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一、地质地貌 2
二、地质构造 3
三、地形 5
四、地貌 7
五、气候物候 10
六、土壤植被 19
七、土壤评价 22
第二节 物产资源 25
一、矿产资源 25
二、土地资源 31
三、水资源 32
四、植物资源 36
五、动物资源 38
六、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41
七、药用资源 43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43
一、人口 43
二、民族 49
第四节 名胜古迹 79
一、文物 79
二、建筑 80
三、遗址 81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89
第一节 历史沿革 89
第二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93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97
第一节 政权建立 97
第二节 自治政权 98
一、自治州人民政府的建立 98
二、县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101
三、乡镇政权的建立 10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 109
第四节 拨乱反正 111
第五节 改革开放 114
一、牧区经济体制改革 114
二、国有企业改革 120
三、流通体制改革 125
四、金融机构改革 126
五、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127
六、农村牧区费税改革 128
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31
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34
九、卫生制度改革 137
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138
十一、机构编制管理体制调整 139
第六节 法制建设 141
一、立法工作 141
二、法律宣传、培训 143
三、行政执法 144
第七节 民族关系 148
第八节 人民生活 152
第四章 农业 155
第一节 畜牧业 155
一、牧畜品种 156
二、仔畜繁殖 160
三、畜种结构 160
四、饲放管理 161
五、疫病防治 162
六、畜种改良 162
七、畜产品 163
八、经营管理 163
九、草原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65
十、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166
第二节 林业 169
一、森林现状 169
二、森林采伐 172
三、森林保护 173
第三节 农业 175
一、作物种类 176
二、农业体制 176
三、耕作制度 177
第四节 渔业 179
第五节 农牧区划 180
一、西部高寒山原藏羊、牦牛、渔区 180
二、中部山原牧、副、林区 182
三、东南部高山峡谷牧、林、副区 184
第六节 自然灾害 184
第五章 工业 189
第一节 能源生产 190
一、采煤业 190
二、采金业 192
三、采盐业 193
四、采铜业 194
第二节 工业企业 195
一、畜产品加工业 197
二、农机修理业 199
三、建材业 199
四、名优产品 201
五、乡镇企业 201
第三节 民族传统工业 202
第六章 交通通信 204
第一节 公路 204
一、公路概况 204
二、国道 209
三、省道 209
四、县道 210
五、乡道 213
六、村道 213
七、桥梁 214
八、公路运输 215
九、交通管理与安全 216
第二节 邮政 217
一、邮路邮运 217
二、邮政业务 221
三、设施建设 224
第三节 电信 224
一、长话 224
二、市话 226
三、农村电话 228
四、电报 229
五、设备 230
六、联通业务 231
第七章 财政金融 233
第一节 财政 233
一、财政体制 233
二、收入支出 234
三、财政管理 235
四、财务管理 237
第二节 税收 241
一、建政前的果洛税收 241
二、建政后的果洛税收 242
三、工商税种 245
四、费税管理 247
五、税务登记 249
六、会计管理 250
七、票证管理 251
八、税收统计 252
九、税收征管 253
十、税务监察与检查 253
第三节 金融 254
一、货币管理 254
二、人民币收支情况 257
三、业务品种 258
四、结算 263
五、债券 264
六、保险 265
第八章 贸易 267
第一节 民族贸易 268
一、贸易政策 268
二、管理体制 269
三、商品购销 270
四、商办工业 271
五、贸易网点 272
六、个体商业 273
第二节 粮油 274
一、粮油 274
二、销售 274
三、管理 276
第三节 石油销售 277
第九章 旅游 278
第一节 旅游资源 280
一、佛教文化游 280
二、民俗旅游 280
三、古迹旅游 281
四、红色旅游 282
第二节 旅游景点 282
一、阿尼玛卿峰 282
二、黄河源头 286
三、黄河源国际狩猎场 287
四、鄂陵湖、扎陵湖 287
五、年宝叶什则 289
六、班玛原始森林及红色旅游 291
七、农家碉楼 294
八、拉加寺 294
九、白玉寺 297
十、玛域格萨尔文化活动中心 298
十一、格萨尔狮龙宫殿 300
十二、黄河第一湾——门堂 304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305
第十章 对外开放 307
第一节 招商引资 307
第二节 对外交流 310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312
第一节 教育 312
一、教育管理 313
二、教育体制 314
三、民族教育 318
四、普通教育 321
五、成人教育 324
六、教师队伍 325
七、教育经费 329
八、办学条件 330
第二节 科学技术 331
一、科技人员 332
二、科普宣传 332
三、科技培训 334
四、科普交流 339
五、科技成果 341
第三节 文化艺术 343
一、文化艺术 344
二、群众文化 352
三、文化市场 353
第四节 新闻出版 353
一、民族古籍 353
二、文学创作 355
三、志鉴编纂 355
四、民间文学 356
五、图书发行 356
第五节 广播影视 357
一、广播 357
二、电视 358
三、电影 360
第六节 体育 361
一、体育设施 361
二、群众体育 362
三、体育竞技 365
第七节 医疗卫生 366
一、医疗机构 366
二、卫生保健 369
三、卫生规划 369
四、医疗诊治 370
五、药品采购 371
六、采血供血 372
七、公共卫生 372
八、疾病预防 373
九、地方病防治 375
十、妇幼保健 377
十一、卫生监督 378
十二、卫生项目 379
第八节 民族医药 381
一、藏药 381
二、藏医 382
三、藏医传承 384
第九节 劳动和社会保障 385
一、劳动管理 386
二、劳动维权 387
三、养老保险 388
四、失业保险 389
五、医疗保险 390
六、工伤保险 391
七、城镇低保 391
八、救灾救济 392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393
第一节 主要城镇及建设 394
一、设施建设 394
二、城镇建设 395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 402
一、小城镇 403
二、牧民定居点 409
第三节 城镇管理 410
第四节 乡村主要建筑及建设 412
一、寺院建筑 412
二、民居建筑 416
三、乡村建设 418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420
第一节 水利、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420
一、水利现状 420
二、水利建设 421
三、水电建设 422
四、水利管理 426
五、水利方面存在的问题 426
六、水利面临的挑战 427
七、水利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428
第二节 环境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429
一、环境现状 429
二、环境保护工程 431
三、环境保护措施 437
四、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438
后记 439
修订后记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