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物群体质量概论 1
第一节 作物群体研究的简要回顾 2
一、产量三因素协调的研究 3
二、群体叶面积和光合效率的协调研究 7
三、源库关系的协调研究 12
第二节 关于作物群体质量指标 15
一、作物群体质量指标范畴 15
二、群体主要形态、生理综合质量指标 17
一、群体质量调控的总思路 32
二、按叶龄模式调控群体质量的原则与综合指标 32
第三节 作物群体质量优化的调控途径 32
三、调控群体质量的关键技术改革 33
参考文献 37
第二章 水稻群体质量及其调控 42
第一节 水稻群体质量指标 44
一、抽穗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量是衡量水稻群体质量的核心指标 44
二、LAI是水稻高产群体的基础指标 58
三、在适宜叶面积条件下提高总颖花量 63
四、在适宜LAI条件下粒叶比是衡量水稻库源协调水平的综合质量指标 69
五、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在群体质量中的意义 77
六、单茎茎鞘重对群体质量的影响 85
七、颖花根活量和颖花根流量是高产群体质量的重要指标 91
八、在稳定适宜穗数的同时提高茎蘖成穗率 96
第二节 高产群体质量的优化调控技术 107
一、培育壮秧 108
二、合理基本苗的确定 129
三、肥料的合理运筹 154
四、水的调控技术 197
参考文献 210
第三章 小麦群体质量及其调控 217
第一节 小麦群体质量指标 218
一、开花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量是小麦群体质量的核心指标 218
二、适宜LAI是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基础指标 223
三、在适宜LAI条件下,提高总结实粒数 227
四、粒叶比是衡量群体库源协调水平的综合指标 233
五、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在群体质量上的意义 243
六、高产群体的茎秆长度及其组成 248
七、稳定适宜穗数条件下提高茎蘖成穗率与群体质量的关系 249
第二节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技术 257
一、适期播种 257
二、基本苗的确定 260
三、高产的施肥运筹 270
四、水分的调控 286
参考文献 290
第四章 棉花群体质量及其调控 293
第一节 棉花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296
一、提高盛花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是高产群体最本质的指标 296
二、适宜LAI和合理的叶系配置是高产群体质量的基础 301
三、单位面积总铃数、三桃(四桃)比例对群体质量指标的意义 310
四、在适宜LAI条件下,高铃叶比的群体质量意义 316
五、合理株型是优质群体的空间结构基础 321
六、根系载铃量及棉铃根流量是群体根系生理质量的表述 327
第二节 棉花高产群体质量培育的总途径 331
一、控制适宜总果节量,提高成铃率 331
二、小壮高的栽培途径 335
三、运用棉花叶龄模式,适时定量调控群体 342
第三节 棉花高产群体质量调控技术 345
一、延长结铃期,提高同步性 345
二、合理密度的确定 354
三、肥料的合理运筹 358
四、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76
参考文献 385
第五章 油菜群体质量及其调控 387
第一节 油菜高产群体“源”“库”研究概述 387
一、油菜产量形成特点 387
二、油菜的“源”“库”关系 392
第二节 油菜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论证 402
一、增加开花结角期群体光合生产量 403
二、控制适宜LAI和PAI,确保开花结角期光合层结构的顺利交替 411
三、建立高效结角层结构 415
第三节 培育油菜优质群体的调控原理与技术 428
一、油菜各部器官与叶生长的同步和相关 429
二、油菜优质群体的调控措施 432
参考文献 455
第六章 玉米群体质量及其调控 458
第一节 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459
一、提高吐丝至成熟期群体的物质积累量 459
二、控制吐丝期群体适宜的LAI 463
三、增加总结实粒数 465
四、粒叶比是综合反映群体源库协调水平的质量指标 471
五、改善叶系组成 474
六、提高茎系结构的质量 480
七、群体质量的根系性状表述 482
第二节 玉米高产群体的培育途径与技术 489
一、保证玉米生育进程与最佳季节的同步 489
二、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 493
三、提高群体植株整齐度 496
四、高产玉米的施肥运筹 498
参考文献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