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伯杰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00036313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资助:本书立足于国际学科前沿,理论联系实际,系统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的原理、研究进展和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具体实践。

第一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 1

一、土地利用、尺度与格局 1

(一)土地利用的含义 1

(二)景观的尺度、格局与异质性 2

二、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 5

(一)土地利用与土壤水分 5

(二)土地利用与土壤养分 8

(三)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 9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 12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 12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14

第二章 研究区域基本特征 16

一、黄土高原范围与生态环境特征 16

(一)自然地理环境 17

(二)优势资源与开发前景 19

(三)社会经济特征 22

(四)生态环境特征 23

二、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类型及其特征 24

(一)晋陕黄河峡谷丘陵区 26

(二)陕北、陇东、宁东南低山丘陵沟壑区 27

(三)宁南陇中梁峁丘陵沟壑区 27

三、陕西省安塞县大南沟流域基本特征 29

(一)气候 29

(二)地貌与土壤 30

(三)植被 30

(四)人类活动 30

四、陕西省安塞县大南沟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31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制图 31

(二)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 33

第三章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 36

(一)资料来源 37

(二)航空像片土地利用解译 37

一、土地利用格局分析方法 37

(三)景观格局分析指标 38

二、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 40

(一)1975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 40

(二)1997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 43

三、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46

(一)土地利用面积变化 46

(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47

(三)景观格局演变 47

(四)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48

第四章 土地利用与土壤物理性质 49

一、引言 49

二、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 51

(一)研究方法 51

(二)土壤物理性质的基本特征 53

(三)土壤物理性质的内在关联性 54

(四)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异 55

(五)结论与讨论 58

三、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预测 60

(一)模型概述 60

(二)模型评价 63

(三)结论与建议 70

第五章 土地利用与土壤水分的时空关系 72

一、引言 72

(一)研究方法 74

二、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关系 74

(二)降雨量及其季节分配特点比较 79

(三)土地利用类型与剖面平均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 79

(四)土地利用类型与剖面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 84

(五)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特征 87

(六)结论与讨论 91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壤水分坡面分布的关系 92

(一)丰水年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壤水分的坡面分布特征 92

(二)欠水年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壤水分的坡面分布特征 94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壤水分坡面分布特征的年际比较 97

(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壤水分坡面分布模拟 98

(五)结论与讨论 103

四、土壤水分的地统计分析 104

(一)土壤水分的变异函数 105

(二)土壤水分的Kriging插值分析 117

五、土壤水分的时空预测模型 128

(一)模型概述 128

(二)模型评价 133

(三)结论与讨论 149

第六章 土地利用与土壤养分的时空关系 151

一、引言 151

二、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养分的时空关系 153

(一)研究方法 153

(二)土壤养分的一般特征与内在关联性 154

(三)土地利用类型与平均土壤养分含量 156

(四)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养分的时间变异 157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壤养分的坡面分布格局 160

(一)土壤养分的坡面分布特征 160

(二)土地利用结构与平均土壤养分含量 161

四、土壤养分的地统计分析 162

(一)土壤养分的半变异函数 162

(二)土壤养分的Kriging插值分析 167

五、土壤养分的空间预测模型 173

(一)模型概述 173

(二)模型评价 176

(三)结论与讨论 182

第七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185

一、引言 185

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188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188

(二)土地利用方式与水土流失 190

(三)不同坡度农田与水土流失 196

(四)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氮磷流失 206

(五)不同坡度农田的氮磷流失 213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水土流失 221

(一)研究方法 221

(二)土地利用结构与水土流失 221

(三)结论与讨论 223

四、土地利用变化与水土流失模拟 225

(一)LISEM土壤侵蚀模型简介、校正及模拟 225

(二)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30

(三)结论与讨论 232

第八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规划 233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内容和过程 233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 233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内容 236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过程 238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原则和方法 238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原则 238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步骤 240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规划方法——公众参与 242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 246

(一)影响土地适宜性的因子 246

(二)土地评价因子图编制 249

(三)土地适宜性图编制 250

四、土地利用情景分析与规划方案制订 250

(一)情景分析的影响因子 251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策略 252

(三)制定土地利用情景方案的依据 254

(四)土地利用情景方案分析 255

五、土地利用方案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258

(一)生态适宜性评价 258

(二)经济可行性评价 261

(三)社会可接受性评价 277

六、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 282

参考文献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