发展情况 267
第二节 鼓曲类发展情况 287
第三节 韵诵体说书发展情况 307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山东曲艺 316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山东曲艺 317
第二节 战争年代的山东曲艺 327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山东曲艺 348
第一节 全面发展的空前繁荣时期 348
第二节 应记取的严重教训 354
第三节 放眼看未来 359
音乐篇 365
第一章 上古至战国音乐 365
第一节 古代音乐 365
第二节 齐国、鲁国音乐 370
第三节 孔子的音乐贡献 376
第二章 秦、汉音乐 379
第一节 汉代鼓吹 380
第二节 “竽瑟之乐” 381
第三节 “相和歌” 382
第四节 乐舞百戏 382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音乐 384
第一节 各民族友好往来和音乐文化交流 384
第二节 佛教音乐 385
第三节 道教音乐 387
第四节 音乐家和音乐作品 388
第一节 民歌与《曲子》 392
第四章 隋、唐、五代音乐 392
第二节 乐器 393
第三节 音乐家和音乐作品 394
第五章 宋、元音乐 398
第一节 宋词和著名词人 399
第二节 百戏歌舞 400
第三节 器乐 401
第四节 杂剧和散曲 403
第六章 明、清音乐 405
第一节 孔庙雅乐 406
第二节 民歌 408
第三节 器乐 414
第四节 名家和作品 426
第七章 近、现代音乐 427
第一节 西方音乐初传山东 427
第二节 近、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 430
第三节 近、现代佛教音乐 438
第八章 当代音乐 443
第一节 建国至“文化大革命”前音乐的发展 443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音乐活动 449
第三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音乐事业的发展 450
舞蹈篇 461
第一章 先秦时代的山东舞蹈 461
第一节 远古部落时代的山东舞蹈 461
第二节 尧、舜、禹时代的山东舞蹈 466
第三节 商、周时代的山东舞蹈 475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山东舞蹈 483
第二章 秦、汉、魏、晋时代的山东舞蹈 493
第一节 秦代的山东舞蹈 494
第二节 汉代的山东舞蹈 496
第三章 隋、唐时代的山东舞蹈 506
第一节 隋、唐时代宫廷舞蹈与山东 507
第二节 隋、唐时代的山东民间舞蹈 513
第三节 隋、唐时代山东石窟造像遗迹乐舞 520
第四章 宋、金、元时代的山东舞蹈 523
第一节 明、清时代的山东民间舞蹈 536
第五章 明、清时代的山东舞蹈 536
第二节 明、清时代的山东戏曲舞蹈 551
第三节 山东舞蹈与地方戏曲舞蹈的继承关系 554
第六章 近代、现代的山东舞蹈 557
第一节 战争年代的山东舞蹈 557
第二节 建国以后的山东舞蹈 560
杂技篇 571
概论 571
第一章 古代山东杂技艺术的发展 573
第一节 传说、史籍、汉画像石中的山东杂技 573
第二节 明、清章回小说、文人笔记中的山东杂技 579
第二章 近代山东杂技艺术的发展 586
第一节 近代聊城地区杂技发展简况 587
第二节 德州、平阴、菏泽、枣庄、济宁等地建国前的杂技活动情况 596
第三节 近代山东杂技马戏艺术的传艺方式 603
第三章 现当代山东杂技艺术的发展 605
第一节 建国后前十七年 607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 611
第三节 新时期十三年时期 613
第四节 从山东杂技来看我国现代杂技艺术的几个基本特征 625
第五节 山东杂技艺术的现状、不足及发展展望 627
书画篇 629
第一章 概论 629
第一节 先秦时代的齐、鲁书法 631
第二章 先秦时代的齐、鲁书画 631
第二节 先秦时代的齐、鲁绘画 634
第三章 秦、汉、三国时代的齐、鲁书画 639
第一节 秦、汉、三国时代的齐、鲁书法 639
第二节 秦、汉、三国时代的齐、鲁绘画 647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齐、鲁书画 652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齐、鲁书法 652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齐、鲁绘画 691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代的齐、鲁书画 701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代的齐、鲁书法 701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代的齐、鲁绘画 714
第一节 宋、金、元时代的齐、鲁书法 725
第六章 宋、金、元时代的齐、鲁书画 725
第二节 宋、金、元时代的齐、鲁绘画 729
第七章 明、清时代的齐、鲁书画 748
第一节 明、清时代的齐、鲁书法 748
第二节 明、清时代的齐、鲁绘画 762
第八章 近代、现代的齐、鲁书画 777
第一节 近代、现代的齐、鲁书法 777
第二节 近代、现代的齐、鲁绘画 780
结语 782
后记 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