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乐通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蒲亨强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960652
  • 页数:3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道教音乐研究。

目录 3

第一篇 历史考 3

第一章 先秦汉时期:道乐之渊源 3

第一节 古代国家祭祀仪式 3

第二节 民间巫祠乐舞 4

第三节 秦汉神仙音乐 6

第二章 东汉时期:道乐的萌芽 11

第三章 东晋南北朝时期:道乐传统模式的形成 13

第一节 葛洪的音乐观念及新道派的崛起 13

第二节 最早的程序化斋仪音乐——《灵宝斋》 15

第三节 寇谦之及其斋仪音乐 16

第四节 陆修静及其斋仪音乐 19

第五节 灵宝派及其科仪音乐 24

第四章 唐代北宋时期:道乐的巩固及上移 27

第一节 传统道乐的继承巩固 28

第二节 道乐的上移发展 31

一、“御用道乐”的形成 32

二、道乐用于皇宫祭典 33

第三节 道乐流被文人和民间 36

第五章 南宋金元时期:道乐的下移及扩容 40

第一节 从黄箓斋仪看道乐的下移扩容 43

一、南宋的黄箓斋 43

二、元代的黄箓斋 44

一、《道门通教必用集》 51

第二节 从重要科书看道乐的理论与实践 51

二、《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52

三、《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53

四、《灵宝玉鉴》 54

五、《上清灵宝大法》 55

六、《太极祭炼内法》 55

七、《道法会元》 55

第三节 其它重要科仪的程序 56

一、上章仪 56

三、金钟玉磬仪 57

四、宿启仪 57

二、章官醮仪 57

第六章 明清时期:道乐的进一步下移及定型 59

概述 59

第一节 从重要科书看道乐实践 61

一、集大成的《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 61

二、明皇室御用的《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 63

三、全真道的科书 64

四、正一派的度亡科书 68

第二节 典型科仪音乐实例分析 69

一、五种度亡科仪音乐的比较 69

二、祈福类科仪音乐 71

第三节 科仪音乐的乐队 73

第一节 道乐延续传承的基本情况 75

第七章 现当代时期:道乐的延续及保存状况 75

第二节 保存道乐传统较好的地区 78

一、湖北武当山的道乐 78

二、辽宁省的道乐 79

三、河南省的道乐 79

四、陕西省的道乐 80

五、福建省的道乐 80

六、山东省的道乐 81

七、河北巨鹿县的道乐 81

八、山西省的道乐 82

九、四川省的道乐 82

十二、湖南省的道乐 83

十三、香港的道乐 83

十、浙江省的道乐 83

十一、北京的道乐 83

第三节 完整科仪音乐的保存情况 86

一、“施食”科仪音乐 86

二、“上表”科仪音乐 90

三、“课诵”科仪音乐 90

四、罗天大醮三朝仪 91

第四节 科仪音乐基本构件的保存情况 92

本篇小结 97

第一章 总体特点论述 100

第一节 雅俗分野的流派特点 100

第二篇 形态论 100

一、音乐差异 103

二、文化背景 106

第二节 超地域性的风格特点 107

一、超地域性的表现 108

二、超地域性的成因 110

第三节 古老性的历史特点 112

一、原始巫觋乐舞因素 113

二、古乐风格的痕迹构造 115

第二章 经韵(声乐曲)的形态特点 116

第一节 旋律形态 116

一、唱法、旋律的类型化特征 116

二、韵腔的主腔及其类型化特点 117

第二节 曲式及其结构规律 120

一、单曲的曲式 120

二、套曲的曲式 121

三、内在结构规律 121

四、主腔与旋律群体之关联 124

五、曲词关系 128

第三章 科仪与音乐关系论 130

第一节 科仪构成的系统观 130

第二节 科仪的功能 132

第三节 科仪音乐的自身逻辑 134

一、整体结构逻辑 134

二、表现信仰的方式 135

一、课诵科仪概述 137

第四章 科仪音乐类型及特征 137

第一节 修道科仪音乐 137

二、课诵音乐的运用程序 138

三、课诵音乐的结构特点 140

第二节 祈禳科仪音乐 142

一、科仪概述 142

二、祈禳科仪音乐运用的程序 143

三、音乐形式特征 147

第三节 开度科仪音乐 148

一、科仪概述 148

二、施食科仪音乐运用的程序 149

三、施食科仪音乐的结构特点 156

第一节 曲目构成的一般特征 159

第五章 道乐曲目考论 159

第二节 曲目的来源及分类 160

一、标意性曲目 160

二、源于科仪节次之曲目 163

三、取自经文首句词之曲目 167

四、沿用古代音乐之曲目 167

五、源于民间音乐之曲目 169

本篇小结 169

第三篇 风格论 172

第一章 道教音乐观 172

第一节 起源观 173

一、通神降魔 174

第二节 功能观 174

二、修道养生 177

第三节 审美观 178

第二章 道乐之功能 179

第一节 营造气氛 180

第二节 加固信仰 181

第三节 修炼身心 182

第三章 道乐审美风格 186

第一节 审美形态特征 186

一、阴柔性格的旋律形态 187

二、自然随意的节奏、节拍 189

三、自然平衡的速度、力度与唱法特点 192

第二节 阴柔——道乐审美的主导风格 193

第三节 道乐之“韵” 194

第四篇 关系论 200

引论 200

一、传统音乐产生发展的促进者 202

二、传统音乐的集中者 202

三、传统音乐的传授者 203

四、民间音乐的提高者 204

五、古代音乐的系存者 205

第一章 道乐与宫廷音乐 210

概况 210

第一节 唐明皇与道教音乐 214

第二节 宋徽宗创作、推行道教音乐 222

第三节 《玉音法事》名实辩 224

一、题名辩 224

二、实质辩 228

第四节 明皇室对道乐的重视和扶植 234

第五节 道乐与宫廷音乐之关系问题 237

第二章 道乐与佛乐 239

第一节 仪轨制度 240

第二节 经韵文体 245

第三节 经韵词汇 249

第四节 佛道音乐的相关性问题 251

第三章 道乐与文人音乐 254

第一节 琴乐的仙道意向 255

第二节 词乐的道教影响 258

第三节 姜白石歌曲的道乐渊源 260

第四章 道乐与曲线谱 264

第一节 从声曲折说起 265

第二节 符箓:曲线谱之源 268

第三节 曲线谱在唐宋的流变 274

第四节 曲线谱在元明的流变 276

第五章 道乐与戏曲音乐 286

第一节 题材剧目 287

第二节 创作主体 289

第三节 科范之渊源 290

第四节 音乐共性 291

一、音乐结构 292

二、演奏形式 292

三、典型音调 293

第五节 因果关联问题 293

第六章 道乐与民族器乐 299

第一节 科仪中的器乐 299

第二节 民族器乐结构思维之道 302

一、《二泉映月》变奏曲式中的阴阳观念 302

二、数列结构的道教因缘 305

第三节 道乐与器乐的互渗 313

第七章 道乐与民歌 320

第一节 民歌中的仙道意向 321

第二节 风俗歌中的道教仪式因素 323

第三节 道乐给民歌音乐增添了特异色彩 326

一、音乐形态的共性比较 326

二、旷达意韵的道乐渊源 327

第四节 道乐与民歌音乐的融合 329

第五节 交叉授粉、共生共荣 331

主要参考文献 333

附录1 20世纪的道教音乐研究 339

附录2 本书曲谱 360

附录3 蒲亨强主要论文索引 387

附录4 蒲亨强专著、译著、合著目录索引 391

后记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