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 孩子理财教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海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气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2948979
  • 页数:217 页
图书介绍:在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中,“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一直被备受推崇,这使得众人羞于谈钱,更使得儿童理财教育一直不被家长重视。进入现代商业社会,理财能力就是生存能力,财商已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又一被广泛认同的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素质之一。而许多年来,理财教育仍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盲点,所以应尽快补上这一课,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他人分享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

因材施教 4

因地制宜 6

儿童理财启蒙教育 9

儿童应当远离铜臭还是早学理财? 10

财商启蒙从幼儿园起步 12

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金钱 14

有趣的“拓印钱币”游戏 14

简单实用的“硬币游戏” 16

“买卖游戏”灌输“钱”的角色 18

“大富翁”课程游戏 20

在故事中让孩子认识金钱 22

不如讲讲故事 22

理财童话打开金钱之门 24

妈妈说“故事” 26

带着孩子去购物 28

宝贝,我们该付钱了! 28

不可以超支哦! 30

“货比三家”是王道 32

别说“我们买不起” 34

告诉孩子买每件东西花了多少钱 36

为什么会买不在预算中的东西 38

钱不是长在ATM机里 40

我要,我要,我还要! 42

引导孩子克制自己的欲望 44

教孩子认识“广告” 46

钱跟爱不能画等号 48

一分钱也是钱 50

教孩子尊重钱币 52

不回避金钱方面的问题 54

把钱展示出来给孩子看 56

公开家庭开销 58

怎样对待孩子不正确的金钱观 61

孩子爱占小便宜,怎么办? 62

孩子贪小便宜,妈妈要注意! 62

父母榜样要做好 64

拾金不昧很重要 66

吃亏就是占便宜 68

如何改掉孩子攀比的毛病? 70

您的孩子爱攀比吗? 70

物质攀比 72

特权攀比 74

“反”攀比 76

改变攀比兴奋点 78

化攀比为动力 80

教教孩子纵向攀比 82

孩子老是追求品牌,怎么办? 84

“小少爷”的“名牌情结” 84

穿名牌显身价 86

名牌中的“羊群效应” 88

给孩子“名牌”是爱还是害 90

带孩子去单位看看 92

用“名牌”给孩子“充电” 94

孩子偷拿零花钱,怎么办? 96

您的孩子偷拿过零花钱吗? 96

孩子偷拿钱是为了什么? 98

家长的账目要清楚 100

切忌对小孩子言“偷” 102

怎样看待小孩子间的“礼来礼往” 104

你方唱罢我登场 104

不请客,就绝交! 106

治治孩子的“请客风” 108

如何对待“读书无用论”? 110

“脑体倒挂” 110

念好书不如嫁对人 112

学历高也找不到工作 114

考试成绩需要用金钱奖励来刺激吗? 116

金钱奖励要有度 116

奖励制度要制定 118

奖励方式不能太单一 120

培养孩子储蓄的意识 123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 124

小小存钱罐的魔力 126

“顺水推舟”教孩子储蓄 128

开一家“爸爸银行” 130

洛克菲勒子女的记账本 132

“银行初体验” 134

儿童“理财卡” 136

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139

给孩子零花钱的艺术 140

该不孩给孩子零花钱 140

定时定额给零花钱 142

零花钱的支配权 144

零花钱的给予不可“贫富差距”过大 146

让孩子自己挣零花钱 148

治治女儿乱花钱 150

教孩子省钱不如教孩子“花钱” 152

遏制孩子成“购物狂”的趋势 154

“节制”并不等于“克扣” 156

是“需要”还是“想要” 158

“消费膨胀”与“捂紧自己的口袋” 160

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经济管理” 162

教孩子学会赚钱 165

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166

工作与金钱之间的关系 168

雇用您的孩子 170

评价孩子的工作表现 172

家务劳动赚钱的困惑 174

低买高卖学赚钱 176

教会孩子给予 179

让孩子了解给予的意义 180

分享也是一种乐趣 182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给予 184

培养儿童的捐赠习惯 186

让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服务工作 188

慈善“小人物” 190

培养孩子投资意识 193

该不该让孩子过早涉足股市? 194

北大教授接培养8岁孩子炒股 196

上网学拍卖 198

吃麦当劳以致用 200

割草赚钱买股票 202

国外儿童的理财教育 205

美国人:“要花钱自己挣!” 206

法国人:给孩子设账户 208

美国人: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210

新加坡人:倡导储蓄 212

日本人:自立更生、勤俭持家 214

犹太人:“犹太式”财商教育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