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安作璋 1
前言 1
综述 3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济南 3
(一)鸦片战争前济南的社会状况 4
(二)两次鸦片战争对济南社会的影响 16
(三)西方宗教的东来 24
(四)西方列强对山东矿藏的窥伺 31
二、太平天国运动对济南社会的影响 34
(一)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济南的社会状况 34
(二)太平军、捻军转战山东与济南城区的拓展 40
(三)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下济南人民的反清斗争 47
三、洋务运动与济南近代工业的产生 55
(一)丁宝桢与洋务运动时期的济南 56
(二)山东机器局与济南近代工业的产生 64
(三)洋务运动时期的济南医药业和社会福利机构 75
四、外国侵略的加深与济南人民的反帝斗争 81
(一)甲午战争前后的济南政局 81
(二)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济南社会 92
(三)济南地区人民的反帝斗争 107
五、清末新政与济南城市近代化 115
(一)清末新政时期的济南 115
(二)济南开埠与济南社会的近代化 129
(三)山东咨议局与历城自治 139
六、辛亥革命时期的济南 160
(一)辛亥革命前夕山东同盟会在济南的活动 160
(二)山东独立的实现 163
(三)独立的失败 173
(四)独立取消后的济南政局 179
七、民国初年的济南 182
(一)二次革命前后济南的政局 182
(二)济南的护国斗争 188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侵入济南 192
(四)济南工人队伍的形成与壮大 199
八、清末民初济南的社会生活 202
(一)衣食住行的新变化 203
(二)文体娱乐生活的变化 206
典志 211
一、政区 211
(一)晚清民初时期济南的行政区划 211
(二)晚清民初时期济南的人口 214
二、政权 218
(一)驻济省级政权 218
(二)济南道级政权 226
(三)济南府级政权 228
(四)县级及县以下的政权 230
三、军队 234
(一)清代驻济军队演变 234
(二)民初时期的驻济军队 237
四、城市建设 239
(一)城市的布局演变与空间扩展 239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45
(三)城市的重要建筑 248
五、交通邮电 251
(一)交通业的发展 251
(二)邮电通讯设施的改善 254
六、经济 258
(一)农业 258
(二)工业 272
(三)商业 306
七、自然灾害与灾害治理 350
(一)近代济南受灾概况 350
(二)赈济与救灾 361
(三)河道治理 365
八、教育 369
(一)晚清时期济南的教育 369
(二)民国初期济南的教育 379
九、科学技术 396
(一)自然科学 396
(二)工程科技 398
(三)农业科技 401
(四)医学科学 401
(五)社会科学 402
十、文学与艺术 405
(一)文学 405
(二)戏剧 407
(三)杂技、木偶、皮影 410
(四)音乐、绘画、书法 411
(五)书场、戏院与电影院 413
(六)图书馆、展览馆 416
十一、新闻出版 420
(一)新闻业 420
(二)出版业 428
十二、体育卫生 433
(一)体育 433
(二)卫生 437
十三、社会团体 443
(一)工商团体 443
(二)农业团体 451
(三)教育团体 453
(四)慈善团体 454
(五)其他团体 458
十四、民族 462
(一)回族 462
(二)满族 464
十五、宗教 465
(一)道教 465
(二)佛教 467
(三)伊斯兰教 468
(四)基督教 469
(五)民间秘密宗教 477
十六、社会风俗 479
(一)生活习俗的变迁 479
(二)礼俗的演变 485
(三)社会信仰的嬗变 488
十七、外事 497
(一)外事机构 497
(二)外国驻济领事馆 498
(三)外国侨民 499
(四)华侨 499
十八、文献 501
(一)经部 502
(二)史部 503
(三)子部 505
(四)集部 508
列传 521
一、毛鸿宾 毛承霖 521
二、吴俊陞 527
三、郑金声 郑继成 534
四、张肇铨 541
五、孟洛川 545
六、邓发 552
七、陈钦 陈汝恒 554
八、陈冕 李庆翱 557
九、吴毓春 严书泰 563
十、武震 沈潜 刘正己 刘英魁 567
十一、汪懋琨 张英麟 江钟秀 573
十二、马云亭 张榕 赵金漳 赵锄非 576
十三、艺术 李大玉 郭廉孝 耿永山 耿永清 路三宝 579
大事年表(1840~1919) 582
后记 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