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针灸处方的特点、分类及针灸治则 4
第一节 针灸处方的特点 4
一、理论特点 4
二、技术特点 5
三、作用特点 5
第二节 针灸处方的分类 5
一、按穴位多少分类 5
二、按功效分类 6
第三节 针灸治则 7
一、补虚泻实 7
二、清热温寒 8
三、治病求本 8
四、三因制宜 9
第一节 针灸处方的第一要素 11
一、针灸处方中的穴位组成 11
第二章 针灸处方的组成要素 11
二、腧穴的穴性、功效及主治 12
三、选穴原则 14
四、配穴方法 15
五、针灸处方中穴位选择的依据 16
第二节 针灸处方的第二要素 17
一、刺法 17
三、疗法、操作及时机的选择 19
二、灸法 19
附 常用腧穴穴性、功效与主治特点 20
第三章 疏通经络方 42
第一节 疏通上肢经络方 42
第二节 疏通腰臀及下肢经络方 46
第四章 协调阴阳方 52
第一节 整体调阴阳方 52
第二节 协调阴阳经脉方 54
第一节 调神方 58
第五章 调神开窍方 58
第二节 开窍方 61
第六章 安神利眠方 70
第一节 泻邪安神方 70
第二节 补益安神方 72
第三节 调理跷脉利眠方 75
第七章 通窍方 77
第一节 通目窍方 77
第二节 通耳窍方 79
第三节 通鼻窍方 81
第四节 通咽窍方 84
第八章 止痛方 86
第一节 头面五官部痛方 87
一、头痛方 87
二、面颊痛方 93
三、眼痛方 94
四、牙痛方 98
五、咽喉痛方 99
六、舌痛方 102
第二节 躯干部痛方 103
一、胸痛方 103
二、乳房痛方 104
三、胁痛方 105
四、腰脊痛方 107
第三节 肢体关节痛方 110
一、肩关节痛方 110
二、肘关节痛方 111
三、下肢及膝关节痛方 113
四、踝关节及足跟痛方 114
第四节 内脏痛方 115
一、心痛方 115
二、胃痛方 117
三、胆绞痛方 120
四、肾绞痛方 121
第九章 解表方 124
第一节 散寒解表方 124
第二节 清热解表方 127
第三节 扶正解表方 128
第十章 通利方 129
第一节 通乳方 129
第二节 通便方 131
第三节 利小便方 135
第四节 利水消肿方 138
第十一章 和解方 140
第一节 和解少阳方 140
第二节 调和肝脾方 141
第三节 调和肠胃方 143
第四节 治疟方 144
第一节 清气分热方 148
第十二章 清热方 148
第二节 清热凉血方 149
第三节 清热解毒方 151
第四节 清脏腑热方 155
一、清心火方 155
二、清肺火方 156
三、清肝火方 157
四、清胃火方 158
五、清肠热方 159
第五节 清热祛暑方 161
第六节 清虚热方 162
第十三章 补益方 165
第一节 补气方 165
第二节 补血方 166
第三节 补阴方 168
第四节 补阳方 170
第一节 固汗方 173
第十四章 固摄方 173
第二节 固摄泪液方 176
第三节 固摄精液方 177
第四节 固肠止泻方 179
第五节 固摄小便方 182
第六节 固摄止带方 184
第七节 固摄举陷方 186
一、固摄肛肠方 186
二、固摄子宫方 187
三、固摄胃腑方 188
第十五章 理气方 190
第一节 行气方 190
第二节 降气方 193
一、降肺气方 193
二、降胃膈气方 196
三、降气促产方 200
第一节 调经止痛方 203
第十六章 调理经血方 203
第二节 通经方 207
第三节 固经方 210
第十七章 消导化积方 213
第一节 消食导滞方 213
第二节 化积方 215
第十八章 治风方 218
第一节 治外风方 218
一、治面部外风方 218
二、治皮肤外风证方 221
三、治肢体外风证方 222
第二节 治内风方 223
一、治头面内风证方 223
二、治皮肤内风证方 226
三、治肢体风动证方 228
穴方索引 232
参考文献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