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品德——一个关于人的永恒主题 1
一、品德论:古典伦理学的中心课题 3
1.西方的品德论传统 4
2.中国的品德论传统 8
二、近现代伦理学研究重心的偏移 12
1.规范伦理、社会伦理对品德论传统的偏移 12
2.规范伦理、社会伦理的缺失与困境 17
三、追寻美德:当代伦理学向品德论传统的回潮 20
四、品德论的理论建构 23
1.品德概念的逻辑说明 23
2.品德论理论建构的前提说明 25
3.品德论的本质特征 26
第一章 品德:一种理性的实践品质 28
一、品德的概念 29
1.品德概念解析 29
2.品德与道德 35
3.品德与社会道德 36
4.品德与个性 37
5.品德与态度 38
二、品德与其它道德要素的关系 40
1.品德与道德活动 40
2.品德与道德关系 43
3.品德与道德规范 45
三、品德的本质特征 49
1.品德的主体性 51
2.品德的规范性 57
3.品德的本质特征是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59
四、品德分类 60
1.品德与非品德 61
2.异质分类 63
3.同质分类 64
4.角色分类 67
第二章 品德是心灵的秩序——品德结构论 70
一、品德的结构特征 71
1.品德结构的整体性与个别性 72
2.品德结构的层次性与平衡性 74
3.品德结构的稳定性与转换性 76
二、品德的形式结构 78
1.道德动机 79
2.道德能力 83
3.道德习惯 84
4.道德情感在品德形式结构中的地位 86
三、品德的内容结构 92
1.个人对整体的品德 93
2.个人自我完善的品德 97
3.公德与私德 99
4.品德的层次性 104
第三章 品德就是力量——品德功能与作用论 110
一、“内得于己”——品德对个体的意义 112
1.事业成功的前提 113
2.人之为人的根本 115
3.自我完善的动力 119
二、“外得于人”——品德对社会的作用 123
1.道德行为的源泉 123
2.社会道德的依托 125
3.社会有序的根基 126
三、品德内外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128
1.“内得”与“外得”的一致性 130
2.“内得”与“外得”的不一致性 136
3.协调品德对内、对外作用的契合点 141
4.品德内外作用统一的制度保障 145
四、品德与幸福 149
第四章 品德是人的第二天性——品德生成论 155
一、影响品德生成的因素 156
1.社会方面的因素 156
2.个人方面的因素 163
3.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 168
二、品德生成的社会机制 171
1.教育培养机制 172
2.风习熏陶机制 174
3.舆论引导机制 177
三、品德生成的个体机制 180
1.模仿认同机制 181
2.习惯形成机制 185
3.良心调控机制 188
第五章 品德:人性能达到的境界——品德发展论 195
一、个性自由与品德发展 196
1.个性自由与品德发展问题的思想史考察 196
2.选择自由是探讨品德问题的前提 199
3.个性自由与社会必然性 201
4.个性自由与品德境界 203
5.个性自由与创造性品德 205
二、品德发展的三阶段 206
1.不成熟阶段 209
2.较成熟阶段 211
3.成熟阶段 213
第六章 人的品德与社会结构变迁——品德社会学 218
一、社会结构变迁与人的品德互动 220
1.社会结构对品德形成的作用 221
2.人的品德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 224
二、社会结构变迁与创造性品德 226
三、社会结构变迁与理想品德设计 229
第七章 市场经济与人的品德——现代品德论 233
一、市场经济对人的品德要求 234
1.确立品德目标的依据 234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品德目标 236
二、市场经济与人的品德培养 255
1.市场经济对人的品德的影响 255
2.市场经济与人的品德培养 260
结束语 发挥品德作用 提高人的素质 275
后记 278
主要参考文献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