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1
法者所以爱民也。不循其礼 2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4
治世不一道。不循古而兴。不易礼而亡 5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 6
上壹而民平。民平则慎,慎则难变 8
大臣不荒,则国事不稽,主无过举 9
官无邪则民不敖 10
官属少,片不烦 13
无得为罪人请于吏?食之 14
凡人主之的以劝民者,此谓劳民 15
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 17
民朴壹,则官爵不可巧而取也 18
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退则虑私 19
或曰:『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 20
善为国者,故民不俭(俯)营 21
上好言而官失常也 23
故圣人明君者,知万物之要也 27
国作壹一岁者,十岁强 28
人君人能吸强敌、然后患可以去 29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30
国富而贫治,日重富,重富而国强 31
主责多变,国责少变 33
以治法者强,以治政者削 34
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 35
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 36
王者刑九赏一,削国刑五赏五 37
以刑法刑,国治。以刑政刑,国乱 38
粟生而金死,粟死而金生 42
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 43
法详,则刑繁。法简则刑省 44
民之情也治,其事也乱 45
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 48
民贫则弱国,富则淫,淫则有虱,有虱则弱 50
力多面不用则志穷,志穷则有私 54
治明则同,治暗则民。行则治,止则乱 56
夫民之情,穷则生知而权利 57
民之性,饥而求食,此民之情也 59
事诗书谈说之士,则民缘而议其上 60
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 61
民入则朴,出则惑 62
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64
羞辱劳苦者,民之所恶也 67
君子下其位则羞功,小人冀其利则伐奸 68
上下这称平则臣得尽其力 69
天地没而民生之,当此之时也 70
民愚,则知可以王;世知,则力可以王 71
圣人不法古,修今则塞子势 72
武王逆取而责顺,持之以义 73
古之民朴以厚。效于今者,前刑而法 74
刑不能支去奸,而赏不能止过者,必乱 76
古者民聚而郡处,有法不胜其乱,与无法同 79
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 81
治法明则官无邪 84
上开公利而塞私门,以致民力 86
人君者先便请渴而后功力,则爵行而兵弱矣 88
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89
政不若者勿与战,击之勿疑 90
将使民者乘良马者,不可不齐也 93
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 95
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 96
上多愿言而不克其赏则下不用 98
世之为治者,此国之所以乱也 99
夫释权衡而断轻重,为其不必也 100
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 101
今乱世之君臣,此国之所以危也 102
蠢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107
齐有东郭敞者,犹多愿,愿有万金 108
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 109
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 112
黄帝之世,不麝不卵,死不得用椁 114
强国之民,皆曰:『不得,无返!』 115
故善治者,使伯夷可疑而况跖乎 119
明元不滥富贵其后 120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 122
不劳动而吃食,这些就是奸猾的子民 124
上含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 125
法明治省,任力言息 126
背法而治,济大川而无舟楫也 128
食贱者钱重。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富商 131
民之于利也,若水之于下也,四旁无择也 133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134
今夫幽夜,故目之贝也托日之势力 136
今夫虞以相监,不可,事合而利异者也 138
夫爱人者不阿,治之至也 141
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民不尽贤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