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远古时期 10
第一节 地质变迁 10
第二节 最早的生命 12
第三节 生物世界 13
第二章 古人类时期 16
第一节 发现“河套人” 16
第二节 “河套人”的生存环境 19
第三节 古人类文化遗存 21
第四节 社会进程 35
第五节 争夺兼并 39
第三章 先秦时期 43
第一节 夏、商 43
第二节 西周 46
第三节 春秋 49
第四节 战国 52
第五节 社会结构 56
第六节 征战兼并 59
第七节 社会管理 62
第四章 秦汉时期 69
第一节 秦 69
第二节 西汉 76
第三节 新莽 85
第四节 东汉 86
第五节 经济开发 96
第六节 占领、征战 99
第七节 文化遗存 114
第八节 沿革梗概 128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十六国时期 135
第一节 三国 135
第二节 西晋 137
第三节 十六国 142
第四节 魏、后秦 144
第五节 北魏 149
第六节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56
第七节 战事 162
第八节 文化遗存 173
第九节 沿革梗概 176
第六章 隋唐时期 186
第一节 隋 186
(一)从分裂到统一 186
(二)改善社会制度 189
(三)修订律例 195
(四)领属鄂尔多斯的郡县 199
(五)突厥在鄂尔多斯发展兴盛 202
第二节 唐 206
(一)开明新政 206
(二)对突厥的政策影响今鄂尔多斯 210
(三)回纥给今鄂尔多斯地区带来的影响 220
(四)行政建置及任职官吏 227
第三节 农业、水利开发 240
第四节 战事 246
第五节 文化 268
第六节 民族组合 276
(一)汉族 276
(二)党项 279
(三)吐谷浑 280
(四)吐蕃 281
(五)沙陀 282
第七节 沿革梗概 283
第七章 五代、宋、辽、金、西夏时期 297
第一节 五代 297
(一)后梁 297
(二)后唐 303
(三)后晋 310
(四)后汉 313
(五)后周 316
第二节 宋、辽、金 325
(一)北宋 325
(二)辽 334
(三)金 341
第三节 西夏 350
第四节 军事 368
第五节 文化 376
第六节 沿革梗概 384
第八章 元、明时期 400
第一节 元 400
第二节 明 423
第三节 战争 442
第四节 农牧业 469
第五节 文化 477
第六节 宗教 506
(一)萨满教 506
(二)基督教 510
第七节 沿革梗概 521
第九章 清朝时期 537
第一节 清朝严控鄂尔多斯 537
(一)画地为牢 537
(二)对鄂尔多斯部的防范 547
第二节 经济开发从土地开垦入手 554
(一)山、陕农民到鄂尔多斯“伙盘” 554
(二)蒙旗王公私垦 565
(三)国家开垦 569
(四)杭锦旗放垦 574
(五)准格尔旗放垦 585
(六)达拉特旗及其他旗放垦 601
(七)驿站地放垦 606
(八)召庙地放垦 611
第三节 商业 621
(一)城镇商路 621
(二)“边商”开拓鄂尔多斯市场 631
第四节 宗教 637
(一)藏传佛教 637
(二)天主教传布 669
(三)赔教 685
(四)教会插手鄂托克旗与乌审旗冲突 690
(五)伊斯兰教 694
第五节 鄂尔多斯的反清运动 696
(一)“独贵龙”起因 696
(二)乌审旗的“独贵龙” 698
(三)杭锦旗抗清 702
(四)王爱召抗清 709
(五)准格尔旗抗清 710
第六节 文化、教育 723
(一)萨囊彻辰和《蒙古源流》 723
(二)罗布桑丹津和《黄金史》 728
(三)贺什格巴图和他的诗 728
(四)以召庙为基地实施教育 730
(五)文化传承的学制 739
第七节 清朝统治带给鄂尔多斯的灾难 743
(一)清廷招来马化龙 743
(二)清朝给鄂尔多斯留下的烙印 755
第八节 沿革梗概 768
第十章 中华民国时期 798
第一节 政治局势错综复杂 798
(一)辛亥革命带给鄂尔多斯的动荡 798
(二)哲布尊丹巴的檄文给鄂尔多斯造成巨大反响 803
(三)蔡成勋当政期 811
(四)哥老会在鄂尔多斯兴风作浪 815
(五)“国民军”大撤退造成社会动乱 830
(六)“晋军”“奉军”左右局势 840
第二节 “独贵龙”运动 848
(一)“独贵龙”与哥老会的纠缠 848
(二)席尼喇嘛领导的“独贵龙” 856
(三)达拉特旗的“独贵龙” 873
第三节 抗日战争中的鄂尔多斯 889
(一)中国共产党进入鄂尔多斯 889
(二)抗战初期局势动乱 899
(三)“内蒙古自治运动”给鄂尔多斯掀起的波澜 917
(四)绥境蒙政会的前因后果 933
(五)桃力民抗日根据地 944
第四节 社会变故 984
(一)扎乌事变 984
(二)社会状况写真 1014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解放 1037
(一)城川工委 1037
(二)西乌审起义 1039
(三)阿拉庙事变 1051
(四)中共在准格尔旗的早期工作 1072
(五)中共伊盟工委撤离鄂尔多斯 1081
(六)中共伊东工委东进 1089
(七)中共伊东工委率军进入达拉特旗 1097
(八)会师新街 1105
第六节 农业、牧业 1110
(一)“农业绥远”给鄂尔多斯造成损伤 1110
(二)陕西、绥远争端 1125
(三)开垦计划与移民 1136
(四)手工业及畜牧业 1140
第七节 商业 1144
第八节 文化、教育 1150
(一)文化 1150
(二)教育 1154
第九节 宗教 1156
第十节 司法 1163
第十一节 变迁要事 1166
后记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