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发展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中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40160714
  • 页数:32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文学的发展观点探讨文学的演变与文学理论的发展。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讨论文学发生与文学本体,阐述了人的审美思维的形成,审美思维演化而为前文学即口头文学,由于语言、文字、文字的审美结构的出现而演变为审美意识形态,提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说。第二编讨论文学的发展即文学本体的发展,其中包括体裁的审美特性、主体性与群体性、创作原型与其类型系统。第三编把文学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讨论文学与文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的关系。第四编讨论研究文学发展的文学史问题,各种文学史类型的优缺点和文学史写作的优化之途。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编 文学发生与文学本体观念 2

第一章 文学发生和神话思维 2

第一节 从发生学角度看文学起源 2

第二节 原始思维与神话意识 5

第三节 神话思维特征 13

第二章 文学形式的发生 17

第一节 自觉审美意识的逐渐形成 17

第二节 神话演变与神话原型 20

第三节 文学的前形式 26

第四节 诗歌形式发生的前奏 30

第五节 前文学向文学过渡的审美中介的确立 36

第六节 诗歌呼唤形式 38

第七节 艺术思维的新质与“有意味的形式” 40

第三章 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演变 44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发生与文化背景 44

第二节 19世纪的文学观念和方法 48

第三节 20世纪文学观念的对峙与走向 54

一、转折的内驱力 54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念的创新 55

三、我国的文学观念演变 58

四、科学主义文学思潮的突破性尝试 60

五、人本主义文学思潮的实绩 66

六、后现代主义文学观念 69

第一节 方法论问题:主导、多样、综合 75

第四章 文学观念 75

第二节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80

第三节 文学是审美本体系统——文学本体论 89

一、文学是语言结构的审美创造 89

二、文学是主体的审美创造与审美价值创造系统 98

三、文学接受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再创造系统 110

第二编 文学本体的发展 123

第五章 文学体裁的审美特性、规范与反规范 123

第一节 体裁的历史划分 123

第二节 体裁的审美特性 125

第三节 体裁的规范与反规范 128

一、稳定性与主体创新意识 128

二、阅读期待与反规范 130

第四节 文化交流和其他影响 134

第六章 文学发展中的主体性和群体性 137

第一节 创作个性 137

一、文学的独创性与创作个性 137

二、创作个性与作家个性 139

三、贬低、否定创作个性的几种形式 141

第二节 文学风格 145

一、风格的个性特征与群体性特征 145

二、风格的生成结构与审美中介 151

三、风格分类与风格功能 154

第三节 文学流派 156

一、流派群体 156

二、流派的深层结构 158

第四节 文学思潮 161

一、流派与思潮 161

二、思潮类型 166

第七章 创作原则原型与类型系统 172

第一节 创作方式的原型 172

一、创作方式原型思想 172

二、创作方式的原型、范式的确立 175

第二节 文学创作方式的多向流变 178

一、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与禅趣、现实主义 178

二、19世纪前外国文学中的多种创作原则的演变 181

第三节 浪漫主义 184

一、19世纪文学主潮 188

第四节 现实主义 188

二、现实主义审美原则 189

三、现实主义诗学 198

第五节 象征主义 201

一、前奏:为艺术而艺术 201

二、应和论 204

三、象征主义创作原则 207

第八章 20世纪文学创作原则多元化与艺术假定性的多向选择 214

第一节 社会思潮蜂起与艺术思维的重大转折 214

一、方法 214

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复杂含义 215

三、世纪性的转折 221

第二节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系统 222

第三节 现代主义创作原则系统 228

第四节 两大创作原则系统比较分析及其诗学特征 233

第五节 大宗文艺、后现代主义文学及其创作原则 240

第六节 激情、艺术假定性与创作原则的选择 249

第七节 创作原则发展的规律性问题 253

第三编 文化系统中的文学 259

第九章 文学与文化精神 259

第一节 文学与民族文化精神和国际文化 259

一、民族文化精神 259

二、当代意识 266

第二节 文学与审美文化 269

一、文学与音乐 270

二、文学与绘画 273

第三节 审美与非审美文化的宗教与文学 278

第四节 文学与非审美文化 283

一、文学与科学精神 283

二、文学与哲学和文学的哲理追求 286

三、文学与道德探索 289

四、文学与政治的多层次关系 292

第四编 文学史问题 298

第十章 文学史 298

第一节 文学史:历史的和现代的形态 298

第二节 文学史理论类型 306

第三节 构架与问题 314

主要参考文献 318

跋 321

第三版跋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