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符号与标记的约定 1
目录 1
第一章 供语言学家用的逻辑学 3
第二章 集合论 5
2.1 集合和元素 5
2.2 集合之间的关系 8
2.3 集合的运算 8
2.4 关系和函项 11
3.1 推理 18
第三章 推理和语句的逻辑分析 18
3.2 逻辑形式 21
3.3 语句和命题 23
3.4 可能世界和命题的真值集 25
3.5 分析性语句和综合性语句 27
3.6 简单句和复合句 28
3.7 逻辑分析的深度 29
第四章 命题逻辑 30
4.1 联结词 30
4.2.1 否定~ 34
4.2 逻辑联结词的意义 34
4.2.2 合取& 36
4.2.3 析取∨ 40
4.2.4 蕴涵→ 43
4.2.5 等值? 46
4.3 如何表示组成成分的结构 48
4.4 命题演算的语法学和语义学 52
4.5 语法学 53
4.6 语义学 54
4.7 重言式和矛盾式 58
4.8 真值表 59
第五章 谓词逻辑 68
5.1 逻辑分析的扩展 68
5.2 量词 71
5.3 谓词逻辑语法概述 82
5.4 谓词逻辑的语义学 84
5.5 在所有解释中都真 90
5.6 谓词逻辑语义学概述 97
5.7 语义学的一种形式的表述 98
5.8.1 自返性 103
5.8 关系的形式的性质 103
5.8.2 对称性 104
5.8.3 传递性 104
5.8.4 逆关系 105
5.8.5 关系的定义域和值域的结构 106
第六章 演绎 112
6.1 演绎系统 112
6.2 日常会话中的演绎规则 121
第七章 模态逻辑 126
7.1 模态算子 126
7.2 严格蕴涵 128
7.3 其它模态 130
7.4 在模态逻辑中同辖域和同一相联系的问题 133
7.4.1 “De dicto”—“de re”的歧义 133
7.4.2 特指性(Specificity) 136
7.4.3 晦暗性(Opacity) 137
7.4.4 跨越世界的辨认(Cross-world identification) 139
7.5 反事实语句 140
7.6 时态逻辑和参考点 141
8.1 内涵和外延 147
第八章 内涵逻辑和范畴语法 147
8.2 内涵 150
8.3 弗莱格原理 153
8.4 弗莱格原理和范畴语法 155
8.5 范畴、内涵和类型 160
第九章 进一步的扩展 174
9.1 二阶谓词逻辑和谓词算子 174
9.2 预设和有定摹状词 175
9.3 预设的语用分析 180
9.4 抽象算子或莱姆答算子 183
第十章 有适用于语言学家的逻辑学吗? 186
10.1 概说 186
10.2 意义的概念 186
10.3 形式语言在分析自然语言中的作用 193
10.4 古典逻辑的局限性 198
参考书目 202
习题解答 207
索引 215
译者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