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1.天文学 7
1.1 天象观测 8
1.1.1 斗转星移观恒星 8
1.1.2 五星穿梭观行星 26
1.1.3 扫帚经天观彗星 36
1.1.4 遮月掩日话交食 43
1.2 历法 51
1.2.1 先秦历法奠基础 51
1.2.2 落下闳与《太初历》 58
1.2.3 刘洪创造《乾象历》 60
1.2.4 何承天研制《元嘉历》 65
1.2.5 祖冲之编算《大明历》 68
1.2.6 《十二气历》与《天历》 74
1.3 天地观 78
1.3.1 天地结构观 78
1.3.2 天地生成观 84
1.4 天文仪器 87
1.4.1 日影测量仪——圭表 87
1.4.2 天体测量仪——浑仪 92
1.4.3 天象演示仪——浑象 96
1.4.4 时间计量仪——漏刻 98
2.数学 104
2.1 重见天日的《算数书》 105
2.2 无穷数列与极限 108
2.3 勾股定理与赵爽 111
2.4 祖冲之精求圆周率 115
2.5 等积原理与祖暅之 119
2.6 贾宪—杨辉三角 123
2.7 变化无穷的纵横图 128
2.8 剩余定理与秦九韶 133
2.9 朱世杰创造“招差术” 137
2.10 珠算的发明与发展 141
3.物理学 146
3.1 时空观 147
3.1.1 空间观念 148
3.1.2 时间观念 152
3.2 机械中的力学 155
3.2.1 原始石器 156
3.2.2 杠杆 157
3.2.3 轮轴 160
3.2.4 传动机械 161
3.2.5 指南车 167
3.2.6 风箱 170
3.2.7 水排 173
3.3 声学 176
3.3.1 对声音本性的认识 176
3.3.2 音律与十二平均律 184
3.4 光学 193
3.4.1 光的本质与传播 193
3.4.2 几何光学成像法 198
3.5 电学和磁学 209
3.5.1 雷电现象认识记 209
3.5.2 指南针的发明 213
4.化学 224
4.1 对万物本原的探索 225
4.1.1 基本元素五行说 225
4.1.2 无中生有奇思想 230
4.1.3 元气学说通天下 233
4.2 炼丹术中的化学 236
4.2.1 炼丹术的产生与丹药 236
4.2.2 魏伯阳与铅汞合药 243
4.2.3 狐刚子的炼丹技术 245
4.2.4 葛洪的炼金、炼铜术 248
4.2.5 丹阳金和丹阳银 250
4.3 火药 252
4.3.1 火药的发明 252
4.3.2 火药的制造 258
4.3.3 火药武器的发展 262
5.医药学 272
5.1 对疾病医治的早期探索 273
5.2 马王堆汉墓中的医书 277
5.2.1 早期的经脉体系 278
5.2.2 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 281
5.2.3 古老的养生著作 284
5.3 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和《引书》 286
5.3.1 医学著作《脉书》 287
5.3.2 医疗体育著作《引书》 289
5.4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291
5.4.1 伤寒学派的创始人 291
5.4.2 《伤寒论》的主要学术价值 292
5.4.3 《金匮要略》的实用价值 295
5.5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297
5.5.1 在传染病学方面的成就 298
5.5.2 在寄生虫病学方面的成就 300
5.5.3 在症状学和治疗学方面的成就 300
5.6 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302
5.6.1 在药物学方面的成就 303
5.6.2 在病理学、养生学方面的成就 305
5.7 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 305
5.7.1 对经、胎、产、带等主病的论述 307
5.7.2 对妇女杂病的论述 311
5.8 《洗冤集录》与宋慈 312
5.8.1 审慎办案的宋慈 312
5.8.2 《洗冤集录》的法医学成就 313
5.9 朱震亨的《局方发挥》与《格致余论》 317
5.9.1 反对拘守《局方》 318
5.9.2 倡导“阳有余、阴不足”论 319
5.9.3 “相火论”的提出及其对火热理论的发展 320
5.10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321
5.10.1 在药物学方面的成就 323
5.10.2 在医学方面的成就 326
5.10.3 科学著作,影响深远 329
5.11 吴有性和《温疫论》 330
5.11.1 温病学派的创始人 330
5.11.2 《温疫论》的价值和影响 331
6.造纸与印刷 335
6.1 造纸技术 336
6.1.1 造纸术的起源 336
6.1.2 蔡伦造纸 340
6.1.3 长江名纸举例 343
6.2 印刷技术 346
6.2.1 雕版印刷的发明 347
6.2.2 毕异创造活字术 350
6.2.3 王祯改进木活字 352
6.2.4 胡正言的多色套印术 354
主要参考文献 356
后记 358
总后记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