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导论:从制度现代化角度看中国私立大学的重建 1
第一章 现代大学理念的历史承担者 10
大学的本质 12
作为制度现代化进程中公民社会重镇的大学 13
教育、学术独立 17
教授的崇高地位 21
人格本位教育 26
私立大学与现代大学理念 33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大学崛起的历史条件 35
第二章 历史的断裂:20世纪下半叶中国高等教育回顾 42
“新教育”与“旧教育” 43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全面控制 44
“反右派”与对知识分子的整肃 47
“7.21大学”与毛泽东平等主义乌托邦教育模式 51
改革开放:高等教育的历史需求及其面临的新的困境 55
第三章 艰难的再生:私立大学如何冲破旧体制的牢笼 61
两个实例:中华社会大学与华南女子学院 62
制度重整:从1982年《宪法》到1997年《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69
来自地方政府的认知反省与制度创新 75
私立大学的进一步界定 88
“国家承认学历”:制约私立大学发展的制度障碍 94
“称谓”、税收及其他 99
私立大学、名人与政府 105
第四章 艰难的再生:办大学,钱从哪儿来? 110
从零起步的创业者 111
教育腐败与金钱社会的魔咒 119
新的希望:海外资本加盟中国私立大学 122
国内私企的介入:中国私立大学再助东风 128
理想、名誉、商业动机:中国私立大学投资者的心态分析 134
呼吁多元化的融资机制与规范化的私立大学基金运作体制 136
第五章 艰难的再生:中国家长接受私立大学吗? 139
“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中国家长的社会学分析 140
九死一生的“生源大战” 146
案例分析(一):华文学院1999年招生全程及其启示 152
案例分析(二):卓达大学2000年招生全程及其启示 157
政府、传媒的介入:私立大学招生规范化之助力 162
“就业压倒一切”:中国家长的实利主义取向与私立高校的专业设置 164
第六章 艰难的再生:人格本位教育目标的重构 170
突破应试教育的樊篱 171
校园文化与学生自治: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79
把“做人”与“技艺”结合起来 184
再造民魂:大学培养的首先是公民 191
第七章 艰难的再生:私立大学内部管理与行业整合 199
优势从何谈起:私立校与公办校的比较 200
私立大学“病灶”之一:中年骨干教师、管理者断档,人才结构失衡 204
私立大学“病灶”之二:出资者、操作者角色错位,关系紧张 208
私立大学“病灶”之三:合作还是雇佣?教授的地位与作用 214
“知识入股”与激励机制:华联大学教育股份制评析 217
私立大学评估:以北京市为例 221
私立大学的行业整合:兼论“中国民办高教委”的成功与失败 228
第八章 展望:全球化与中国私立大学重建成功的制度前设 235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 236
私立高等教育的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240
制度现代化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之大格局 249
促进中国私立大学理性重建的若干可行性建议 255
参考文献 266
附录1:关于中国私立高校校(院)长的抽样问卷结果 269
附录2:北京市民办面授高等学校管理水平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273
附录3: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中国私立高校一览表 278
附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86
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