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一、地质地貌 1
二、山地类型 2
三、阶地、台地、平原 3
四、河流水系 3
五、气候特征 5
六、土壤植被 7
第二节 物产资源 9
一、土地资源 9
二、野生植物资源 10
三、野生动物资源 11
四、水资源 11
五、矿产资源 12
六、土特产品 12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12
一、人口 12
二、民族 13
第四节 行政区划 32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35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35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36
一、历代苗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36
二、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斗争 38
三、剿匪斗争 45
第三节 土地改革 4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53
第五节 改革开放 57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62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62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65
一、人民代表大会 65
二、人民政府 67
三、民族干部 68
第三节 法制建设 69
第四节 民族关系 71
第五节 人民生活 75
第四章 农业 78
第一节 农业 78
一、改革耕作制度 81
二、推广良种 82
三、改进栽培技术 85
四、田间管理 85
第二节 林业 89
一、森林资源 91
二、森林保护 96
三、森林工业 98
第三节 畜牧水产 102
第四节 水利、小水电 107
第五章 工业 111
第一节 能源生产 111
第二节 工业企业 115
第六章 交通通信 123
第一节 交通 123
一、铁路 124
二、公路 125
三、水路 132
第二节 邮政电信 135
第七章 财政金融 141
第一节 财政 141
一、收入 142
二、支出 145
第二节 税收 147
第三节 金融 150
第四节 保险 154
第八章 贸易 158
第一节 国内贸易 158
第二节 对外贸易 165
第三节 民族贸易 166
第九章 旅游 169
第一节 旅游资源 169
第二节 旅游景点 170
一、县城近郊著名的名胜景点 171
二、元宝山—贝江景区景点 173
第三节 旅游设施与服务 176
第四节 旅游经济 179
第十章 对外开放 181
第一节 招商引资 181
第二节 对外交流与经济技术协作 185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187
第一节 教育 187
一、教育发展概况 187
二、中小学教育 189
三、民族教育 194
四、职业教育 196
五、业余教育 198
六、教师队伍建设 199
七、经费、设施 202
第二节 科学技术 204
一、机构设置 204
二、科普活动 205
三、科技成果 208
第三节 文化艺术 212
一、文化机构及其活动 212
二、民间文艺团体 215
三、文艺表演 216
四、民间文化活动 217
五、文学艺术 218
第四节 新闻出版 228
第五节 广播影视 230
一、广播 230
二、电视 232
三、电影 233
四、图书 235
第六节 体育 237
一、发展概况 237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240
第七节 医疗卫生 242
一、医疗机构 243
二、防疫 245
三、公共卫生 247
四、妇幼保健 249
第八节 民族医药 251
第九节 社会保障 252
一、优抚 252
二、救灾救济 254
三、社会福利 258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261
第一节 城镇建设 261
一、历史与现状 261
二、县城八景 265
三、公用事业 266
第二节 乡镇建设 267
一、乡镇建设 267
二、主要乡镇 268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274
第一节 环境卫生与设施 274
第二节 园林绿化 275
第三节 环境监测与治理 278
一、环境监测 278
二、废水、废气、粉尘、噪音治理 279
后记 282
修订后记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