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 耕地 1
第一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1
第一节 自然与农村经济概况 1
第二节 农业生产概况 7
第三节 耕地利用与管理简要回顾 10
第二章 耕地地力调查方法与内容 12
第一节 准备工作 12
第二节 室内预研究 14
第三节 野外调查方法与内容 15
第四节 室内分析 16
第一节 评价的原则依据及流程 18
第三章 耕地地力评价 18
第二节 软硬件准备、资料收集处理及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21
第三节 评价单元的划分及评价信息的提取 25
第四节 参评因素的选取及其权重确定 26
第五节 耕地地力等级的确定 28
第六节 成果图编制及面积量算 32
第四章 耕地地力分析 34
第一节 耕地地力数量及空间分布 34
第二节 耕地地力等级分述 36
第五章 耕地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分析 44
第一节 立地条件状况 44
第二节 农田基础设施 48
第六章 耕地土壤属性分析 51
第一节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 51
第二节 中量元素 58
第三节 微量元素 61
第四节 土壤pH值和全盐 66
第五节 物理性状分析 67
第七章 耕地环境质量评价及分析 71
第一节 耕地重金属含量 71
第二节 耕地水环境状况 78
第三节 点源污染对农田的影响 79
第四节 化肥、农药对农田的影响 80
第五节 耕地环境质量评价 82
第八章 耕地地力分析管理系统的建立 89
第一节 系统的任务及功能 89
第二节 系统的功能模块及应用模型 90
第三节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93
第四节 系统软硬件及界面设计 95
第二篇 蔬菜地 96
第九章 蔬菜生产历史及现状 96
第一节 蔬菜生产历史 96
第二节 蔬菜生产现状 99
第十章 大棚蔬菜地信息提取方法 101
第一节 TM资料准备及预处理 101
第二节 大棚蔬菜地信息提取技术 103
第三节 结果及精度分析 105
第四节 基于TM提取信息的特点 107
第十一章 调查方法与结果分析 108
第一节 调查方法和内容 108
第二节 农户调查结果与分析 109
第三节 蔬菜地物理与化学性状 116
第四节 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状况 122
第十二章 蔬菜地质量评价与利用建议 124
第一节 蔬菜地地力评价 124
第二节 蔬菜地环境质量评价 126
第三节 蔬菜地合理利用建议 130
第三篇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 132
第十三章 耕地培肥与改良利用 132
第一节 耕地资源利用特点 132
第二节 耕地障碍因素分析 133
第三节 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34
第十四章 耕地资源合理配置、农业结构调整与污染防治 138
第一节 耕地、人口分析 138
第二节 不同种植方式经济效益分析 139
第四节 耕地及农灌水质量分析 140
第三节 水资源现状分析 140
第五节 农业结构调整规划 141
第六节 耕地污染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143
第十五章 平衡配套施肥技术 145
第一节 开展平衡配套施肥的必要性 145
第二节 土壤养分含量状况 147
第三节 平衡配套施肥的实施 149
第四节 平衡配套施肥的对策与建议 153
第十六章 青州市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规范 155
第一节 保护地无公害韭菜栽培技术规范 155
第二节 保护地无公害苦瓜栽培技术规范 157
第三节 无公害菜葫芦栽培技术规范 159
第四节 无公害大棚西瓜栽培技术规范 162
第五节 保护地无公害青州银瓜栽培技术规范 165
第六节 无公害冬雪蜜桃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169
附录 174
附录Ⅰ 数据册 174
表1 各乡镇肥料施用量 174
表2 各乡镇不同设施类型耕层土壤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含量 176
表3 各乡镇不同设施类型耕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178
表4 各乡镇不同设施类型耕层土壤中量元素及pH、全盐、有效硅含量 180
表5 各乡镇不同设施类型耕层土壤物理性状 182
表6 各乡镇耕层、亚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大量元素含量 184
表7 各乡镇耕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186
表8 各乡镇耕层土壤中量元素、pH值、全盐含量 187
表9 各乡镇耕层、亚耕层土壤物理性状 188
附录Ⅱ 成果图 190
青州市土壤图 190
青州市地貌图 191
青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192
青州市耕地地力等级分布图 193
青州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 194
青州市土壤全氮含量分布图 195
青州市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布图 196
青州市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图 197
青州市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布图 198
青州市土壤有效硼含量分布图 199
青州市土壤有效铜含量分布图 200
青州市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布图 201
青州市土壤有效硅含量分布图 202
青州市土壤pH值分布图 203
主要参考书目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