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
1.1 电路模型 1
1.1.1 实际电路组成与功能 1
1.1.2 电路模型 2
1.2 电路变量 4
1.2 1 电流 5
1.2.2 电压 6
1.2.3 电功率 9
1.3 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 12
1.3.1 电阻元件 12
1.3.2 欧姆定律 13
1.3.3 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 14
1.4 理想电源 16
1.4.1 理想电压源 16
1.4.2 理想电流源 19
1.5 基尔霍夫定律 21
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22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23
1.6 电路等效 27
1.6.1 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 27
1.6.2 电阻的串联等效与并联等效 28
1.6.3 理想电源的串联等效与并联等效 36
1.7 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 37
1.7.1 实际电源的模型 38
1.7.2 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 39
1.8 电阻△、Y电路互换等效 42
1.8 1 △形电路等效变换为Y形电路 42
1.8.2 Y形电路等效变换为△形电路 44
1.9 受控源及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 47
1.9.1 受控源 47
1.9.2 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 49
1.10 运算放大器概述 52
1.10.1 理想运放的图形符号及电路模型 52
1.10.2 理想运放三种输入方式与虚短路、虚断路的概念 54
1.10.3 运放的两种典型运算 55
习题一 56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65
2.1 图与电路方程 65
2.1.1 网络(电路)的拓扑图 65
2.1.2 回路、割集、树 67
2.1.3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 69
2.2 2b法和b法 72
2.2.1 2b法 72
2.2.2 b法 73
2.3 回路法与网孔法 76
2.3.1 回路法 76
2.3.2 网孔法 78
2.4.1 割集法 85
2.4 割集法与节点法 85
2.4.2 节点法 87
习题二 94
第三章 电路定理 99
3.1 齐次定理和叠加定理 99
3.1.1 齐次定理 99
3.1.2 叠加定理 101
3.2 替代定理 105
3.3 等效电源定理 107
3.3.1 戴维宁定理 108
3.3.2 诺顿定理 110
3.3.3 等效电源定理应用举例 113
3.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117
3.5 特勒根定理 119
3.6 互易定理 123
习题三 125
第四章 动态元件 130
4.1 电容元件 130
4.2 电感元件 135
4.3 电容与电感的串、并联等效 138
4.4 耦合电感元件 141
4.4.1 耦合线圈 142
4.4.2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143
4.4.3 耦合电感的T形去耦等效电路 146
4.5.1 理想变压器 147
4.5 变压器 147
4.5.2 全耦合变压器的模型 150
4.5.3 实际变压器的模型 151
习题四 152
第五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157
5.1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解 157
5.1.1 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 157
5.1.2 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159
5.2 电路的初始值 161
5.2.1 独立初始值 161
5.2.2 非独立初始值 164
5.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与时间常数 166
5.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70
5.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三要素公式 174
5.6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182
5.6.1 阶跃函数 182
5.6.2 阶跃响应 184
5.7 二阶电路分析 185
5.7.1 零输入响应 186
5.7.2 阶跃响应 188
5.8 正弦激励下一阶电路的响应 190
习题五 192
第六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200
6.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201
6.1 正弦量 201
6.1.2 正弦量的有效值 202
6.1.3 相位差 203
6.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205
6.2.1 正弦量与相量 205
6.2.2 正弦量的相量运算 207
6.3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209
6.3.1 无源元件VAR的相量形式 209
6.3.2 KCL与KVL的相量形式 215
6.4 阻抗与导纳 217
6.4.1 阻抗与导纳 217
6.5.1 方程法 224
6.4.2 正弦稳态电路相量模型 224
6.5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224
6.5.2 等效法 226
6.5.3 相量图的辅助解法 229
6.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230
6.6.1 一端口电路的功率 231
6.6.2 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236
6.7 含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 239
6.7.1 回路法分析 240
6.7.2 一次侧、二次侧等效电路 241
6.7.3 T形去耦等效电路 245
6.8.1 对称三相电源 248
6.8 三相电路 248
6.8.2 Y-Y电路分析 251
6.8.3 Y-△电路分析 253
习题六 256
第七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266
7.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266
7.1.1 网络函数 267
7.1.2 频率响应 267
7.2 一阶电路的频率响应 269
7.2.1 RC一阶低通电路 270
7.2 2 RC一阶高通电路 270
7.2.3 RC一阶全通电路 272
7.3.1 RLC二阶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273
7.3 RLC二阶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273
7.3.2 RLC串联谐振电路 276
7.4 RLC二阶并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281
7.4.1 实用RLC并联谐振电路 281
7.4.2 RLC二阶并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286
习题七 290
第八章 二端口网络 295
8.1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与参数 295
8.1.1 Z参数方程和Y参数方程 296
8.1.2 A参数方程 303
8.1.3 H参数方程 304
8.1.4 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 306
8.2 二端口网络的网络函数 307
8.2.1 用Z参数表示网络函数 308
8.2.2 用A参数表示网络函数 311
8.2.3 特性阻抗 314
8.3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 315
8.3.1 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等效电路 315
8.3.2 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等效电路 316
8.4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318
习题八 321
第九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326
9.1 非线性电阻元件 326
9.2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330
9.2.1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 330
9.2.2 非线性电阻的并联 333
9.3 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335
9.3.1 图解法 335
9.3.2 分段线性化法 337
9.3.3 小信号分析法 339
习题九 341
第十章 OrCAD/PSpice用于电路分析 346
10.1 OrCAD/PSpice软件的功能 346
10.1.1 OrCAD的组成 346
10.1.2 OrCAD/PSpice的功能 347
10.2 OrCAD中与PSpice配套使用的软件 348
10.3.4 电路图中的节点编号和输出变量表达式 349
10.3.3 PSpice中的运算表达式和函数 349
10.3.1 PSpice中的数字 349
10.3.2 PSpice中的单位 349
10.3 PSpice的有关规定 349
10.3.5 OrCAD/Capture常用元器件符号库 351
10.4 模拟电路分析的基本过程 351
10.4.1 绘制电路原理图 351
10.4.2 设置电路分析类型及其参数 358
10.4.3 电路模拟分析 360
10.4.4 电路模拟结果分析 361
10.5 PSpice用于电路分析举例 361
10.5.1 直流分析 361
10.5.2 时域(瞬态)分析 368
10.5.3 交流分析 372
第十一章 MATLAB用于电路计算 378
11.1 MATLAB语言简介 378
11.1.1 MATLAB语言的特点 378
11.1.2 MATLAB使用入门 379
11.1.3 MATLAB基本语法 381
11.1.4 获得MATLAB在线帮助 386
11.2 MATLAB用于电路计算举例 386
11.2.1 电阻电路计算 386
11.2.2 时域电路计算 392
11.2.3 正弦稳态电路计算 397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402
参考文献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