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当代文学思潮 24
第一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24
第二节 文坛三公案 30
第三节 阶级斗争文艺观的演变及结局 38
第四节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发展 42
第五节 人道主义文学思潮 48
第六节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52
第七节 寻根文学思潮 57
第八节 文学批评方法的拓展 62
第九节 市场文艺观念的建立 67
第二章 诗歌 73
第一节 当代诗歌观念的演变和创作发展轨迹 73
第二节 光明的礼赞者艾青的诗 84
第三节 时代鼓手郭小川、贺敬之的诗 91
第四节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 99
第五节 高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诗 107
第六节 歌赞边疆风情的诗 115
第七节 军旅诗人李瑛、雷抒雁的诗歌 122
第八节 归来者的歌 129
第九节 少数民族的诗歌 136
第十节 朦胧诗与新生代诗 143
第十一节 儿童诗歌 149
第十二节 台湾香港诗歌 156
第三章 散文 164
第一节 当代散文观念的演变和创作发展轨迹 164
第二节 诗情画意的杨朔散文 174
第三节 雄浑豪放的刘白羽散文 181
第四节 自成一家的秦牧散文 186
第五节 文坛宿将巴金、冰心的散文 192
第六节 学者散文家吴伯箫、曹靖华的散文 198
第七节 诗化的碧野、袁鹰、何为、菡子散文 204
第八节 杂文 210
第九节 新人辈出、各领风骚的新时期散文 216
第十节 柯蓝、郭风的散文诗 222
第十一节 重峦叠翠、落英缤纷的台港散文 228
第四章 报告文学 236
第一节 当代报告文学观念的演变和创作发展轨迹 236
第二节 徐迟的报告文学 244
第三节 魏巍、穆青、魏钢焰、黄钢的报告文学 250
第四节 新时期女作家的报告文学 258
第五节 新时期后起之秀的报告文学 266
第六节 “新生代”的全景式报告文学 272
第五章 小说(上) 279
第一节 当代小说观念的演变和创作发展的轨迹 279
第二节 描写农村变革的圣手——赵树理和孙犁 290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的壮丽诗章 298
第四节 绘制革命斗争生活长卷的作家(上) 306
第五节 绘制革命斗争生活长卷的作家(下) 313
第六节 工业建设和工商业改造的画卷 319
第七节 革命斗争年代的生活剪影 326
第八节 描画农村变革生活的短章 332
第九节 兄弟民族的小说创作 339
第十节 儿童小说、童话 346
第六章 小说(下) 354
第一节 得风气之先的北京作家群(上) 354
第二节 得风气之先的北京作家群(下) 363
第三节 小说对城市改革的反映 371
第四节 小说对农村改革的反映 378
第五节 民俗风情小说 389
第六节 小说进入“大墙” 397
第七节 开放型军旅小说 402
第八节 历史题材小说 409
第九节 小说技巧的探索与发展 415
第十节 关于“新写实小说热” 423
第十一节 摇曳多姿的台港小说 428
第七章 戏剧文学 436
第一节 当代戏剧观念的演变和创作发展轨迹 436
第二节 京华风俗剧的开拓者——老舍 446
第三节 卓有成就的历史剧作家——郭沫若、田汉、曹禺 45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多声部合唱(上) 458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多声部合唱(下) 463
第六节 凯歌高奏的军事题材话剧 468
第七节 新歌剧的可喜收获 473
第八节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颂歌 478
第九节 儿童戏剧 483
第十节 戏曲改革的新收获 487
第十一节 在曲折中前进的喜剧 492
第十二节 新时期的探索戏剧 497
第十三节 方兴未艾的文艺“快餐”——戏剧小品 503
第八章 影视文学 508
第一节 电影文学及电影观念的演变和创作发展轨迹 508
第二节 描绘革命斗争历史风云的电影剧作 520
第三节 农村题材的电影剧作 525
第四节 展示历史风貌的电影剧作 530
第五节 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剧作 535
第六节 儿童电影剧作 539
第七节 名著改编的电影剧作 544
第八节 喜剧电影剧作 550
第九节 新时期的“探索电影” 554
第十节 电视文学 559
后记 565