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1
一、恢复生态学的涵义及溯源 1
(一)历史沿革 1
(二)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3
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5
(一)研究对象 5
(二)主要研究内容 6
三、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7
(一)生态系统退化及成因 7
(二)干扰与生态系统退化 8
(三)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9
四、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10
第二章 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13
一、生态系统受损研究进展 13
二、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理论研究进展 15
三、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6
(一)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重建研究现状 16
(二)草地退化的机理及原因 17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8
(一)退化生态系统的概念 19
(二)土壤生态系统及其退化 19
第三章 草地恢复与重建的理论方法体系 19
一、退化生态系统 19
(三)退化草地生态系统 20
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与机理 21
(一)退化草地恢复的一般程序 21
(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机理 22
三、恢复的原则与方法 23
(一)基本原则 23
(二)草地恢复的基本方法 24
四、退化草地恢复的目标与标准 24
(一)恢复的目标 24
(二)恢复成功的标准与时间 25
(一)自组织理论 26
五、与草地恢复相关的生态学理论 26
(二)演替理论 27
(三)生物多样性原理 28
(四)与物质变化相关的生态学原理 28
(五)与能量流动相关的原理 29
(六)与时空有关的原理 29
第四章 我国草地退化现状、成因及发展战略 31
一、我国草地退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一)草地退化的背景分析 31
(二)草地退化现状分析 32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二)严酷的自然条件和近期全球气候干旱化是促使草地退化的自然因素 34
(三)过度放牧、滥垦滥挖是造成草地退化的直接因素 34
(一)庞大的人口生存压力是造成草地退化的最根本原因 34
二、草地退化的成因分析 34
(四)投入不足、基础建设缺乏、科研重视不够是造成草地退化的间接原因 35
三、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发展战略 35
(一)草地植被恢复重建的优化模式 35
(二)草地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36
(三)草地植被恢复的总体战略 38
第五章 草地生态系统受损机理 43
一、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特征 43
二、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的耗散结构机制 43
三、农牧交错带草地生态系统受损机理实证 45
(一)放牧草地退化阶段的划分 51
一、放牧草地退化机理的初步探讨 51
第六章 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演替 51
(二)草原放牧演替轨迹 59
(三)在放牧演替过程中,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种间协变(CO-Variation)规律 62
(四)草原退化演替中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研究 69
(五)草原退化演替中土壤种子库的变化规律 72
(六)草原退化演替各阶段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结构的比较 74
(七)退化草地枯枝落叶的积累及分解 76
(八)退化草原土壤理化性状的模糊评判及其与植被之间的关系 78
二、垦殖(clearing)对交错带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80
(一)垦殖与自然气候变化的关系 82
(二)农牧交错带农田土壤沙漠化过程及灰色马尔科夫(GM)预测 82
(三)垦殖对农牧交错带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86
(一)土壤风蚀规律的研究 90
三、土壤风蚀规律及其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 90
(二)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关系的研究 92
第七章 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95
一、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96
(一)围栏禁牧与退化草地植被的进展演替 96
(二)退化草地恢复改良措施的比较 105
(三)退化草地施肥的效果 110
二、撂荒地植被演替 111
(一)撂荒地植被演替的阶段划分 112
(二)撂荒地植被演替中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 114
(三)撂荒地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状变化规律 116
三、人工草地的建立 117
(一)优良牧草及饲料作物品种筛选 118
(二)人工草地建植方式研究 120
第八章 盐碱化草地的类型与分布 127
一、盐碱土的地理分布 127
(一)滨海地区 128
(二)黄淮海平原 128
(三)东北平原 129
(四)河西走廊 130
(五)准噶尔盆地 130
(六)塔里木盆地 130
(七)柴达木盆地 132
二、盐碱土的类型 132
(一)盐土 133
(二)碱土 134
(一)盐生植物的定义 135
三、中国盐生植物的类型和种类 135
(二)盐生植物的生态类型 136
(三)盐生植物的种类 136
四、主要盐生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及地理分布 137
(一)蓼科 138
(二)藜科 138
(三)毛茛科 140
(四)十字花科 140
(五)蔷薇科 140
(七)蒺藜科 141
(八)柽柳科 141
(六)豆科 141
(九)菊科 142
(十)禾本科 142
(十一)莎草科 144
(十二)百合科 144
第九章 盐碱化草地的形成机理 145
一、盐碱土的主要特征 145
二、土壤中盐分的来源和迁移 146
三、盐碱土的形成条件 148
(一)草地盐碱化的自然条件 148
(二)草地土壤盐碱化的人为因素 150
(三)草地盐碱土的形成过程 151
(一)盐类对植物毒害的原因 153
四、盐类对植物毒害的原因 153
(二)主要阴、阳离子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154
五、碱斑的形成及扩展机制 155
(一)基本概念 155
(二)松嫩草原碱斑的形成分析 156
(三)碱斑的扩展分析 157
(四)研究结论 157
第十章 盐碱化草地植被的恢复重建 159
一、盐碱草地恢复与重建基本理论 159
二、盐碱化草地的恢复重建途径 162
(一)围栏封育 162
(二)施肥 167
(三)灌溉 170
(四)松土 171
(五)生物措施 174
(六)施枯草 177
(七)铺沙 182
(八)施石膏 183
第十一章 草地荒漠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185
一、荒漠化概念 185
(一)荒漠化概念的提出 185
(二)荒漠化与沙漠化概念的甄别 186
二、国外荒漠化研究进展 189
(一)世界土地荒漠化状况 189
(二)国外荒漠化研究现状 190
(三)荒漠化研究发展趋势 194
三、中国的荒漠化研究进展 195
(一)国内荒漠化研究现状 195
(二)国内荒漠化研究展望 197
第十二章 温带草地沙漠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199
一、概况 199
二、中国温带草地沙漠化现状 200
(一)草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201
(二)草地沙漠化造成生物生产力严重下降 203
(三)草地沙漠化的危害程度逐年增加 203
(四)草地沙漠化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紊乱 204
(一)草地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分析 205
三、中国草地沙漠化的成因探讨 205
(二)草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09
四、草地荒漠化的发生机理 213
(一)草地沙漠化过程中的反馈关系 213
(二)沙漠化的非平衡过程 214
(三)沙漠化与系统复杂性的关系 214
第十三章 温带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研究 215
一、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 216
二、研究方法 217
三、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结构变化分析 218
(一)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表层物理特性变化规律 220
(二)沙化草地土壤化学特性分析 222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223
第十四章 草地沙漠化过程中植被的变化规律 225
一、概论 225
二、研究方法 226
(一)演替研究方法 226
(二)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 226
(三)物种多样性计算方法 227
三、草地沙漠化过程中的群落演替 227
(一)群落演替的驱动力 228
(二)群落的演替轨迹 228
(三)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的变化规律 232
(四)草地沙漠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 234
(五)植物对沙漠化的适应机理及沙生植物特点 235
四、基本结论 237
第十五章 沙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途径 239
一、沙漠化治理的国内外概况 239
二、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 241
(一)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 241
(二)沙化草地自然恢复研究方法 241
(三)沙化草地的人工恢复研究方法 242
三、沙化草地的恢复 242
(一)沙化草地的自然恢复 242
(二)沙漠化草地的人工恢复 247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249
主要参考文献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