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针灸治疗作用 1
一、疏通经络 1
二、扶正祛邪 2
三、调和阴阳 3
第二节 针灸治疗原则 4
一、补虚与泻实 4
二、清热与温寒 6
三、局部与整体 8
四、治标与治本 9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0
六、三因制宜 10
第三节 针灸辨证论治纲要 11
一、八纲证治 12
二、脏腑证治 15
三、气血证治 22
四、经络证治 24
第四节 针灸配穴处方 31
一、选穴原则 32
二、配穴方法 34
三、处方的组成 36
四、特定穴的应用 37
第二章 急症 44
第一节 高热 44
第二节 中暑 46
第三节 痉证 48
第四节 厥证 49
第五节 脱证 51
第六节 剧痛证 52
一、心绞痛 52
二、胃肠绞痛 54
三、胆绞痛 55
四、泌尿系绞痛 57
第三章 内科病证 60
第一节 感冒 60
第二节 咳嗽 61
第三节 哮病 64
第四节 喘病 66
第五节 胃痛 69
第六节 呃逆 71
第七节 呕吐 73
第八节 腹痛 75
第九节 泄泻 76
第十节 痢疾 79
第十一节 便秘 81
第十二节 脱肛 82
第十三节 胁痛 84
第十四节 消渴 86
第十五节 胸痹 88
第十六节 心悸 90
第十七节 不寐(附:嗜睡) 93
第十八节 癫病 96
第十九节 狂病 98
第二十节 痫病 99
第二十一节 癔症 101
第二十二节 痴呆 103
第二十三节 郁证 105
第二十四节 头痛 107
第二十五节 眩晕(附:原发性高血压) 110
第二十六节 面痛 113
第二十七节 面瘫(附:面肌痉挛) 115
第二十八节 中风 118
第二十九节 痿证(附:多发性神经炎) 121
第三十节 痹证 124
第三十一节 腰痛(附:坐骨神经痛) 126
第三十二节 淋证(附:前列腺炎) 130
第三十三节 癃闭 133
第三十四节 水肿 135
第三十五节 阳痿(附:男性不育症) 136
第四章 妇科病证 141
第一节 月经不调 141
第二节 痛经 143
第三节 闭经 145
第四节 崩漏 147
第五节 绝经前后诸证 149
第六节 带下病(附:盆腔炎) 151
第七节 妊娠恶阻 155
第八节 胎位不正 156
第九节 滞产 158
第十节 产后缺乳 160
第十一节 阴挺 161
第十二节 不孕症 163
第五章 儿科病证 167
第一节 急惊风(附:慢惊风) 167
第二节 痄腮 169
第三节 顿咳 171
第四节 疳疾 173
第五节 小儿食积 175
第六节 小儿泄泻 176
第七节 小儿遗尿 178
第八节 小儿脑性瘫痪 179
第九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81
第六章 皮外骨伤科病证 183
第一节 蛇丹 183
第二节 湿疹 185
第三节 风疹 187
第四节 痤疮 189
第五节 疔疮 191
第六节 丹毒 193
第七节 扁平疣 194
第八节 神经性皮炎 196
第九节 斑秃 198
第十节 乳痈 200
第十一节 乳癖 202
第十二节 肠痈 204
第十三节 痔疮 205
第十四节 腱鞘囊肿(附:腱鞘炎) 207
第十五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09
第十六节 网球肘 210
第十七节 漏肩风 212
第十八节 扭伤 214
第十九节 落枕(附:颈椎病) 216
第二十节 外伤性截瘫 219
第二十一节 足跟痛 221
第二十二节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223
第七章 五官科病证 226
第一节 睑腺炎 226
第二节 眼睑下垂 227
第三节 目瞤 229
第四节 迎风流泪 230
第五节 目赤肿痛 231
第六节 青盲(附:视神经萎缩) 233
第七节 暴盲 235
第八节 近视 237
第九节 斜视 238
第十节 耳鸣、耳聋 239
第十一节 脓耳 241
第十二节 鼻渊 242
第十三节 咽喉肿痛 244
第十四节 牙痛 245
第十五节 口疮 247
第八章 其他病证 249
第一节 减肥 249
第二节 抗衰老 251
第三节 戒断综合征 252
一、戒烟综合征 252
二、戒酒综合征 254
三、戒毒综合征 255
第四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 257
第五节 竞技紧张综合征 259
附录一 参考资料 261
古代针灸治疗歌赋辑要 261
一、《标幽赋》 261
二、《肘后歌》 262
三、《玉龙歌》 263
四、《百症赋》 264
五、《通玄指要赋》 265
六、《治病十一证歌》 266
七、《四(六)总穴歌》 266
子午流注针法 266
一、子午流注的含义 267
二、子午流注针法的源流 267
三、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组成 268
四、月日干支推算法 272
五、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应用 276
灵龟八法(附:飞腾八法) 288
一、灵龟八法的源流 288
二、八脉交会八穴 288
三、八脉八穴与八卦九宫 289
四、灵龟八法的运用 289
针灸治疗作用原理研究和现代临床研究进展概况 293
一、针灸治疗作用原理研究概况 293
二、现代临床研究进展概况 301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316
附录三 《针灸治疗》教学大纲 317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317
二、课程教学目标 317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318
四、实践教学环节与要求 322
五、教学时数分配与安排 322
六、使用说明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